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英杰逸闻录 > 第一百五十章 流氓有文化
    俗话说得好,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上海滩鼎鼎大名的杜月笙就是个文化流氓,在上海呼风唤雨好不得意。

    但这并不是杜月笙首创的概念,远在一千八百年前的熹平六年(177年),就有一个叫刘备的家伙已经这么干了。

    在缑氏山混了两年的刘备穿着不知从哪儿弄来的二手蜀锦衣衫骑了匹劣马就回到了涿县家中。

    见识过中州繁华的刘大耳怎么会甘于以前织织草席卖卖布鞋的贫苦日子,他认为自己有了文化,有了眼界,还拜了名师,自当好好干一番事业。

    最初,他想着走标准士族出仕路线,入郡县为吏。但他可没有他的好朋友公孙瓒那么好家世,更没有公孙瓒那么好运,他原以为卢植门生的身份能够值几分票价,没想到郡县长吏根本就没把他当棵葱。

    原因也很简单,这里是涿县,卢植的老家,每年里凑些束脩拜在卢植门下的少年郎没一百也有八十,他刘备一个籍籍无名的再传门生自然也就不显山不露水。

    刘备求官而不得,倒也没有怨天尤人,他思虑再三后谋划走士族扬名的第二条路,那便是养望。

    养望拿现代的话语来说,那就是炒作。

    就比如说吧,你偷偷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若是不为外人所知,那也就没卵用。

    炒作的关键在于,你若是做了三分,得让人帮你吹成十分。

    汉代最重孝道,刘备的父亲早死,母亲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刘备挠了挠头发现从孝字着手好像有点抓瞎。

    刘大耳这时候想起了曾经在缑氏山听课时听到的那句“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他当时认为这句话很有几分道理,而若是有人能够做到这五条,想不扬名都难。

    于是乎,刘大耳开始践行他的五常君子之道。

    落到实处,无非是经常扶老奶奶过马路,没事带狐朋狗友撮顿馆子,无论见着谁都不忘记喊声哈喽,闲着没事就帮左邻右舍出些馊主意,说今天请吃羊腿绝不会改成吃鸡腿。

    刘大耳为了扬名,结交了好些个和他一样家庭条件一般般的乡里子弟,这倒也不是刘备不愿意结交那些高门大户,而是那些高门大户的子弟看不起他这个破落户。

    刘备仗着喝过点缑氏山的墨水,见识过了雒阳的繁华,一通胡吹海侃,倒是把那些狐朋狗友们给唬得不轻,加上他为人也仗义,久而久之,刘备的名声倒也在四野八乡里传扬了开来。

    如此做了一段时间,刘大耳发现他撑不下去了。

    原因无他,没钱了。

    刘备家本就不富裕,为了供他求学这两年家里也没攒下余钱。回到家后的刘大耳不屑于再干织织草席卖卖布鞋糊口的日子,这家里就少了进项。

    有出无进的日子持续不了多久,家里的钱罐子就见了底,粮袋子也瘪得前胸贴后背,刘大耳心里开始暗暗犯愁。

    人不能被尿给憋死,刘备自然也不会被孔方兄给难倒了。

    他离开涿县去缑氏山求学之前年纪还小,但对乡里那些华服宝马的浪荡子们有十分羡慕,去了一遭雒阳,凭他的眼界还不明白这些华服宝马是哪儿来的。

    阿q曾经说过这样一句痞味十足的话:“和尚摸得,我为啥摸不得。”

    刘大耳虽然不可能看过鲁迅先生的书,但是他心里想竟与阿q不谋而合:“他们收得,我为啥收不得。”

    可巨马水虽然又宽又长,但渡口就那么几个,早就有之前的浪荡子霸占着,他想要挤进别人的饭碗里扒饭谈何容易。

    这时候他新结识的那些狐朋狗友们便派上了用处,这些人大都也是苦哈哈,平时到刘备这里蹭吃蹭喝积极得很。

    刘备小施手段,把守保护费的行为说得个义正言辞,仿佛他不去收保护费就对不起皇天后土,而那些拦在他们面前的浪荡子们都是不经打的纸老虎,激得这些穷兄弟们斗志昂扬恨不得马上就跟他一块儿去干一票。

    刘大耳做事还是相当小心,他遣人四方打探,选定了个不太大的渡口,原先在那个渡口收保护费的浪荡子们人数不多,能力也有限。

    当刘备带着一大群看上去张牙舞爪,实际上色厉内荏的帮凶们大摇大摆地跑到渡口去抢地盘时,他心里实际上也是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

    不过,浪荡子们也并非都是硬茬子,这个小渡口经过的行商并不多,在这儿收保护费的也是浪荡子里的下脚料,这几个被刘大耳领着人一吓唬,丢下几句场面话就撒丫子跑了。

    刘大耳出师大捷旗开得胜,让跟着他前来的小兄弟们安心了不少。

    那些被赶走的浪荡子们也不肯善罢甘休,之后招呼了一些人过来准备找回场子。刘备先是和对面领头的较量了一番,显露了身手,然后又转动三寸不烂之舌把对面一通胡诱,只说他并非是要抢生意,而是要将这巨马水沿岸收保护费的全部整合到一块儿,希望对面能够加入自己一同干一番大事业。

    对面那些浪荡子虽然比刘备早出道几年,但论起掌握的姿势水平那跟刘大耳是不能比,被他以势相迫以利相诱竟然就反过头来跟着刘备干。

    这么一来,刘备在涿郡浪荡子里面算是混出了名声,随后借着这个小渡口,赚到了混江湖后的第一桶金,然后继续行他的邀名大计。

    刘备炒作的手段越来越娴熟,有了点钱后更是使劲儿往外花,遇上每个前来拜访他的人都笑脸相迎,直令人如沐春风。

    在他壮大了自己的声势后,他又带人吞并了遒国到范阳之间河段的几个渡口,把收保护费的事业干的红红火火。

    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从河东人红脸膛汉子关羽关长生,还有涿县本地人张飞张翼德和简雍简宪和。

    关羽据说是在河东犯了事来幽州避祸的,为人十分狠厉。张飞虽然只有十四岁,但一顿饭能吃三斤肥猪肉,也是个人物。简雍虽然不擅长舞刀弄棒,但按照二十一世纪的形容来说,此人极其会捣糨糊,有两个渡口就是他去一顿忽悠给忽悠来的。

    在熹平七年刚刚变更年号为光和元年的那段时间里,刘备仗着手里兵强马壮,带着人把巨马水上上下下二十多处渡口全部给拿下,手甚至都伸出了涿郡伸到了隔壁广阳郡和渔阳郡上。

    他对原先那些浪荡子们倒也没有赶尽杀绝,只是以势迫人能收编就收编,手下一时间竟能招呼起上千浪荡无赖子,端得是巨马水上一霸。

    照理说治下之地这些浪荡无赖子闹出这么大动静,州郡官府也不会不管。但涿郡太守韩乘是个讲究清静无为的性子,只求太平无事,那些商人什么的他本就没放在心上。上一任州刺史杨熙已经被朝廷征召入朝为官,而下一任刺史陶谦还没来得及上任。也算是有福之人天也助之,短时间内竟出现了一个管理真空期,让刘大耳得以坐大。

    从刘大耳的表现来看,他不仅仅能够做黑道大哥,还略懂一些商业理论。在垄断了巨马水上下的渡口,夺得了专项定价权后,他立刻知会过往的马商,宣布从今开始保护费加倍收取。

    他这么一来可把马商们给惹毛了,原本运一匹马交五百钱他们也就忍了,现在说翻倍就翻倍,那可不是五百根稻草,是半串足足一百枚五铢钱呐!

    马商们有了先前的教训,想要和浪荡子们私下沟通,却发现所有的渡口都被一个叫刘备的家伙给霸占了。

    而来往巨马水的马商中以冀州马商张记和苏记生意做得最大,他们便委托张记和苏记去和刘备谈判。

    不得不说,刘备商业技巧还真是不赖,他开价一千就是等人来还价的。

    张记和苏记平常虽然互相看不对眼,但在这大是大非上却坚决站在统一战线,他们据理力争和刘备商讨了半天,终于把保护费给压到了六百,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涨了两成。

    不过,张记和苏记也不是善茬,他们要求刘备对外依旧宣称收一千一匹的保护费,但他们却可以以六百钱结账。

    刘备虽然对这两家马商的无耻嘴脸十分惊叹,但此事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他也乐见其成。

    其余的小马商见最大的两家马商都屈服了,他们也只得认栽。

    随后张记和苏记又以代为偿付保护费的代价从其他马商那边儿收购了他们的马匹,那些小马商本身也就运不了多少马南下,也乐得把马卖给他们两家赚了一票落袋为安。

    再往后,张记和苏记又怂恿刘备将其余马商全部阻拦在巨马水北侧,不令其南下,好让他们两家垄断了幽冀之间的马匹贸易,而付出的代价则是保护费又涨了一百钱,达到了七百钱之巨。

    刘备翻翻小账本就同意了他们俩的要求,原本这两家就占了南下马匹贸易的大头,即便是从其他几家处能收一千钱,但也比不上从他们两家手里每一匹多收一百钱来得多。

    至于说张、苏两家马商更是不亏,他们看似多付了点钱,但羊毛出在羊身上,往南边贩去的马也跟着涨一成,就足够把这些差额全部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