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英杰逸闻录 > 第六十七章 正旦祭祖
    秦因商君变法而强,而商君变法中有一条重要的法案即是《分户令》。

    且不提此令的是非对错,但从秦一统天下开始,中原百姓在赋税的驱使之下,也习惯了家中成年男子分门立户的传统。

    秦朝已是过眼黄花,但汉袭秦制,而黔首百姓长年养成的习俗也一时难改。

    直到汉武帝当政,董仲舒献“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之策。而汉武帝作为一代雄主敏锐地察觉到了儒家可用,于是在全国范围内“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有汉一朝历来重视孝道,加之六经学说的发扬光大,使得人们的习俗慢慢改易,从自觉分户到了父子同居,乃至于几代同堂,亲族之间的凝聚力大大提升。

    王朝初兴起时,寒门子弟的晋升之途都相对坦荡。与之相对比的是,王朝中后期,曾经的寒门子弟也都变为了新兴士族,所以再要往上爬的人们会发现,晋升之阶上都挤满了士族世家子弟。

    如陶升一般生在相对落寞的士族之家,即便是立了大功,由于朝中郡中无人美言,也会因为官场之间的污浊勾当而不能正常升迁。

    故而,士族世家之间,更需要互相抱团取暖,彼此提携。

    所以,熹平六年的年末,在陶会的召集之下,各地的陶氏宗族们都派人赶到了济阳。

    熹平七年(178年),正月初一,晴。

    今天乃是一年之始,故而称为元日,又称元旦、正旦、元正,元日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里,人们均以家族为单位举行活动。

    族中之人无分长幼,皆闻鸡鸣而起,全都穿戴上最正式最华美的服饰,依亲疏尊卑依次拜贺。再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其中就包括一起饮椒柏酒与桃汤。

    有趣的是,拜贺的次序是从辈分最长,身份最尊的人开始拜起,而饮椒柏酒与桃汤的次序,却正好相反,由最幼的人先饮,然后依次及长。

    这是因为,元日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标志着幼童又向成人迈进一步,所以先以酒贺之,而老年人又失掉一岁,所以后饮酒。

    这椒柏酒与桃汤也有寓意在其中,因椒性芬芳,又堪为药,故而饮椒柏酒是祝福一年之中平安健康。桃则向来是正气的象征,乃五行之精,能制百鬼,谓之仙木,饮桃汤寓意正气护身,鬼祟辟易。

    愍侯里内,从鸡鸣开始,家家户户皆门扉洞开。

    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然后各家各户门前都响起了公鸡的嘶鸣声,那是在杀鸡。据说元日杀鸡是压厉气,助草木生气,也有说鸡是阳禽,可以驱邪。

    然后要为自己的宅门换上一对新绘制的桃符,桃符上照例还是画着左神荼右郁垒两个门神。

    陶氏不是那种死守礼法的家族,平日里族人们的穿着都相当随意。

    但今时不同往日,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冠帻齐全,宽袍博带,佩玉挎剑,捧着桃木所制的笏板。女子也俱是珠玉在首,深衣襦裙,走起路来环佩玎珰。

    陶氏族人都在各自的长辈带领之下,聚集在祖宅中,依着长幼尊卑互相拜贺。

    当人们都齐聚之后,陶会命仆役给每个族人端上一个小案,上面装有椒柏酒、桃汤、胶牙饧、五辛盘和一个鸡子。

    “为陶氏贺!”

    “为陶氏贺!”

    在陶会的带领下,陶氏族人们齐声说出了贺词。

    然后,在所有亲族善意的注视下,最小的孩童饮下了椒柏酒,随后其余族人也依着年齿与辈分一一遍饮了酒汤,服食了饧糖、五辛和鸡子。

    稍事修整后,陶氏族人便要开始今天最重要的仪式,正旦祭祖。

    陶氏宗族的墓地在城外五里处,因此族人们纷纷驾车驭马往城外而去。

    陶会坐在为首的轺车之上,他对于今年正旦祭祖的排场很是满意。

    作为他主事以来的第一个元日,能够操办得比往年更隆重,显得他陶会能力更强,更得人心。而三兄陶发目前还卧病在床,不能视事,有了今天的威风,自己接任族长想必是没有什么障碍了。

    陶应从一大早就跟随着长辈忙东忙西,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如同母亲手里的牵线木偶,可是他依然乐在其中。作为一个现代人,能够亲自参与一场原汁原味的汉代宗族祭礼,感受这种宗族凝聚力高涨的体验,实在是太奇妙了。

    五公里的路转眼便到,陶氏宗族的墓园建在一片缓坡之上。

    虽然,陶氏宗族归葬于此爵位最高的只是陶舍与陶青的开封侯,与曾经途径的项藉鲁公墓品阶上差了一阶。

    但与项藉墓的破落样子完全不同,陶氏宗族的墓地前神道足足有五步宽,数十步深,神道两侧排列整齐的华表都是汉白玉砌就,上面满刻祥云瑞兽。

    神道尽头,一方巨大的巨大碑石矗立在前,碑额上阴刻着济阳陶氏寝园六个大字,下方刊刻着陶氏宗族的源流文字。

    在济阳陶氏的开宗始祖之墓前,陶会代表整个宗族献上了牛羊豖犬雁鱼六膳牲,然后行三叩九拜大礼。然后,陶会起身站立于墓冢一侧,指挥着族人按着辈分秩序一一行礼。

    本来这个角色应当是由族长陶发担当,如今陶发不能理事,才由陶会代为主持。

    所有人礼毕,然后奏乐,宗族中年长者有的击鼓,有的弄瑟,有的吹笙,配合的相当默契。

    乐既起,自当有舞,族中一些较年轻者纷纷站了出来,跳起了排演过的祭礼之舞。

    乐声肃穆,舞步庄严,所有的陶氏族人都深深地融入其中,默默地为宗族祷祝,求祖宗护佑。

    乐舞毕,众人再度跟随着陶会向祖宗行辞礼。

    然后,则是分胙之礼。

    “胙”即是祭祀之膳牲,古时分为生肉“脤”与熟肉“膰”,而到了东汉,基本都是采用熟制的“膰”作为膳牲。

    陶会作为主事之人自然不会亲自动手,他吩咐族中甚有声望的陶岸前来主刀。

    陶岸显然也是早有默契,将膳牲按着长幼尊卑的次序一一分了下去。

    所有人都欢欢喜喜地领到了属于自己的胙肉,最后只留下了一只牛首。

    按惯例,牛首是族长的专享。但如今族长陶发卧病不起,久不能视事,陶岸自然不会将牛首留给陶发。

    只见陶岸双手持着牛角,高举起来,走到陶会的面前,缓缓道:“我陶氏一族历数十代,绵延至今,方今宗族兴盛,枝繁叶茂,更需群策群力,振兴宗门。族长叔明公,为我陶氏宗族殚精竭虑,以至卧榻不起,实乃劳苦功高,举族敬服。”

    陶岸先夸赞了一番族长陶发,然后话锋一转,继续道:“然,蛇无首不行,鸟无翼不飏。今世道不靖,我陶氏宗族仍需大智大德者主持宗门,方能使我宗族长盛不衰。岸冒昧,愿请文聚公执牛耳,享牛首!”

    “士则!元日祭祖之时,怎么提起了这遭事情。”陶会见陶岸如此说,心中乐开了花,但却不能表露出丝毫,便板起了脸严肃地道。

    “此乃我陶氏宗族之要事,故而当在列祖列宗面前陈说。岸愿请文聚公执牛耳,享牛首!”

    见陶岸把这事情当着全宗族的面揭开了,其他与陶会、陶岸交好的族中有头脸的青壮族人,也纷纷上前应和。

    “愿请文聚公执牛耳,享牛首!”

    站在人群中的陶续、陶飒、陶谦三人互相交换着眼色,他们都不是济阳陶氏本宗子弟,按说为了避嫌,他们照样的支脉族人在本宗族长继任这种事情上发表不了意见。但从整个陶氏宗族的利益来考量,陶氏本宗若是没有一个能够做主的族长,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故而当跟着应和的人群越来越多时,他们也暗中示意自己带来的年轻子弟一起跟着应和。

    很快,呼喊的口号越来越整齐,越来越响亮,仿佛汇集了整个陶氏宗族的民意,在墓园中回响。

    经过了半年的执掌宗族权柄时的考验,族中叟老也大都认可了陶会继任族长,所以并无一人反对。

    这番劝进的戏码在陶会几度谦让之后,也就顺水推舟地接下了族长的担子。

    至此,此次正旦祭祖,宣告圆满结束。

    谁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各支各脉再度聚集在一起参加正旦祭祖时,中原大地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此中的某人,已是展翅腾空,翱翔于天地之间,凤鸣于九州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