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别问我谁是迪斯科[八零] > 第89章
    三位女同志都是第一次坐飞机出境, 而且几乎不会说什么外语。
    唯一会说外语的狄思科还提前飞走了。
    这让来送行的家人们心里非常担忧。
    尤其是老于家的一行人,于宝塔在托运行李的最后一刻,还在试图劝说孕妇改变主意。
    “你这肚子瞅着比雪茹的还大, 坐飞机是很辛苦的, 一坐就是好几个钟头, 何苦要出去遭这份罪?”
    于童摸着自己日渐凸起的小腹说:“我现在好吃好睡,一点事情也没有, 买的机票还是头等舱的, 我小姑子提前帮忙打招呼了,会有空姐照顾我们。”
    她正怀着孕,只想花钱买舒适,绝不会在这会儿吝啬,所以给三个人买的都是头等舱机票。
    郭美凤宽慰道:“亲家, 有我跟着呢,您就放心吧!”
    于宝塔心知劝不动自家丫头,只好客气地说:“好在还有个长辈在身边,有您在我就放心多了。”
    反正甭管他放不放心, 三位女同志的心思早就飘远了。
    郭美凤抽空去厕所将钞票藏好, 在老二老三古里古怪地笑容中,与小伙伴们登上了飞机。
    对于第一次应该如何坐飞机, 狄思慧早就帮她们三个演练了好几遍,将可能出现的问题基本都预想到了。
    不过,郭美凤和杜金金生怕出了岔子,丢了首都人民的面子,坐上飞机以后非常老实安静。
    一个拿出金庸全集学习繁体字, 一个翻看飞机上准备的日报。
    直到放餐的时候,隔壁有个干部模样的人, 询问空姐一份盒饭卖多少钱。
    这一老一少对视一眼,立马就精神抖擞了起来。
    她们好歹是经过训练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怕个啥呀!
    空姐来询问要喝什么的时候,郭美凤非常洋气地点了一杯咖啡,虽然难喝得跟苦药汁子似的,但是本着免费的也不能浪费的原则,愣是将一杯咖啡捏着鼻子闷了。
    “咱们吃的这个配餐是不是小汤他们公司做的?”郭美凤握着筷子大快朵颐,“我觉得这排骨做得有点咸了,下次见面得给他提提意见,这厨师的口儿也太重了!”
    于童摇头说:“他们好像是给欧洲航线配餐的,餐具都是刀叉。”
    “那咱们用的筷子和勺子能自己带走不?”郭美凤小声问。
    这筷子比她家平时用的还高档,瞧着可不像一次性的。
    “小六说可以带走,这些东西都包含在咱们的机票钱里。”于童将自己那份伙食也给了婆婆,“您要是还能吃,就把我这份也吃了吧。”
    她怕自己在飞机上难受,除了一杯清水,什么东西也没敢碰。
    几个小时而已,忍忍就到了。
    于是,当飞机在港岛机场落地,她们走下飞机的时候,郭美凤的背包里又多了两套餐具两双拖鞋和一堆发给头等舱的小零食。
    狄思科等在接机大厅,接到人以后,一边揽过媳妇,一边笑着调侃老妈:“才几天没见,我瞧着您怎么有点胖了?”
    郭美凤在自己肚子上拍了拍,压低声音说:“我这里藏着钱呢,还吃了两份盒饭!能不胖吗!”
    于童接过他带来的温水喝了一口,问起了正事,“咱们的住处都安排妥当了吗?暂时住酒店还是租房子?”
    “我在宝莱公司的办公室附近租了一套八百尺的公寓,就在中环,据说是他们这里的市中心,我可以步行去上班,你们出门逛街也很方便。”
    郭美凤惊讶道:“咱们只有四个人,干嘛租那么大的房子?这租金不低吧?”
    “八百尺相当于咱们那边的七十多平米,三房一厅,每个房间都不是很大,跟咱家里的条件没法比,先将就俩月吧。”
    八百尺在中介口中就算是豪宅了,要了他天价租金。
    狄思科感觉自己被中介忽悠了,可是询问过本地同事后,却被告知八百尺确实是豪宅。
    他们大多数人都在住三四百尺的房子。
    所以,狄思科这个大陆仔,刚来港岛没几天,就因为大手笔的租了一套豪宅,被同事们熟知了。
    他叫了一辆的士,带着女士们回家。
    三位女士每人守着一个车窗,欣赏着繁华喧嚣的夜景,被密密麻麻的霓虹灯闪得眼花。
    港片中时常出现的风景就在眼前,让她们终于有了点置身在国际大都会的真实感。
    于童折腾了一天已经有些疲惫了,搭乘电梯来到这套位于28楼的豪宅后,便在沙发上靠躺下来。
    “你这几天没在这边住吗?”
    她在客厅里环视一圈,发现没有什么生活痕迹。
    “宝莱公司给我们安排了宿舍,我前几天都是在宿舍住的,这套房子是昨天上午才定下的。”
    “你跟另两个同事住在一起吗?”
    狄思科介绍道:“安排给我们的是两居室的员工宿舍,我跟老刘住一间,焦虹是女同志自己住一间。不过,那地段距离办公室特别远,每天搭乘巴士上下班,要走很久。”
    杜金金将行李放进各自的房间后,跑过来插话说:“那你走了以后,岂不是只剩老刘和那位什么红住在那套两居室的房子里?”
    “确实。”
    “他俩结婚了吗?”杜金金很有经验地提醒,“你可得小心点,原来我们歌舞团就有一对这样的例子。出去演出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就搞在了一起,后来双方家属听到消息后,都跑来单位要说法,连当时跟他们一起去演出的同事,都被人家家属怨上了。”
    狄思科:“……”
    这打击面也太广了。
    “他俩一个未婚,一个离异带娃,就算真发生了什么故事,也怨不到我身上。”
    不过,以焦虹的眼光,八成是看不上刘国忠的。
    郭美凤将几个房间都参观一遍后,跑进了厨房,但厨房里的灶具她不会用,只好冲外面喊:“老五,你过来烧点水,一会儿让童童泡个脚。”
    狄思科对此早有准备,他去机场之前就已经烧好了热水。
    提出两个暖瓶,一边往盆子里兑水,一边介绍自己的安排。
    “你们刚来港岛,这两天先在市区里转转。我有个同事的太太也是从内地来的,在这边生活了十多年,既会说国语,又了解当地的情况。你们要是想出门,就打电话给她,叫上她一起去。”
    她们三个确实想去逛街。
    尤其是于童,她想趁着肚子还不太大的时候,帮亲戚朋友们把清单上的东西买回来。
    但三人不会讲白话,英语也不怎么样。
    没有狄思科这个翻译在,甭想出门大肆购物。
    于童对二狗子的安排表示满意,但还是好奇问:“我们平时可以喊她出来吗?人家不用上班啊?”
    “乔太太是全职太太,还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所以你们尽量在白天找她,五点以后,她还得回家煮饭接孩子。”
    港岛这边外企员工的工资很高,男主人一个人的工资就能养活全家。
    所以,乔太太结婚后一直当全职太太,只偶尔在旅行社兼职,接待一些从内地过来旅游的游客。
    *
    新租的公寓距离办公室只有十分钟路程。
    狄思科终于不用早起赶巴士上班了。
    次日一早,去公寓对面的早茶店外带了几样特色早点,将东西送上楼,他才从从容容地溜达去宝莱公司所在的那栋写字楼,赶在九点前打卡上班。
    狄思科自打参加工作以来,所在的单位都是有独栋办公楼的。
    经贸部就不说了,东轻集团也是有自己专属办公楼和物业的老牌国企。
    所以,当谭先生的秘书lydia,用那种十分骄傲的语气向他介绍,宝莱集团亚太区总部,可以在中环写字楼拥有一整层办公区时,狄思科心里相当不以为意。
    在市中心租一层楼有啥了不起的!
    首都也寸土寸金,我们东轻集团有一整栋楼的物业呢!
    谭先生近半年一直在内地出差,身边带的是一位男助理,而总裁大秘,被老刘简称为李嗲的lydia,就被留在总部坐镇,许多工作都要汇总到她这里。
    在办公室里非常有话语权。
    狄思科三人来港岛交流,是被谭先生交代过的,所以他们的培训内容由李嗲亲自安排。
    前几天主要是让他们看资料,了解公司的情况。
    今天终于有了点干货,给他们每人安排了一台电脑。
    “我们与总部和客户之间,都是通过电子邮件联系的,没有电脑很多工作都无法开展。”李嗲抱着手臂,趾高气扬地说,“想要融入我们宝莱公司,必须先学会使用电脑。”
    内地的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广泛使用计算机。
    东轻集团在徐叔阳的提议下,先给总经办安装了一台,要求所有文员学会用计算机打字。
    但全公司也就这一台,暂时还没有推广到其他部门。
    焦虹和刘国忠从来没接触过电脑,对这玩意儿两眼一抹黑,坐在电脑前连如何开机都不知道,就更别提打字了。
    瞧见他们这副手足无措的样子,李嗲给每人发了一本繁体版的电脑通。
    心中不免有些鄙夷。
    不明白总裁为何要请三个什么也不懂的大陆仔来公司。
    她每天的工作安排非常紧凑,带这三个新人,会占用她大量工作时间。
    非常影响她的工作效率。
    狄思科在自己那台有些老旧的计算机前打量两眼,熟练地开机,登陆omail账号。
    对上李嗲的目光时,不由笑着问:“这几台电脑快要淘汰了吧?配置比我两年前买的那台还落后。”
    “……”李嗲收起些轻视神色说,“这是上个月刚换下来的一批电脑。你们要学习打字,就先用这个吧。”
    狄思科点点头,给陈诚和汤普森等人发送了电子邮件,告知大家他正在港岛的外企交流学习,把公寓和办公室的电话号码一并附上,有事可以随时联系。
    做完这些,他伸个懒腰,闲聊似的跟隔壁的李嗲搭话。
    “lydia,你打算给我们多久时间学习打字?”
    李嗲盯着电脑屏幕,头也不抬地说:“看你们的情况吧,我为你们预留了半个月的时间。”
    “你也看到了,我本来就是会打字的,这项培训项目是不是可以省略了?”
    李嗲跟他确认:“你不需要等你的同伴吗?”
    她印象里的内地人非常抱团,做什么都要一起进行。
    狄思科将白话换成英语,让焦虹和老刘也能听清楚,“练习打字很容易的,我当初练了几天就能熟练掌握了。后来还获得了我们经贸部打字比赛的第一名。我的两位同伴比我还聪明,学打字的话,两三天就能搞定,不需要预留半个月的时间。”
    他们总共只有不到三个月的交流时间。
    花半个月在学习打字上,那也太奢侈了。
    再说,这边学的都是繁体打字,即使他们学会了,回到内地以后也用不上。
    何苦浪费这个时间!
    学会打英文就可以了。
    李嗲很注重工作效率,不想别人浪费自己的时间,同时也不会浪费别人的时间。
    既然狄思科主动提出要提高效率,她便点头答应说:“那你去找george吧,他在哪个部门轮岗,你就跟他去哪个部门。”
    闻言,狄思科心里一喜。
    宝莱在中环的公司虽然只占了一层楼,人数也没多少。
    但是庙小妖风大,区区百人的公司里,居然也分出了三派。
    一派是以副总裁为代表的,从总部派来的,说英语的员工。
    一派是像李嗲这样,从本地招聘的,说粤语的员工。
    最后一派,就是以george为代表的,既会说英语也会说粤语,但是往前数十年,还拥有内地户口的“大陆仔”。
    george大名乔治,曾用名乔爱民。
    78年的时候,穿过后海湾,靠着一块木板,从宝安游来了港岛。
    狄思科三人从内地来到港岛的第一天,就被热情的乔治请去茶餐厅喝茶了。
    与大多数偷渡客不同,乔治不但不对自己的偷渡客身份藏着掖着,还要大大方方地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
    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励志典范。
    “那时候我妈在工厂织渔网,每月只有不到三十块的工资,而我来了遍地是黄金的港岛以后,只靠打工就能日入三十块!这些年我靠自己的不断努力,又成功进入了宝莱这样的大公司工作……”
    狄思科听他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求学和求职经历,捧场地说:“你能平安游到港岛来,这运气可真不错!”
    “我的运气确实很好,当年我来的时候,只要进入市区,就可以办理合法的身份证。”乔治遗憾道,“但是81年以后,这项政策就被废止了。我老表一家也想来,却被半路送回了村。”
    狄思科听他介绍的村名有点耳熟,好像是他大学室友金兆辉家所在的村子。
    “乔治,你认识金兆辉吗?他爸爸叫金爱国,好像也是你们村的。”
    乔治回忆了一下,乐道:“有些印象,我走的时候,他在上小学吧?我记得他学习好像还挺好的。”
    狄思科:“……”
    竟然还真是一个村的。
    那还真说不清乔治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但他老表肯定是幸运的。
    他们那个村子在改革开放后没几年,就被政府纳入了规划,金兆辉他爸靠着征地补偿款开了好几家工厂,把女婿们都拉拔起来了,随手就能给金兆辉买辆皇冠轿车。
    乔治若还是原来的乔爱民,他们家在村里有房屋和自留地,那征地补偿款应该也海了去了。
    狄思科只在心里感慨一番命运的奇妙,便将这个话题揭过去了。
    不知乔治是否了解深圳的情况,可是看他这副乐天派的样子,显然是对当下生活很满意的。
    他28岁,是宝莱集团的管理培训生。
    狄思科不知道这管理培训生是干嘛的,但是听他本人介绍,这个培训生的身份,可以让他去全公司的所有部门工作学习。
    所以,李嗲安排自己去跟着乔治一起工作,狄思科内心非常高兴。
    不是因为可以跟另一个“大陆仔”抱团,而是相中了那一条“可以在全公司的所有部门工作学习”。
    狄思科不知乔治多久才会轮岗一次,但他目前所在的这个企划部也很不错。
    与他们公司的宣展广告部职能相同,都是跟媒体打交道,给产品打广告的。
    *
    狄思科在企划部呆了一下午,企划部的员工不多,但氛围比总裁办好上许多。
    至少没有像李嗲那样拿鼻孔看人的。
    狄思科心想,谭先生不带李嗲去内地谈合资是对的。
    她能力强,又是这种性格,确实比较适合看家。
    狄思科下班溜达回家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女人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你们没叫上乔太太,一起出门逛逛啊?今天乔治还问你们的情况来着。”
    “没有,他们这边的电视节目好多啊!”杜金金分神说,“我们在这里看电视,不知不觉就到晚上了。”
    “……”狄思科好奇道,“那节目内容你们能听懂啊?”
    “听不懂。”于童摇头,“但是看画面的话,猜也能猜个大概。”
    她们正在看的是一档做菜节目。
    即使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也能囫囵看个明白。
    而且每种食材的名字和用量,人家也会打在画面上。
    她们仨已经用笔记本记下好几个菜谱了。
    打算明早去菜市场买点菜回来,自己做一下试试。
    狄思科将电视关掉,拍拍手说:“女士们,看一天的电视已经可以了,下楼活动活动吧!好不容易来一趟港岛,总不能一直在家看电视吧?”
    “因为下午太热,我们才一直没出去的。”于童的说辞都是现成的。
    郭美凤起身往厨房走,建议道:“金金,你陪童童下楼散散步。我简单做个晚饭,你们隔半个小时再回来吃饭。”
    狄思科也想去,不过被老妈以打下手为由,拦了下来。
    “你小姨的事,你打听得怎么样了?”大门被合上后,郭美凤拉着儿子问,“你姥姥姥爷只求咱们办这一件事,你可得上点心!”
    “知道了,总得给我些适应时间嘛。”
    听说他们要来港岛,姥姥姥爷特意从乡下跑来了城里,请他们到港岛以后一定要帮忙打听一下小姨的消息。
    郭美凤主动要求来这边,一是照顾孕妇,二就是想找机会打听妹妹的下落。
    所以,爹妈稍稍一提,她就立马点头了。
    “她都离开内地那么多年了,又一直没露面,怎么可能几天时间就被咱们找到!”狄思科啃了一口苹果说,“我打算找几家报纸,登个寻人启事。”
    这还是他今天在企划部找到的灵感。
    他们现在其实还有很多无法确定的事。
    一是,不确定小姨当年是否成功南下了。
    二是,不确定小姨是否真的来了港岛,有没有可能去了其他国家。
    三就是,不确定小姨是否还好好活着。
    但是,既然已经来了港岛,有了这么便利的条件,他们肯定要趁机打探一番。
    “我小姨不是大学生嘛,我觉得只要她还活着,就绝不会是什么无名小卒。没准儿已经是个不得了的大人物,或是富商政要的太太了。”狄思科语气轻快地宽慰道,“咱们这寻人启事一发出去,只要她还在港岛,十有八九能有个回音。”
    要是没有消息,那只能说明小姨不在港岛,或者已经香消玉殒了。
    “登报打广告得花不少钱吧?”郭美凤跑回房间,从自己的藏宝地里翻出两个信封,“这个登报的钱我出!”
    狄思科不肯接,“不用,我有钱呢!您自己留着花吧!”
    “听说港岛的物价可贵了,你那点钱够干嘛的啊!租房子用童童的钱就算了,登报找你小姨这样的事,可不能再用你媳妇的钱!”
    狄思科哎呀一声,“我可没用媳妇的钱。出来之前,童童把我的零花钱存折都给我了。就是应付在外面的开销的。”
    他将那俩还带着体温的信封推回去,换个话题说:“我觉得只查我小姨还不行,她当年不是奔着那资本家少爷来的嘛,那资本家少爷兴许能知道小姨的下落。所以,我就按照您给的线索,打探了对方的情况。”
    郭美凤期待地望向他。
    “还是那个思路,那位资本家少爷是大学生,又是收拾了全部家当来港岛的,总不至于混成平民百姓吧!所以,我就将目标圈定在了港岛上流圈子那些名流政要里。”
    郭美凤不服气地吐槽:“就王政安那种扔下你小姨独自跑路的男人,能让他活着就算祖上积德了,凭啥让他当名流政要!”
    “嗐,您不是最相信命理玄学嘛。”狄思科轻咳两声,“命数这个事谁说得准呢!”
    郭美凤撇撇嘴问:“那你到底找没找到王政安啊?名流政要里,有他这号儿人物嘛?”
    她这会儿也不知道自己想听到什么答案了。
    “没有。”狄思科摇头,“我这几天下班以后,没事就翻报纸,没在任何报纸上见过这个名字。”
    郭美凤心里挺解气,又有点失落。
    狄思科继续说:“但我问了几位本地同事,他们不知道王政安,可是有个王铮安,还挺有名的,而且年龄也跟王政安差不多。”
    他在茶几上写了一下“铮”字。
    “他有没有可能是来到这边以后改名了?”郭美凤神色晦暗地问,“有这人的相片吗?”
    看照片的话,她应该是能认出来的。
    狄思科耸耸肩说:“没有。我觉得这人恐怕不是咱们要找的人,王铮安在他们这边好像还挺出名的,目前是何氏的掌舵人,但生了两个儿子都跟他老婆姓何……”
    郭美凤惊讶地问:“上门女婿啊?”
    “好像是,要不然按照港岛这边的传统,女人结了婚就要冠夫姓。他要是不入赘,怎么可能让儿子跟老婆姓?”
    郭美凤沉吟许久后,摇头说:“王政安那人,好像天老大他老二,骄傲得要命,不可能当上门女婿。他家又不是穷得揭不开锅了,听说他跑出去的时候,带了好几箱子的金条呢。”
    “对呀!我也觉得不太可能。”狄思科补充道,“他的大儿子都三十岁了,这年纪太大了,对不上呀!”
    “嗯,咱还是别管这个上门女婿了,”郭美凤拍板道,“你还是想办法,登报发寻人启事吧。”
    *
    有钱好办事,狄思科找企划部的同事帮忙,联系了两家发行量比较大的报纸。
    没过几天,就在报纸上刊登了关于小姨的寻人启事。
    上面附着小姨年轻时的半身照,还有公寓和楼下门卫的电话。
    寻人启事刊登以后,确实接到了几个提供线索的电话,不过仔细分析之后,都被郭美凤排除了。
    有一个来自大屿山的消息,似乎有点眉目。
    不过那边距离市区太远了,只能等狄思科休息的时候,带着她过去找找。
    这天,狄思科正拿着地图,计划着去大屿山的路线。
    总裁办的李嗲却拿着一封邀请函找来了企划部。
    直直将邀请函递给了狄思科。
    “这什么啊?”狄思科一头雾水。
    “我们宝莱集团的重要合作伙伴何氏,要为旗下商行举办成立七十周年庆典,邀请我方出席庆祝晚宴。”
    狄思科接过邀请函打量两眼,“哦,恭喜了。那跟我有什么关系?”
    “谭先生说,三位内地来交流的干部,也是我们的重要客人,想邀请你们三人一起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