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英杰逸闻录 > 第五十三章 姓甚名谁
    “两位贤侄,李主簿,这是什么好风把你们给吹来了?”

    在公孙度临时的官邸中,公孙度面对几人的突然来访,摆出了一种十分欣喜的姿态。

    “禀告公孙都尉,我等奉使君之命,欲要前往辽西乌桓部一行。”三人之中唯一身有职事的主簿李羽出面回答道。

    “喔?陶使君此举倒是与我想法相合,我本也欲要遣人往丘力居处一晤,只是没什么妥帖的人选。现今陶使君派了这许多精兵强将前来,我却是可以坐享其成了,哈哈哈!”

    “若是能为公孙都尉效劳,我等荣幸之至矣。”因着陶升曾在陶谦面前为公孙度说话,故而两人的关系比较亲密,此刻适时地与公孙度开起了玩笑。

    “难道陶使君愿意放元亨出来做事?我这儿可还有一个账下右司马虚位以待,元亨可愿考虑一二?”公孙度刚刚就任,自是春风得意时,因而也没什么架子,和陶升就当面互相开起了玩笑。

    “升才疏识陋德薄资浅,可万万不敢忝居高位,免得耽误了都尉的大事。”陶升知道公孙度故意拿他逗趣,自然不会把他的玩笑话当了真。

    “哈哈哈!元亨太过谦逊了,怕是看不上我这儿坐榻太低了吧!”

    “岂敢岂敢。”

    “诸君若是打从蓟城前往辽西乌桓大人处,当是直奔临渝出塞,却为何到了令支城来?”

    李羽待要出声回答,却被公孙度扬手止住继续说道:“且让我猜上一猜,诸君可是觉着辽西天地辽阔,不知上何处去寻那丘力居所在方位?”

    “都尉明鉴,正是因此而上令支城求助都尉来了。”

    “哈哈哈,可是我坐在令支城中,却是也不知那丘力居现今在何处逍遥。”

    “这……”

    “不过既然诸君如此信任我,专程到令支跑一次,我却怎么也不能让诸君失望吧。”

    “那是,那是。”

    比较老实的李羽被公孙度逗得一惊一乍的,公孙度也不再拿乔,直言道:“乌桓部族虽是居无定所,但其所居之地也大致有个范围。因丘力居本部人口众多,只会在辽西几处水草最丰美之处驻歇。诸君对乌桓各部不熟,自然不好寻找,但若是有一对辽西乌桓各部情形熟悉的向导,则也不难找着其踪迹。”

    “都尉所言极是,敢问都尉可有向导人选?”

    “我虽之前去过几次辽西乌桓本部,但多是跟随往来塞外的行商,途中遇着乌桓人的邑落,再行打听消息。诸君不妨去城中打听打听,可有最近要出塞的行商,彼辈贪恋钱财,可没少捎带违禁之物给那些胡儿。”

    “谢过都尉提点。”

    “哎!些许小事何足挂齿,诸君远来令支,我自当好好当个东道,今日我等畅饮一番,无醉不归。”

    公孙度前些日子没少在陶谦的刺史府中混吃混喝,今儿逮着机会陶升等人自然要好好替自家尊长吃回些本钱。

    饮宴之中自然就谈起了这几日在令支城搞得风风火火的比武大会,而公孙度对比武大会也有一番新奇的诠释。

    “这比武较技只是表象,简拔人才更是顺便为之,不足为道。在此时办这个比武大会之目的有二:一是扬我军威,让郡中百姓信之重之,则于我部日后募兵,乃至于在郡中屯驻垦田之事上都有助益;二是我部新设,各屯田之地尚未一一实施,有大把人手投闲置散,若不给这些闲汉们找点事做,怕是会士气不振。”

    对于公孙度新颖的诠释,诸人也是暗暗称奇,李羽赞道:“公孙都尉此计,既扬军威,又提振士气,还可顺便精简人才,可称一石三鸟也!”

    “哈哈哈!不得已而为之,何足道哉!”

    “方才我等在校场外旁观多时,都尉军中殊多良才哉!”

    “喔?诸君适才就在校场外?”

    “正是,我等到校场时已是人山人海,近前不得,方才去了校场东面的缓坡上,那儿有几处售饭酒食的坡棚倒是空闲。”

    “哦,那几个坡棚搭起来时我也没去管他,现今城内多了许多兵丁和屯田客,这些人大都拿了朝廷的安家费,手头宽裕,自当有些场所让他们挥霍一二。”

    照理说军营旁边不允许闲杂人等设摊贩售酒食,以免败坏了军纪。但现下情形与战时不同,这儿只是典农都尉营的日常驻地,当不受此限制。不过公孙度还是解释了一下,以免此事传扬到了刺史陶谦的耳中,因而背上了疏于管理的锅。

    “说来也巧,幸好有都尉主持的此次比试,也亏得有那处坡棚,不然凤声还赚不得那五金呐。”

    “噢?此中有何机巧?”

    “呵呵呵,凤声本人就在此处,都尉怎不亲自问他。”

    “我知凤声贤侄素能高谈阔论,又擅创制奇物,前时团圆饼更是软糯可口,令我内子每每称赞,不知今日贤侄又有何异举可一新我耳目?”

    “都尉过誉了,晚辈只是性喜胡闹罢了。”

    “呵呵,若是凤声都算是性喜胡闹,那我家那小子比你还长上两岁,至今一无所长,岂不是顽劣不堪了。”

    陶应没想到回到汉代还会被人比作“别人家的儿子”,更没想到还是当着他本人的面来调侃自家儿子这种尴尬场景。或许是对这种比较很是无感,陶应连忙打断话题,将日间与红袍人王业赌斗之事说了一遍。

    虽然述说之中陶应并无半点添油加醋,但整个过程一波三折,让初听之人很是随之惊叹了一番。

    “凤声贤侄这可是福运深厚,走到哪儿都有人送财啊哈哈!”

    “都说落袋为安,这尚未落袋呢,哪算得什么送财。”

    “凤声难不成还怕这王业不把钱送来不成?这王氏我清楚得很,谅他家也没这个胆子。说起这王家,哼哼,倒是没少干些龌龊事,只是我初来乍到,也不好擅自插手辽西郡中之事,若不然就要他家好看。”

    “哈哈,既然都尉说我能收到,那就皆大欢喜。”

    陶应虽然听出公孙度话语中对王业一家颇多不满,但他只是和王业赌了一场,并不想多生事端,更不想被公孙度当枪使,便没有接他的话头往下说下去。

    “话说我还是多亏了那员力士举起六百斤铜鼎,方才让我侥幸赢了些盘缠。都尉手下英才济济,小侄佩服之至矣。”

    “哎,凤声这可是高看我了。日间我听闻有人举起六百斤铜鼎时,也是心中一喜,只是后来我属下吏员报予我知,那举鼎之人非是我军中兵卒,乃是一屯田客。而我亲遣人持厚帑以美职前去征辟他入军中,却是被他婉拒了,只说是家中有老母需要侍奉。”

    “此人倒是侍母以孝,倒是可惜了他的一把勇力。”

    “此人倒也怪异,问知他是中州人士,但却非是各地列册徙来之民,而是自行跑到此地后再应募做了屯民。怕是……”

    公孙度说了一半就没继续往下说,但是在座之人都听得出他言外之意,这人来历可能有些问题。不过现在典农部初设,正缺人手,既然此人倒了此地当屯田客,不管他先前做了些什么,只要在此地遵纪守法,便也断无赶他走的道理。

    而陶应陡然想起一件事情,史书上记载有个鼎鼎有名的人物就是犯了事以后逃亡幽州,难道会这么巧吗?

    想到此处,便是已经屡屡见识了史书中人物的陶应也是喉头发干,略有些沙哑地问道:“都尉可知此人来自何处?姓甚名谁?”

    注:如果有在看本书的读者,欢迎留言交流,欢迎加书友群9643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