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英杰逸闻录 > 第一百零四章 兵分两路
    从阳乐往南,到了燕山余脉的南侧再一路西行,这条路是连接辽西两头最为平坦的道路。陶应一行人人皆有马代步,所以行得很迅捷,不到两日便入了燕山以内,到了临渝城。

    刚从蓟县出发的时候,他们才二十余人,五十多匹马。到了令支后,公孙康加入途中,又多了十来个人,二十多匹马。经过飞狐谷一役后,又多了三十多个俘虏,几个被掳掠的女子,加上四十多匹马。

    他们出发的时候本就带有一些中原的物产,夷灭山贼之时又多有缴获,这些物产和一部分缴获在各个乌桓邑落间用合理公道的价格卖给了乌桓人。相比往日里那些唯利是图的汉人商旅,使团交易货物时不斤斤计较的作风博得了乌桓部民一致的好感。

    而本着不空走一趟的原则,使团又从乌桓人手里买下了当地特产的兽皮、毛毡、皮袍、皮靴等等物资。最重要的是他们从丘力居处还买了不少幽州马,以他们和丘力居的良好关系,丘力居自然不会用劣马来忽悠他们,所购的马匹匹精良,若是贩运回中原少说也能有两倍的利润。

    虽然使团在卖货给乌桓人的时候价钱要得并不高,但大多数乌桓人都还比较淳朴,卖货给使团的时候也很合理公道。而使团在带货回来的路上更有商队所没有的一个巨大优势,那就是不用交税。他们随身带着证明身份和公差事由的文书,那些收税的税吏虽然看着每一匹驮马上都满载了货物,但也只能咽咽口水不情不愿地挥手放行。

    在阳乐和临渝的市肆中售卖掉了一些货物,得到的利钱全部分给了此次随行的扈从和兵丁们,随行们都皆大欢喜。毕竟跑这一趟是有风险的,来往带货的盈余作为出行人员的补贴已经是不成文的惯例。

    陶应在这次来回带货贩货的过程中全程参与其中,对每一件货物的在各地的价格都详细记录在册一一比对。李羽和陶升见他如此热心于货殖之学都觉得很意外,但见他对于贩货之事说得头头是道,拨起那个随身携带的小算盘算账算得门清,简直比常年经商之人更拿手,后来索性作了甩手掌柜全部交给了他来负责打理。

    陶应对此倒是正中下怀,他可不像时下的士族,以货殖之学为轻贱之事。在他的理念中,管子所提出的“士农工商”概念绝对是被后人所曲解了,原本同样被称作“国之石民”的四种身份竟然被生生分出个高低上下来。

    虽然在农业社会中,以农为本是大前提,毕竟不填饱肚子什么都是空中阁楼。但若无工匠制作更为精良的工具和器物,商人奔波于各地贩售商品,那社会又如何向前进步呢?

    更为关键的是,商业是最容易积累财富的渠道之一,若是没有大笔的钱财,做什么都没有底气。想那曹孟德不就是受了陈留卫兹的资助才能首倡义兵,想那刘玄德不就是得了巨贾糜氏的支持才能掌控徐方。但朋友有钱、家中有钱都不如自己有钱来的自由,所以陶应对于赚钱这件事情向来就不敢轻忽。

    当陶应亲自将一串串制钱分发出去的时候,扈从和兵丁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让他也觉得心中舒畅。分发完毕之后,陶应抬起手在鼻子下嗅了嗅,自言自语道:“嗯!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予人钱财,手有……呃……那个铜臭。”

    却不料被正好进门的陶升给听去了,陶升大笑道:“我还道凤声整日价研究货殖之学,已经钻进钱眼里去了呢,原来也嫌弃这铜钱有铜臭味吗?”

    陶应自不会与他计较,反问道:“元亨兄长怎么回来了?不是和他们去逛女闾了么?难不成你这么快就完事了?”

    陶升脸上一红,啐道:“我送了‘掉杯儿’、‘傻大个’他们进去我就回来了。”

    “咦!莫非元亨兄长是嫌弃那些庸脂俗粉不够入眼?”

    “嘿嘿,走走走,我带你去见识见识,那几个闾中女子脸上的脂粉抹得比猴儿屁股还红。”

    “我才不去,不然飧食可能就白吃了。”

    “哈哈哈!那倒也不至于。”

    陶应不想和这个猥琐的家伙夹缠不清,岔开话题道:“元亨兄长,我正好想起一事,倒要与你相商。”

    “何事?”

    陶应并不言语,只是拿起书案上一根竹简指了指东侧的柴房,那里关押着三十多个山贼俘虏。

    陶升道:“凤声是说如何处置这些山贼之事?这些山贼既然被俘,自然要带回去交给族父处置,还有什么计较?”

    “这是当然,我是说我们如何将其押送回去的事情。”

    陶升向来心思敏锐,略一思忖便道:“凤声可是不想打草惊蛇?”

    “呵呵!兄长果然知我,我等若循着原路从令支回去的话,这乌压压一大群人,其中又押解了这许多俘虏,难免会被那王业探听到些风吹草动。虽然这也无碍,但若给王家有了防备,总是不利于之后将其惩处。”

    “那按凤声之意,我们当如何做?”

    陶应从书案上翻检出一轴绢布,于案上铺平打开,却是一幅幽州地形图,他指着图上辽西郡的那部分道:“我们现在临渝,径自往西走经肥如、令支、徐无、无终、潞县回蓟县是最近的路,不过从临渝往西南边走,经孤竹城到海阳县,然后再折向西北可以到土垠县,这条路虽然绕一点路,但也是康庄大道费时不多。我们押解俘虏不妨走这条路,兄长你意下如何?”

    陶升看着陶应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动,点点头道:“稍许绕点路倒是无妨,只是公孙郎君却定然要回令支公孙都尉处,想是不会与我们走海阳了。”

    “那却无妨,我们兵分两路,各走一边就是。”

    “哦?我们兵分两路?难不成凤声你也想走一遭令支么?”

    “嘿嘿,就知道瞒不过兄长,那王业既然给我们设了局,我又怎好不去亲自拜会一下他。”

    “对,来而不往非礼也,虽说有阳德范在阳乐查访王家的不法之事,但我等这次回去路上,自当亲自查访一番。我去与李主簿相商,由他带着人押解山贼走海阳,我陪你走一趟令支。”

    “兄长,山贼俘虏有三十余人,我们总共才二十余人,若再分兵,怕是会捉襟见肘吧?”

    “无妨无妨,让李主簿明日去临渝县中征调些县兵护送便是。”

    “好!那就这么着,我们这就去会一会王业这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