88读书网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90章
    狄思科接到邀请函的时候,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这嘉合盛商行的历史可真悠久呀!
    往回追溯七十年,人家在清朝末年就已经存在了。
    难怪那位王先生愿意当上门女婿呢,这家资和底蕴确实丰厚!
    相比于表现冷静的狄思科, 围观群众乔治反而更像那个收到邀请函的幸运儿。
    他捧着狄思科的邀请函反复翻看了许久, 满脸艳羡地说:“不知我何时才有资格参加这种晚宴!”
    狄思科大方道:“要不我把这份邀请函转送给你吧?”
    相处得久了, 他终于弄明白了管理培训生是怎么回事。
    人家是外企专门培养起来的中高层管理人才,算是储备干部, 培训两三年以后, 就能担任部门主管或分公司的经理。
    乔治已经是管培第三年了,在剩下的几个部门轮训完,很有可能会走上领导岗位。
    当了领导以后需要扩大交际圈,参加何氏的庆典活动,正是他扩大人脉的好机会。
    狄思科不在港岛发展, 去参加晚宴就是看个热闹,不如把这次宝贵的机会让给乔治。
    乔治惋惜地摇头,“谭生亲自交代让你们三位内地客人出席,换成我去不太好。”
    想了想, 他又感叹道:“要是能见一次王生, 我今生就圆满了。”
    “……”狄思科无语,“昨天阿华也说, 要是能见一次那个什么港姐就死而无憾了……”
    外企员工都好浮夸。
    “我跟他不同,我真的很崇拜王生!”乔治抚摸着邀请函说,“刚来港岛时,我一直找不到工作,后来去了何氏的玩具厂应聘, 幸好有王生的司机为我讲话,让我去流水线组装玩具, 每天能拿到二十多块的薪水。”
    当时招工的人嫌他是刚游过来的大陆仔,还说他身上可能有虱子,不想聘用他。
    要不是有王生帮忙,身无分文的他就只能在街头捡垃圾了。
    狄思科问:“你在玩具厂工作了多久?这期间就没见过王生吗?”
    “何氏家大业大,王生要照顾那么多生意,怎会经常出现在一个玩具厂里?”
    乔治以为他刚从内地过来,不了解王生和何氏的情况,便向他解释:“何氏旗下原本只有嘉合盛商行和两家百货公司,王生与何氏联姻后,才逐渐涉足地产和制造业,做起了轻工纺织和食品饮料生意。”
    狄思科小声打探:“何氏怎么会让一个外人当家?王生入赘了吗?”
    “怎么会!”乔治连忙帮偶像辟谣,“你刚来港岛,不要听那些坊间传闻,王生只用了二十多年就让何氏的资产翻了好几番。以他的能力怎么可能入赘?”
    狄思科暗道,让资产翻番的能力,是婚后才表现出来的,这跟他是否入赘又没有直接联系。
    “可是我听说他的两个儿子都姓何啊!”
    乔治反驳:“他是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护,才让两个儿子都姓何的。”
    狄思科:“……”
    这种说法你自己信吗?
    乔治由衷感慨:“王生王太是出了名的恩爱夫妻,像王生这个年纪的富商,哪个身边没有姨太太?只有王生始终守着结发妻子,从没与哪个歌星影星传出过花边新闻。”
    早前的港岛华人可以按照《大清律例》纳妾,连稍微有点家底的贩夫走卒都要纳个小妾,享齐人之福。
    像王生这样洁身自好的富商真的特别难得了。
    王生这样的人品在师奶圈里特别讨喜,因为老板夫妻恩爱,家庭和睦,连带着何氏旗下的百货公司和国货店都非常受师奶们的青睐。
    闻言,王铮安在狄思科心里的印象立时就高大正面了许多。
    家庭和睦的人,确实能轻易获得他的好感。
    旁听了他们谈话的阿华,一边噼里啪啦敲着键盘,一边加入讨论。
    “爱妻爱子,家庭和睦都是富商们特意塑造出来的形象,专门骗你这样的痴线仔!你没发现吗?每年耶诞节和农历年之前,报纸上都有何氏夫妻恩爱的新闻,这就是为了博得师奶们的好感,为他们旗下的商店提高营业额!”
    乔治不服气道:“王生是生意人,适当营销是聪明且合理的。而且他爱家是事实,我之前工作的玩具厂,就是王生为了生产女儿喜欢的玩具,才出资投建的。他后来还用女儿的名字为何氏旗下的童趣城堡命名呢!”
    狄思科听他介绍了王生玩具厂里那些花样繁多的玩具。
    会哭会笑会说话,还会尿裤子的娃娃。
    会走会坐,能向人摇尾乞怜的玩具狗。
    能叫孩子起床,提醒孩子刷牙的闹钟。
    ……
    狄思科对王生是否真的爱妻爱子不得而知,但他对何氏旗下的玩具店生出了浓厚的兴趣。
    内地玩具厂生产的主要还是毛绒玩具,像这种加入电子控制、音控、光控的玩具比较少见。
    这些玩具听上去就很有意思,他可以给他家狄嘀嘀挑几件呀!
    狄思科正寻思,找个时间带媳妇去婴儿用品和玩具店逛一逛,没过多久就接到了于童打到办公室的电话。
    “你还没下班吗?”于童问。
    “快了。”狄思科瞧一眼手表,刚过五点,可以下班了。
    他现在过的是朝九晚五的生活。
    五点一到准时下班。
    这边的加班费比工资还高,他们三个是来交流学习的,没人会要求他们加班。
    于童语速飞快地说:“那你下班以后别回家了,直接来清水湾片场救个场!”
    狄思科立马挺直脊背,问:“你们在片场出什么事了?”
    他媳妇在家里呆不住,开始带着杜金金去方菲所在的娱乐公司学习。
    演而优则唱,唱而优则演,是港岛娱乐圈的常态。
    方菲的公司最近给她安排了一部电影,正在清水湾那边紧锣密鼓地拍摄。
    于童今天要去探班,把杜金金和郭美凤一起带去了电影拍摄现场。
    “别紧张,算是好事,在电话里说不清,你赶紧过来吧。”
    郭美凤在话筒旁敲边鼓,“儿子,你别坐公共汽车了,打个面的过来,我给你报销!”
    狄思科:“……”
    这老太太难得这么豪横!
    不知三位女同志又在搞什么把戏,狄思科按照老妈的指示,出门就叫了一辆的士,直奔清水湾片场而去。
    杜金金等在片场门口,见他从后座钻出来,便拉着他往片场里面跑。
    “金姐,到底怎么回事?你总得跟我说清楚再进去吧?”
    “剧组缺个演员,正好让你顶上,拍一场就有五百块的劳务费!”
    如今1港币可以兑换2.1人民币,五百港币相当于一千多人民币了。
    狄思科早知道港岛的用工成本高,但是没想到居然会这么高?
    拍什么戏啊,一场就能有一千块?
    杜金金跑得气喘吁吁,“先别问,得先由导演过目,导演同意用你,咱们再说其他的。”
    方菲和于童正围在导演旁边说话,见到西装骨骨的狄思科被带进来,方菲跟导演介绍:“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那位演员,京剧唱得很好。”
    狄思科:“……”
    他是业余的,只能算是票友里唱得不错的。
    于童小声问:“你会唱《红鬃烈马》吧?”
    “哪一折啊?”
    “《投军别窑》。”
    狄思科长时间不唱,早就把戏词忘得差不多了,但是想想那一千块,就一脸自信地说:“会唱。”
    导演四十多岁,戴着一副大墨镜,打量狄思科两眼,便招手说:“靓仔,先唱两句听听!”
    狄思科唱了记得最熟的那几句薛平贵戏词,“可恨王允太不仁,害得我夫妻们两下离分,催马加鞭往前进,叫声三姐快开窑门……”[1]
    导演不是京剧票友,听不出所以然来,见他唱得有模有样,架子也拿得十足,心里先肯定了五分。
    他把一个年纪更大的副导演请来,想让他也帮着参谋参谋。
    方菲却拦下说:“李导,他是刚才那位郭老师的亲生儿子,从小跟着母亲学戏。从北京来的,京剧唱得不比阿生差。”
    “那行,让他加紧准备吧,咱们先拍下一场戏。”导演瞅瞅天色说,“半个小时后再拍这场堂会。”
    方菲要留下拍戏,狄思科则蒙头蒙脑地被媳妇带去了化妆间。
    穿过乱糟糟的片场,于童挽着他轻声解释:“原定的两名京剧演员在其他片场轧戏,暂时赶不过来。导演已经等了他们一整天,实在拖不下去了,才想换人试试。”
    狄思科也悄声透露:“我唱不了完整一折子戏啊,戏词都忘得差不多了。”
    “没关系,反正你不是主角,一会儿跟王宝钏对对戏,能唱几句就行。”
    狄思科闻言便放了心,推开化妆间的门,就与化妆镜里的“王宝钏”对上了视线。
    “妈,您也要救场呀?”即使画了全妆,狄思科也一眼就认出了亲妈。
    “当然了,这场戏的主演是王宝钏,你这个薛平贵只是绿叶。”
    “王宝钏是青衣,您是刀马旦,都不是一个行当的,年纪也不符合,您能行吗?”
    郭美凤抹了抹鬓角,自信道:“我刚入行的时候就是唱青衣的,有什么不行!你赶紧化妆,一会儿咱俩对对戏。”
    狄思科跟她透露了自己学艺不精,只能唱几句戏词的实情。
    “那咱们就可着你会的唱,”郭美凤以前也跟着老狄去片场旁观过,知道拍电影是怎么回事,“他们不可能把一折子戏都拍下来,只是截取一段当个背景而已。”
    在《红鬃烈马》中,她是主角。
    但在这部电影里,方菲是主角。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故事,方菲饰演大军阀的三姨太。
    因为酷爱戏曲,三不五时就要招戏班子来家里唱堂会。
    一会儿要拍的这个场景,就是有人借着给三姨太唱堂会的机会,混进戏班子里,对大军阀行刺。
    狄思科一面让人给自己上妆,一面向郭美凤打听,“妈,他们给您多少片酬啊?”
    郭美凤掷地有声道:“八百块!”
    “……”狄思科按住化妆师的手,不客气地问,“我好歹也是出过三张录音带,拿过金唱片的大明星了,凭啥片酬比您还低呀!”
    他觉得需要找自己的经纪人评评理,便转向坐在一旁休息的于童,状似认真地控诉道:“经纪人,我这身价怎么还不如一个没名气的老太太呢?”
    于童无奈摊手,“画了全妆以后,谁能认出你本人呀?你这个角色只是龙套,连演职人员表都上不去。有五百的外快就偷着乐吧,别挑了!”
    郭美凤撇嘴说:“就是!你的唱片又没在港岛发行过,来港岛这么久了也没人认出你这个大明星!”
    “那好歹得一碗水端平吧?同样是唱戏,怎么只给我五百?”
    郭美凤掏出自己的红色工作证,自豪道:“就因为这个!我可是北京戏校的戏曲老师!专业的京剧演员!身价当然要比你这个无名小卒高一些!”
    “而且我还要刺杀大军阀,”郭美凤比出一个手/枪的手势,“biubiubiu~连开三枪,把大军阀干掉,抢走三姨太!”
    狄思科:“……”
    抢走三姨太是什么走向?
    就您这把年纪,能抢得走三姨太吗?
    不过,好在导演还没糊涂,正式开拍的时候,只让他俩拍了在戏台子上的部分。
    郭美凤举着道具枪,冲台下开了三枪后,他俩的戏份就算结束了。
    后面的混战和抢人情节,由年轻的武行完成。
    过程说起来简单,但是他俩穿着全套行头,将这场戏拍了八遍才被导演通过。
    如今天气湿热,重新返回化妆间时,狄思科浑身都湿透了。
    郭美凤年纪更大,比他还难受。
    “赚这五百块可真不容易,”狄思科将衣裳都脱了,光着膀子吹电风扇,冲正在数钱的于童说,“我正想给咱狄嘀嘀买点高档玩具呢,正好用这笔外快,给孩子多买点。我看他们这里的孕妇都穿那种孕妇专用鞋,明天给你也买一双。”
    于童好笑道:“五百块而已,除了你自己的,恨不得把全家的东西都安排了。”
    “五百不少了!”狄思科回望向瘫在圈椅里的郭美凤,“妈,您那八百块要不要给彬彬他们买点玩具呀?”
    “不要,他们的玩具够玩了。”郭美凤在自己的脸上抚了抚说,“我要用这笔钱去商店买那种进口的高级雪花膏,好好保养一下,没准儿还会有人找我唱青衣呢!”
    于童将钞票收好,笑着说:“还真有人找您了!不过不是唱京剧,副导演听说您是刀马旦,问您能不能胜任武行,隔壁有个武侠片需要一个女武行。”
    “我这个年纪能行吗?”郭美凤来了精神。
    “人家就需要您这个年纪的。”于童犹豫道,“武行容易受伤,我没答复他。”
    “干我们这行的,哪个不受点伤呀!”郭美凤爽气挥手,“先答应着,反正也不需要咱们交钱。要是有挨打的戏,咱就随时退出来!”
    望着有商有量的婆媳俩,狄思科蓦地问:“媳妇,你签的第一个有经纪约的演员,不会是咱妈吧?”
    于童:“……”
    这还真不好说。
    *
    因为一场救场戏,郭美凤的戏曲事业突然就回春了。
    作为婆婆的临时经纪人,于童也第一次正视起与唱片业同样赚钱的影视行业。
    片场间的消息都是相通的,郭美凤是从北京来的专业京剧演员,又是有一定年纪的女武行,这在各大片场都属于稀缺资源。
    所以,这几天他们家的电话响了好几回,都是给郭老师联系业务的。
    狄思科兼职接线小弟,在老妈和媳妇的指挥下,给郭老师安排了好几个试镜。
    正巧最近有台风吹袭,不适宜出海,原计划在这周末去大屿山的行程只能延期。
    白天不用去大屿山,狄思科就将全部注意力放在了嘉合盛商行的七十周年晚宴上。
    宝莱集团是生产销售日化产品的,非常重视何氏这个渠道商,最近一直在内地跟进合资项目的谭先生,在庆典之前匆匆返回了港岛。
    不但带着夫人和亚太总部的几位高管一同出席,还让狄思科三人,以合资企业代表的身份,出席了何氏的晚宴。
    宴会设在维港附近的五星级酒店,阔朗的大厅里星光闪耀,灯火通明。
    不但有本港政商名流,还有许多只能在电视里见到的当红明星到场。
    三个内地企业干部,除了几个明星,其他谁也不认识。
    不过,倒也不能说全然不认识,王铮安代表何氏上台讲话的时候,狄思科在何氏家属区见到了两个面熟的年轻人。
    最开始他没认出这二人,等到王铮安的讲话结束许久,他才恍然想起,好像两年前曾在深圳见过这对兄妹。
    时间过去这么久,他没有冒然上去打招呼,只与两位同伴呆在一起。
    刘国忠虽然三十多了,却是第一次面对这种大场面,总是下意识去抻自己的西装下摆。
    被焦虹用眼神提醒了好几次,才接过狄思科递来的香槟,让无处安放的双手有了着落。
    “咱就把这次晚宴当成展销会或者交易会,”狄思科对两位同伴说,“这些宾客都是咱们的潜在客户,要是能帮公司拉到客户就最好了,拉不到也不要紧。”
    闻言,焦虹轻舒一口气,挺胸抬头,从侍应生的托盘里端起一杯红酒,踩着八厘米的高跟鞋,气势汹汹地冲进人群。
    要是把这些宾客看做潜在客户,她就轻松多了。
    她这个科长的位置可不是靠男人就能得来的,她最知道怎么跟客户打交道了。
    三人散开,各自融入人群,寻找谈话对象。
    狄思科刚来港岛的时候,但凡说粤语,一开口就能被人认出是大陆仔。
    不过,他最近听身边人说得多了,也总结出了些经验。
    他是跟金兆辉和陈旭学的粤语,广东人的语调更加抑扬顿挫,但港岛人说话似乎更柔和一些。
    他让自己的语调更加和缓,使用港岛人惯用的词汇表达,再时不时穿插几句英文。
    当他自我介绍是刚来港岛的内地企业干部时,与他谈话的几人都笑说,他的粤语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了。
    不仔细听还以为他是本地人。
    狄思科成功收到了几张洋行和外贸公司老总的名片,正想寻找下一个目标,不远处的谭先生却向他招了招手。
    “小狄经理,我来向你介绍一下,这位就是今天宴会的主人,嘉胜集团的董事长王铮安先生。”
    狄思科客气地与对方握手并自我介绍。
    顺便近距离打量起乔治的偶像,大名鼎鼎的王生。
    王铮安的大儿子已经三十岁了,但他本人看起来只有四十出头,高个宽肩,鼻梁高挺,只看眉眼的话,似乎有点异国血统。
    狄思科快速回忆了一遍刚才家属区的情景,好像只有大儿子与他相貌最像,其他孩子的长相都没有什么异域风情。
    王铮安握上他的手,用力晃了晃,语气温和地问:“听说小狄先生刚从内地来港岛没多久,还适应港岛的环境吗?”
    狄思科笑着说:“除了经常被琳琅满目的牌匾绕晕,钱包不太适应,其他方面都很适应了。”
    王铮安哈哈笑了起来,目光炯炯地望向对面,“我这些年也跟几位内地干部打过交道,小狄先生是我见过的,姿态最放松的一位。”
    “我在内地干部中算是比较年轻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嘛。”狄思科坚决维护咱内地干部的面子,“其他同志比我更加稳重。”
    谭先生也帮腔说:“小狄经理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宴会,状态这么松弛确实非常难得!”
    狄思科纠正道:“我可不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宴会!我曾在经贸部当过两年的翻译,陪领导出访过,也参加过规模相当的外商招待会。”
    他还在聚集了几百家外企高管的迎春招待会上唱过歌呢!
    咱可是见过大世面的。
    区区一个商行周年庆,有什么了不起的!
    “好好!没想到小狄先生年纪轻轻,阅历却相当丰富,年轻有为啊!”
    王铮安端着酒杯在狄思科的酒杯上轻轻碰了一下,发出清脆的声响。
    向对面稍一举杯示意,便将内里的红酒一饮而尽了。
    狄思科被他这个敬酒弄得摸不着头脑,但主人已经干了,他只好礼貌地陪一个。
    不知怎么回事,被王生这双深邃的眼睛盯住时,狄思科感觉自己的心跳都漏了一拍。
    与卢大爷的人工欧式大双眼皮相比,人家王生这对欧式双眼皮可是天生的。
    特别自然有神。
    狄思科心想,难怪人家能当上门女婿呢,只凭这对欧式大双眼皮,也够格啦!
    “小狄先生在贵公司主要负责什么业务?”王铮安状似随意地问。
    “经营内地轻工业品的进出口业务,也接受进出口业务委托,补偿贸易,转口贸易,我们都能做,另外也引进合资项目,比如与宝莱集团的合作。”狄思科补充说,“我们东轻集团是内地最大的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
    王铮安颔首,语气诚恳地说:“内地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发展前景广阔,我们嘉胜集团近些年也有意向在内地投资,有时间的话咱们可以详细聊聊。”
    能跟何氏这种体量的公司合作,狄思科当然乐意呀,这可是大客户。
    他正要点头答应,斜刺里却冒出一个人来。
    “爸爸,马上就该切蛋糕了,”alex向几人礼貌问好后,对王铮安说,“妈咪让您尽快过去。”
    王铮安颔首:“知道了,你先去准备吧,我随后就到。”
    他还有几句话想跟狄思科说。
    但alex好似没听见他的一般,一直等在原地,不肯先行离开。
    王铮安的目光轻飘飘地从他面上扫过,并没有重复要求第二遍。
    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狄思科说:“我很想详细了解内地投资环境的真实情况,但今天时间有限,这是我的名片,咱们约个时间改天再聊吧?”
    狄思科连忙拿出自己的名片,与对方做了交换。
    *
    参加一场商行的周年庆典,狄思科的最大收获就是收到了一沓子花花绿绿的名片。
    晚宴结束后,也有当时聊得比较好的人,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他进行了联系。
    不过,当时态度很诚恳的王生,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却并没有联络过他。
    狄思科暗道,也许这就是大人物的天赋技能,甭管当面多亲热诚恳,转过身就可以把人忘在脑后了。
    郭美凤出去跑了几天龙套后,终于有了档期,可以去大屿山寻找妹妹的线索了。
    由于路程太远,又需要坐船,他们这次没带孕妇,只母子二人去码头做船,前往大屿山。
    给他们打电话提供线索的,是当地的一户渔民。
    声称在二十多年前见过寻人启事上的女人。
    母子俩上午出发,按照对方提供的地址长途跋涉,下午才找到那位给他们打电话的海叔。
    郭美凤将妹妹的那张半身照拿出来,让海叔再仔细看看。
    狄思科问:“海叔,你真的见过照片上这位女士吗?”
    “见过,”海叔叼着烟,一边整理渔网,一边分神看了一眼照片,“我记得她叫阿云,当年在我家住了两个多月,害得我那个痴线弟弟一直对她念念不忘,三十多岁才娶老婆。”
    “……”狄思科试探着问,“那您知道她现在在哪里嘛?”
    “不知道,”海叔摇头,“说是去找她丈夫了,走了以后就没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