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英杰逸闻录 > 第五十三章 碧眼金瞳
    “乔琳……!”

    陶应看着那散去的身影,痛声大叫。

    日观峰上一角,坐在角落里泪流满面神色激动放声大叫的青年吓了其他游客一跳。游客们纷纷敬而远之,还不停用眼角打量,指指点点,交头接耳,大约都以为他是个疯子吧!

    陶应这才回过神来,原来刚才的种种只是自己的幻觉。

    乔琳没有回来。

    或许,再也回不来了。

    满心失望的陶应再也没有在日观峰待下去的心绪,更对登玉皇顶提不起兴趣,沿着来路,缓缓地走在下山的山道上。

    与上山时隐含希冀的轻快步伐不同,下山的步伐显得沉重而迟滞。

    当走到岱庙时,陶应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形,一只黑猫趴在岱庙边上的山石上。

    虽然这身形不是他心心念念的乔琳,但和乔琳是有关系的,浑身毛色黑得透亮,双瞳浅碧,那不正是乔琳的黑猫琉璃吗?

    “琉璃!”陶应轻轻叫着黑猫的名字。

    “喵!”琉璃好像听懂了陶应的叫唤,轻叫一声回应。

    陶应不明白为什么琉璃会出现在泰山,听小瑉说琉璃好些天前就离家出走一直没有找到,如今看到琉璃出现在这里,自然不能任由它继续游荡在外面。

    陶应慢慢地向琉璃靠近,准备抱起它,带它回家。

    琉璃看到陶应靠近,却突然起身往岱庙东南窜去,它跑得很快,快得陶应在后面跑着都追不上。

    琉璃跑一会就会停一停,仿佛在等待陶应跟上,而每当陶应就要追上琉璃时,琉璃就会继续前行,仿佛在和陶应玩捉迷藏的小游戏。

    跑跑停停间,一人一猫就到了一个宁静的院落里,虽然是冬天,院落里的几株参天柏树依旧绿叶常青,树干斑驳,树枝虬张,那是几千年岁月留下的沧桑痕迹。

    琉璃进了院子就跑向了一棵最高的汉柏,身形矫健地爬上了树,然后趴在枝干上定定地看着跑得气喘吁吁的陶应。

    琉璃仿佛也跑累了,趴在枝干上一动不动,陶应见琉璃不跑了,便打量起了眼前的柏树,准备爬上去把它抱下来。

    柏树虽然挺高,但是枝干上都是粗糙的虬结,很容易借力攀爬。

    陶应爬树的时候还担心琉璃又会淘气地跑掉,不过,他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出现,琉璃只是转过头来饶有兴致地看他攀爬,并没有挪动一步。

    陶应爬上了树干分叉处,跨骑在一根粗壮的枝干上,就准备去抱琉璃。

    此时琉璃居然转了个身,站在了枝干上,猫瞳圆睁盯着陶应看。

    陶应觉得琉璃的表情有些怪异,好在它只是站了起来并没有跳下树去,于是伸手过去。

    这时,陶应却看到琉璃原本浅碧色的双瞳突然起了变化,变成了淡金色,随之猫嘴大张,仿佛在吼叫,又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然后,

    陶应就失去了知觉。

    ——————————

    “呼哈呼哈呼哈”

    陶应从睡梦中惊醒了过来,不停喘着粗气。

    推开窗,清冷的空气透了进来,让陶应的呼吸稍许顺畅了许多。

    外面天还没有亮,不知道是什么时辰了,但陶应已经没了分毫睡意。

    自打回到了汉朝,陶应也不是没有梦到过曾经的人曾经的事,但如刚才般清晰可见的梦境还是第一次。

    如果把第一天昼食后那次出神也算上的话,那就是第二次,这两次的场景组合起来,便是那一日自己登临泰山的整个经过。

    虽然至今还没能想明白,为何自己失去意识后从树上摔了下来就穿越到了陶谦的儿子身上,但陶应大约已经猜到了和黑猫琉璃大有关系。

    而自己穿越回东汉后,又看到过一次琉璃。看来,想要破解这层迷雾也只有再次找到琉璃了,但自从那日里在泰山远远打量过一回,之后琉璃就再也没有出现,让陶应很是无奈。

    今天再次做了这样清晰的梦,难道是有所谕示吗?

    对于神鬼灵异之说,陶应本是不信的,但当神奇的现象发生在自己身上后,原本的信念不由得随之动摇。

    想到这里,不由想起了在泰山平天观遇到的汉末著名神棍左慈,以及老神棍送给自己的《老子五千言》。

    老神棍应该是看出了什么端倪,因而提出了收徒的念头,随之又不等自己回复便作罢,还送了自己这册书。翻出随身携带的书册,就着烛火看了起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自己的经历真称得上是玄之又玄,道无可道。

    前世今生的画面不停在脑海里浮现,五味陈杂百感交融。

    正胡思乱想间,天,亮了。

    在济阳的早晨也和往日无甚两样,打拳,念诗,问安,读书,习字,两个月来养成的作息不会轻易改变,而身周的人们也早都习惯了在少年们的念诗声中开启新一天的生活。

    只是,其他人就未必也是如此看待。

    大清早,几个来小院送昼食的丫鬟看到陶应带着小猴儿和大笨牛在院中练拳念诗,觉得很是新鲜,便把此事告知了同样大清早听到念诗声的其他仆役。

    在得到两个跟随陶岸一起去卢县的扈从们的确认后,丹阳陶谦家的二郎每日里天没亮就起身练武习文的消息便不胫而走。

    听闻此消息的陶家族人大都拍手称赞,论说丹阳陶谦家的二郎年少有为朝气蓬勃,必能振兴家门光耀门楣云云。

    也有借着谈论陶应顺带着提起陶应之父,说陶谦两度起家均是千石大令,在卢县任上又是连年考优,日后前程必不可限量云云。

    但也不乏有几个尖酸刻薄心怀怨怼的家伙会暗中道一句陶应装模作样沽名钓誉。

    族长陶发的宅邸里,有一个锦衣玉饰的少年听到跟班传来的消息后,就愤愤然道:“丹阳来的就没什么好东西,老的傲慢不逊,少的沽名钓誉,八祖父居然叫他们家过来参加祭祖,真是瞎了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