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英杰逸闻录 > 第十五章 泼头冷水
    涿郡太守韩乘,看着属下兵曹掾刘良冒出来说了这么一番话,心中也是不断衡量。

    自己当这个太守,一向秉持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安稳混个几年,然后若是有机会征入朝中自是最佳,若是不能,换一个腹地大郡的守相当当也是不错。

    自己已经年近六十只求安稳,而新来的刺史陶谦才四十多岁,还有拼劲。这点从他临州不久,就做下的事情可以看出端倪。

    上谷、代郡的捐资助国,事不关己,他韩乘自然不去关心。

    帮助护乌桓校尉营补齐兵员之事,有皇运和陶谦两个人牵头,自己只要配合就是了,更无大碍。

    而这选练州兵以备不时这件事,就和以上两件事情大有不同了。

    汉制,内郡平日里只保留戍卒便可,有战事时临时征召郡兵作战。而边郡因着有边患,故而保有较多的常备郡兵。无论内郡边郡,郡兵的指挥权都在一郡之首手中。

    刺史从名义上只是督察州中各郡,并无插手郡中事务的权利。虽说近年来,刺史的权柄益重,尤其是有战事时,朝中也会授命刺史临时督掌诸郡郡兵。

    但这个前提是有战事之时,而目前听陶谦的意思,在非战时也要组建一支州兵,用来应对突发状况。这就涉及到了兵权这样一个敏感问题。

    要说大汉朝廷对于幽州的边患还是比较重视的。一州之地,除了边郡郡兵之外,还设立了三个直属于朝廷的兵营。

    这三个兵营是护乌桓校尉营、渔阳营和扶黎营,分别驻扎在上谷郡、渔阳郡和辽东蜀国。其中,护乌桓校尉拥节,在战时可以全权调度其余营兵和郡兵。而在平日里,这三个营各有朝中派遣的谒者和校尉监管,根本就不会把州郡长吏放在眼里。若是边地异族没有大的动作,这三个营是绝对不会管的。

    近些年来,鲜卑人益发猖獗,姑且不说大举入侵,小规模的入境劫掠屡见不鲜。郡兵疲敝,营兵不受管辖,这或许便是陶谦想要建立一个机动部队来应对突发状况的初衷吧!

    本来,陶谦话里暗示这件事情,自己只要搪塞过去便也就是了。他若是有能耐能拉得起队伍,自然有他陶刺史担责,和自己可没有干系。

    但自己属下这个愣头青突兀冒出来请命,而且言语中冠冕堂皇,自己又不好呵斥于他。

    看来,陶谦前时在上谷郡时,对公沙孚说的那番话起了作用,自己还是低估了郡中士族求上进的心啊!

    就在韩乘盘算着如何处理此事时,与刘良关系还算不错的涿郡主簿见自家郡守不发一言,虽没赞同,也没否定,而刺史等人都看着,怕场面僵了,出来圆场道:“郡守大人,北边鲜卑人实乃大患,刺史大人之议颇有可行之处。而刘曹掾也是一心为国,只是心思急切了些,还望郡守大人莫要责怪。”

    “主簿所言甚是,鲜卑乃我大汉肘腋之患,若不能早做准备,怕是有长远之忧。”

    “我涿郡乃是幽州第一大郡,如今邻里诸郡疲敝,周济一二也说得过去。”

    “上谷、代郡士民能舍家为国,我涿郡士民自然也不能低了他们一头。”

    “我州中上下,若能齐心协力,区区鲜卑,又算得了什么。”

    “若是郡守大人首肯,料来郡中士民亦会行那‘捐资助国’之举,届时正可整饬武备,保州中平安。”

    见有人出头,其余或与刘良交好的,或为了自己利益的诸人,便也纷纷出言,一时间,堂中议论纷纷。

    韩乘见此情景,知道郡中士族当是都存着借此机会挣个出身的念想,若是自己当面拒绝,怕是今后施政多有掣肘。但他又不愿意轻易牵扯进陶谦的州兵计划中去,考虑再三只能如实向陶谦表态。

    “州伯,我郡中亦有不少一心王事的士民,若是州中缺了钱粮,自可筹措一二。只是,州伯提议常设州兵之举,怕是欠了些周详。”

    “幽州一郡之中,边郡自有郡兵,上谷、渔阳、昌黎又有营兵,兵权分立,互不统属。非战之时,州中并不常设兵士,若是州伯欲要常设部伍,恐怕不好向朝中交代。”

    在刘良等人纷纷表态时,在一旁打酱油的陶应以为事情的发展方向与自己期望的方向正在渐渐靠拢,心中正自暗中得以。没曾想韩太守的一番话,却是如同当头泼下的凉水,让他一瞬间便清醒了过来。

    陶应暗暗反省,自己怎么就没有考虑到兵权这种浅而易见的敏感问题。

    其实也不怪陶应考虑问题时,没有把兵权当回事。任何一个现代人提起汉末乱世,都会联想到诸侯并起,群雄逐鹿。

    在那个乱世里,谁拥有兵权谁便拥有话语权。在那个乱世里,地方诸侯等等权利已经失去了中央朝廷的掣肘。而各地黄巾余孽仍然肆虐郡县,群雄之间更是互相火并。因而每一个有些担当的地方大员,都会紧紧地抓住手边的兵权不放。

    陶应更是知道十年之后,就会面临那样的乱世,他又怎么会将这种兵权归属的问题当回事呢。可就是他这样的固化思维,导致他忽略了如今还只是光和元年,黄巾之乱尚在萌芽之中,大汉朝的秩序仍然井井有条。

    在和平年代,任何地方大员擅揽兵权,都是大忌特忌的事情。正常的领兵大将,在完成朝中布置的任务后,都应该立刻交回兵权,然后静静等待论功行赏,这才是为人臣子的本分所在。

    想到这里,陶应已经是浑身冷汗了。因为自己考虑不周,急功冒进,出的这个馊主意,让父亲陶谦被架在火上烤。进则容易造成被朝廷追究的结果,退则容易在众人面前颜面尽失,还真是进退两难。

    看来自己还真是太年轻,想得太简单了。因为前两次在上谷太守府和护乌桓校尉府的灵光乍现出奇制胜,让自己以为自己的智略足够兴风作浪,而忽略了恪守本分才是当官的要诀。

    正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注:如果有在看本书的读者,欢迎留言交流,欢迎加书友群9643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