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英杰逸闻录 > 第八十一章 彼此两便
    陶应也知道丘力居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或多或少会发生的,但他不想正面回答,转而问道:“我等来此处的路上,颇受乌桓族人招待,除了潼酪、肉食之外,也曾食过一些米粥,有用稷米者,也有用另一种谷者,口感与我平日所食略有不同,听乌桓长者言说此稷米与谷皆是乌桓族人所栽所收。大人可知此为何谷?”

    丘力居听了后略一思索,便吩咐身后侍坐的一个少女。那长相清秀的侍女从屏风后拿了一个袋子递给丘力居。

    丘力居打开袋子,从里面捞出一把细碎的谷物摊在手中,问道:“小郎君可是说的这个?”

    只见丘力居手中是一种浅褐黄色,扁片的圆形谷物,其大小也就和芝麻差不多,一抓一大把。

    “正是此物。”

    “原来小郎君说的是此物,此物名为东蘠,倒也是此地的一种特产,我族中老幼颇喜以此物做粥。小郎君可是喜食此物?我可吩咐人做些前来。”

    “谢过大人好意,东蘠做粥口感滑腻,确是好物。东蘠与稷米乌桓族中多有种植?”

    丘力居不是那种甩手掌柜,对这些细致的杂务也了然于胸,说道:“我乌桓族人虽然以放牧为生,大都不善垦殖,但也有一些族人会操弄一些农活。稷、东蘠皆较好侍弄,一些族人也会在山坡种些稷,荒丘上播些东蘠。”

    “乌桓族人牛羊无数,也需要种谷物么?”

    丘力居略显无奈地笑了笑道:“小郎君这就有所不知了,放牧乃是看天吃饭,若是风调雨顺也就罢了,可是近些年夏天大旱,冬天大寒,我们的牲畜也多有因旱热和酷寒而倒毙。好年节里这些谷物可有可无,遇上灾年倒也不失为续命之粮。”

    “哎,看来非止我大汉百姓,就连乌桓族人也生活不易啊!”

    陶应深深地叹了口气,仿佛是为乌桓族人的遭遇而感到同情。

    在座的不管是汉人还是乌桓人闻听之下,都觉世道艰辛,帐篷内的气氛倒有些压抑起来。

    陶应见已经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便重新振声道:“世道如此艰难,我以为,乌桓各部当更支持此次边境屯田之事才是。”

    丘力居还沉浸在往年的艰苦岁月中,突然听到陶应话锋转变,下意识地问道:“噢?此话怎讲?”

    “敢问大人,山坡种稷,荒丘种东蘠,其收成如何?”

    “我族人侍弄庄稼的手艺只是平平,也不是日日照看,故而收成也只是寻常。”

    “若是乌桓各部能有个稳定的粮谷获得来源,敢问大人乐不乐见?”

    “若是如此,当然是好事。只是来往于我乌桓各部的商旅大都嫌粮谷累赘,获利不丰,不愿多携带。”

    “既然乌桓各部也需求粮谷,那又何必去求那些见利而忘义的行商呢,这眼前不是就有一个更好的方法么?”

    “噢?小郎君这是说屯田之事?”

    “正是此理,塞内之地在前朝本便多有汉民耕植,只是后来受匈奴、鲜卑袭扰,汉民内迁后,良田重又荒芜。如今这些宜耕之地全部用作放牧,正所谓物不尽其用。”

    “试想乌桓族人随手栽种之稷、东蘠尚能有助于备荒,若是由精于耕植的汉人来侍弄良田,所产之粮谷决计不在少数。若如此,岂不美哉?”

    丘力居已经大致听明白了陶应的意思,不过他仍然有一些疑问道:“屯田所产之粮屯兵屯民自己不需食用?还能供给我乌桓各部?”

    “屯兵屯民自然需要食用,若是如之前那般汉人城池与乌桓各部隔开老远,那自然供给不了乌桓各部。可现今我屯田部都设在边地,与乌桓邑落比邻而居。既然大家都是邻居,彼此更应该相互帮衬,我有多的米粮换你多的牛羊,岂不是互惠互利彼此两便?”

    “妙啊!”丘力居一拍大腿,高声称赞道。

    “边地屯田之好处非止于此。屯田所建之屯堡等同于一乡里,但凡有乡里邑落之处定然会有那些逐利而来的商旅。等各地屯堡建成后,来往于北地之商旅定然远远多过如今。届时乌桓各部平日所产之皮货毛毡,岂不是更容易换成所需的绢帛盐铁等物?”

    陶应说到这里,不止丘力居频频点头,就连陪坐在对面的乌桓豪帅们也有些动容。

    这些乌桓豪帅们平日里也亲自率领部民在这片土地上讨生活,风调雨顺时也罢了,遭逢酷热和酷寒之时,草原上的人和牛羊都不好过。而往往在草原上最艰难的时候,想要将那些不能啃不能食的皮货毛毡去换些粮食都没处换,因为商旅鲜少在闹灾的时候前来,即便前来也很少会带他们急需的粮食。

    “还有一点,我各屯田部新设,或有缺乏人手之虞。若是有乌桓族人愿意前来帮忙耕种,我屯田各部定然欢迎之至,必会为前来帮手之人提供衣食。有我汉人屯民亲身指点示范,假以时日,乌桓族人不擅耕植之弊亦或将大为改善。俗话说得好,技多不压身,虽则乌桓族人以放牧见长,但若也精于耕植,岂非锦上添花哉?”

    “哈哈哈!说得好!说得好!可还有什么好处么?”丘力居见陶应说得一套一套的,而且好多还说中了他的心坎里,益发对这个少年人赞赏起来,便配合着他道。

    “自然是有了。众所周知,鲜卑人自檀石槐建王庭以来,野心愈盛,屡行侵攻之事,我大汉与乌桓各部皆深受其扰。我等此次于边地建寨屯田,正是要与乌桓各部携手,共御强暴。待得我各屯部建成后,与乌桓各部协力之下,必能将鲜卑狂徒远逐塞北,保长城以内之境界太平,使境内之民皆可安居乐业,免受颠沛流离之苦。”

    “好!陶家郎君好气魄。”

    陶应与丘力居的这番对话是有技巧在内的,他故意避而不谈丘力居提出的矛盾,而是先通过稷米和东蘠来引出乌桓人的粮食保障问题。继而给乌桓人展示了一种他们所没有想到的方法来解决他们的粮食获得来源单一的问题,再引申出了共同开发、技术教学、招徕商旅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到最后才强调了一下汉人所最为关心的核心要务防备鲜卑。

    若是反一反,上来就和乌桓人大谈特谈,建寨屯田有利于抗击鲜卑,估计包括丘力居在内的乌桓豪帅们都会兴趣缺缺。毕竟乌桓人和鲜卑人打交道也不是三年五载的事情,他们并不怎么惧怕鲜卑人。因为塞内的乌桓人能生产的东西,塞外的鲜卑人自己也能生产,而乌桓人又穷,相比之下鲜卑人更喜欢抢掠更富庶的汉人。

    现如今陶应给双方找到了共同利益点,只有共同的可期许的利益,才能让双方放下芥蒂精诚合作。而初时那些微不足道的矛盾,便也不会有人再提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