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英杰逸闻录 > 第四十八章 鲁公之墓
    第二天,晨,堂中。

    陶应向往常一样行礼问安,伺候陶谦夫妇用罢了朝食后说道:“两位大人在上,儿昨日听闻族叔言说光武皇帝冥诞祭典不日即将举行,届时鸿儒云集,博生载道。儿亦仰慕光武皇帝复兴汉室之功,盼能前往观瞻祭祀,望大人首肯。”

    “呵呵!还真是知子莫若父,汝父昨夜里便对我说,应儿饮宴时多次打听光武皇帝祭典之事,必是有所心动,料来不日就将前来分说。瞧瞧,这就隔了一个晚上就应验了。”甘氏笑着打趣道。

    陶应被人料中了心思,也是小脸一红,却适时地奉承了起来:“父亲大人料事如神,儿钦佩之至!”

    陶谦也面有得色道:“此次孟太常亲来主持,的确不同往日,你兄弟俩去长长见识也好,只是记得需小心行事,不得莽撞。”

    陶商其实对于光武皇帝祭典也挺感兴趣,只是他素来畏惧父亲,不像陶应这般敢于开口,现在听了陶谦放话了,也是心中暗喜,与陶应一齐道:“儿谨遵父亲大人教诲。”

    “明日里汝族父即将启程回济阳,汝兄弟二人护持着汝母先行前往济阳,我县中公务繁忙暂时脱不开身,到腊月下旬时再轻骑快马赶来与汝等相聚,正好参与正旦祭祖大礼。”

    “喏!”

    ——————————

    “元度、应儿,此行当时时请教汝士则族父,莫要擅作主张,可曾明白?”同样是城西十里亭,陶谦安坐马上,对陶商、陶应兄弟俩道。

    陶商、陶应兄弟俩也坐在马上,弯腰行礼道:“谨遵父亲大人教诲!”

    陶谦看了看兄弟俩,目光在陶应身上稍停,正当陶应觉得今天是不是穿着方面有什么纰漏时,陶谦开口道:“此去济阳适逢朝野英俊齐会,应儿你虽年岁尚幼,但没个表字与人结交亦殊为不便,此番你便暂字‘凤声’罢。”

    “谢父亲大人赐字!”陶应听闻之下大喜,父亲这是告诉世人不把自己当孩童看待了。而有了表字,自己在与人相交时的确更为方便,只是奇怪为何给自己起了个有点突兀的字,不像兄长的字与名有着关联。

    “好字!凤声清唳,二郎之前程自当既清且高。”陶岸适时地夸耀了一番。

    “士则贤弟,这就拜托了!”陶谦又对陶岸作了一揖。

    “恭祖吾兄放心,且不提两位贤侄英姿聪颖无需我照顾,真有什么事情,我自当尽绵薄之力。”陶岸回了一礼道。

    陶谦不喜多言,与车中的甘氏眼神交汇,略一点头,便带过马头往卢县方向驰回城去了。

    这次出行,因着需要加紧赶路,所以没有人步行,全部都坐马车或者骑马。陶家马是不缺的,车就没那么多,为此特意从陈家颜家等相熟人家借了好些车辆,现在一行二十来人就驾了四辆马车另有十来匹马。

    从卢县往济阳这一片土地历来都是中州腹地,沿着济水南下经东平国、山阳郡、济阴郡就到了陈留境内的济阳,途中还会路过大野泽,若在平时,坐船到济阳那是相当便捷。可惜现在正值隆冬,就连黄河都已经封冻,何况济水乎。

    沿着济水行了一天,在快要出济北境时歇住了下来。冬天里道路冻得发硬,车行在路上颇有些颠簸,坐车还不如骑马。

    但平日里骑着玩耍和骑马赶长路那是截然不同的,一天骑行下来,陶应的屁股和大腿就有些受不了,还好有马踏子踩着可以借力,不然大腿内侧恐怕就已然破了皮,但即便这样下马时脚都有些发软,还好章诳在旁边扶了一把。

    此次扈从们依然是六个,但许耽要在腊月下旬护卫陶谦赶路没有随行,所以是以章诳为首。章诳经验老道,知道陶应骑行太久腿脚血脉不通,便扶着陶应进了野亭客舍里,帮其揉捏大腿疏通血脉。

    “小郎明日里骑行之时,坐在鞍上每过些时间可以小幅调整坐姿,这样就不容易僵着了。”边揉捏边提醒陶应道。

    “多谢不惑提醒,我明日试试看。”

    “谢什么,倒是小郎弄的这马踏子很是合用,若是铁马镫制出后,料来骑行时会更松快。”

    “等我们从济阳回去,胡铁匠应当就会制出铁马镫了吧!”

    “那是!还是小郎看人看得准,去一趟邾北就找回个大匠师。”章诳也看得出陶应有拉拢胡其的心思。

    “奸人当道,方使得英才埋没。胡铁匠与其师均有制兵之能,若是终老乡里,怎对得起技艺传承。”

    “我章诳是老粗一个,不懂这些,只是我听说胡铁匠打制兵器乃是一绝,小郎届时得让胡铁匠给我打制把趁手的好刀。”

    “呵呵!这我说了可不作数,听说好多富家豪族求上门去找胡铁匠打制兵甲都被拒绝了。”

    “哎!这胡铁匠怎么死脑筋呢!打农械和打兵器有何不同的。”

    陶应见章诳语气懊恼,便道:“你若是想要胡铁匠给你打制兵器也不是没办法。”

    “哦?小郎有什么良策,赶紧说道说道。”

    “从胡其为其师傅送终,对谋夺他官位的师弟也不思报复,可见得胡其是个重情之人。你们这两日和胡铁匠处得不错,之后也要经常邀他吃酒喝肉,若是处得相熟了,不用你求恳,他自然肯为你们打制兵甲。”

    陶应诱导着章诳去拉拢胡铁匠,好为他收拢人才做个铺垫。

    “着啊!就是这么办,胡铁匠也是个实诚性子,酒量也好,我章诳也愿意交这个朋友。”

    “不惑,我听说过了县境,谷城那边有昔日楚霸王之墓,明日我们不妨去拜祭一下。”

    “哦?项藉不是楚人么?为何墓在兖州?”

    “那是因为最初天下反秦之时,楚怀王封项藉为鲁公。之后楚汉争霸,项王自刎乌江后,楚地皆降了我大汉,唯独鲁地不降。高祖皇帝为息刀兵,持了项王头颅送往谷城,在高祖皇帝答应厚葬项王头颅后,鲁地才降了我大汉。”

    “项藉一代英杰,最终尽落得个四分五裂收场,哎!”

    第二日上午,车队出了济北进了东郡谷城境内,在向乡民打听后得知,项藉墓便在谷城东十五里处。

    行不久就看到一座突兀兀的土墩矗立在前,项藉的封土约高十步,广百步,封土周围遍载汉柏。墓前有神道,神道两侧各有几幢华表,华表下方蹲着的石犼在无声怒吼。

    顺着神道往里走,竖着一方石碣,上阴刻鲁公项藉之墓六个大字。在石碣的左前方,立着一个将军石像,石像面朝石碣,神情悲恸,一手持鞘,一手握柄,仿佛随时就会拔剑而起。

    相传这便是最后坚守谷城,求得高祖皇帝首肯,厚葬项王头颅,又随之自刎于墓前,因而附葬于此的李将军。

    整个墓园虽然并不华贵,但隐隐透着一股肃穆之气。陶应等人前往观瞻,也只是静静怀古,默默祭拜。

    这次是要去参加济阳宫光武皇帝冥诞祭典,途中却经过了项藉之墓,此二人虽然前后差了两百年,但都是生于乱世的豪杰。

    一个击破强秦,在楚汉争霸中兵败身死。

    一个灭了王莽,在赤眉绿林之争中抵定江山再续汉统两百年。

    若从结果论英雄,两者有云泥之别,高下立判。

    但古来多少豪杰意属天下,逐鹿中原,皇帝宝座却只得一人可坐,不成功便成仁,这也是豪杰们的宿命。

    陶应想着时间又过去了近两百年,汉室乱象已呈,自己是否也会成为乱世豪杰?

    命运同自己开了个玩笑,让自己回到了这个乱世前夕,而自己的宿命又将是何种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