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汉末英杰逸闻录 > 第四十三章 青州来客
    大雪已经停了几天,这条路上往来的行人也多,对绝大多数人而言,这条路现在挺好走的。只是小猴儿和大笨牛俩人今天绝不包括在大多数人之中。

    这俩人早上刚吃了一顿掸子,虽说陶应手下有分寸没有使重力,但大腿和屁股上挨多了,总有些青肿。现在俩人跨坐在硬鞍上一颠一颠的,脸上的表情甭提有多精彩。

    章诳戏谑地看着俩人的丑态,陶应则视如不见,早上的拳没打完,这顿苦处就当补上责罚了。

    穿过邾山一侧的山路,刚刚行到往日里习射的平地附近时,远远地驶来一骑,隔着老远就在马上招着手打着招呼。章诳目力远,认出是自家的一个扈从。

    陶应心知家中遣人前来寻找自己,多半是有事发生,赶忙催着马迎了上去。

    两头相聚时才得知是颜家家主世明公家昨日来了个访客,不知怎么地颜亮与访客谈及了陶应,那访客就急着说要见陶应。

    颜家便遣了管事上县衙请人,没曾想陶应一大早就出了县城去了邾北。

    甘氏等了一天不见陶应回来,心中总有些不放心,加之第二天一早颜家的管事又来问陶应可曾回来,便遣了一个扈从快马往邾北来寻找。

    陶应见不是家中出了什么变故,便放了心,这才问起颜家的客人是何人,因何急着要见他。

    那扈从也不清楚具体情形,只听闻得那客人姓徐,乃是青州人士,之前也曾仕过官,与颜家家主乃是故交。

    陶应之前自然没有听说过什么青州徐姓人物,回想了一下记忆中汉末徐姓著名人物,也只想起了徐庶、徐晃、徐盛三人,而这三人显然从岁数上来说就肯定不会是颜亮的世交。

    既然有人专门找自己,自然不能再慢慢踱着步回去,吩咐那扈从留下,陪两个屁股差点开花的家伙慢慢行走,陶应与章诳两人纵马轻驰着就回了县城。

    虽然有人在颜家等着见自己,但陶应没打算贸贸然就找上门去,总得先回家与父母报平安,然后从父母那边打听下是何人寻他,又有何事。

    顺便还要洗漱一下,换身干净衣衫,才好去登门拜访,这一天没回家,穿着脏衣服还一身尘土的,显然是不符合君子之仪的。

    到了县衙,父亲陶谦正在官堂中署理政务,甘氏则正在内堂等他,甘氏也并不是很清楚颜家的客人是何方神圣,只道是颜先生与徐姓客人提及陶应算学上的事情,那客人就急于想见陶应一面。

    陶应心想这可还真是“著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

    自己当时制出沙盘和珠算盘倒是存了几分邀名的心思,可惜此物识货者寥寥,目前县衙内也只有颜敫在用算盘,而其他的书佐辅吏们还是习惯了用算筹,改不过来。

    现在显然是来了个识货的行家,从颜家见了珠算盘就急于见制出此物的自己来。

    猜出来人找自己多半是好事,陶应的心情便也松泛了起来,在白芷的伺候下简单洗漱了一下,换过一身干净衣衫,整整齐齐地便出了门。

    到了颜家,看门的仆役早就进去报信。往日里自己来颜家时,小伙伴颜然便会亲自迎出来,今天在门口等了片刻,出来的却是一个管事。管事说自家家主与客人都在堂中等候,便殷勤地在前头引路。

    没几步路便登入堂中,只见颜亮坐在榻上主位,一位清隽的青年文士坐在右侧上首,颜然则侍坐在颜亮的身后,向主位的颜亮行了礼,陶应入了左侧席位。

    坐定后陶应一一打量堂中的三人,却觉得与自己在路上预料的轻松愉悦氛围有些不同。

    坐在主位的颜亮本就严肃的面容今天仿佛愈加严肃,坐在右侧的清隽文士正带着意味不明的好奇眼神看着他,侍坐在颜亮后面的颜然则用略带忧心的眼色想要提醒自己什么。

    刚感觉有些画风不对的陶应便听见主位上的颜亮开了口。

    “陶家二郎,士荣之前休沐归家之时曾与我言说,提及创制了一套记数符号,还制作了一具叫做‘珠算盘’的筹算工具,可是有的?”颜亮的语气一如往昔般地严肃。

    “禀颜公,确有此事。”

    “这珠算盘你是从何处得见?”颜亮继续问道,语气依然不善。

    陶应心中咯噔一下,心想没那么遭吧,自己就剽窃了个算盘,这就有人质疑了,难道当下已经有人制出算盘了?

    可如果已经有了算盘,为什么还在用算筹呢?

    是因为算盘太过复杂,而算筹简便易于制作携带吗?

    这理由不成立啊,算盘和算筹都不是消耗品,制作一次可反复使用很长时间,如果有了普及了算盘肯定就没有算筹什么事情了。

    如果这样说的话,即便现在有人已经发明了算盘,那也是没多久的事情,毕竟都没有听说过,更没见人用过。

    既然最差的情况就是算盘也才被人发明,自己绝对不能承认是剽窃,那可是巨大污点,一定要一口咬死是自己拍脑袋发明的。

    脑中飞速运算了一遍,有了定计后,陶应不疾不徐地答道:“之前倒是未曾见过,颜公如此说来,难道颜公从别处见过?”

    颜亮也没有想到陶应会反过来问他,似乎被陶应的反问给问住了,欲语还休间,坐在右首的青年文士却开口问道:“小郎君制出的珠算盘颇得妙处,在下能否请教小郎君是因何缘由而制出此物么?”

    见正主发问了,陶应打起精神组织了下发言道:“回先生,小子年**而学算,始用算筹。然算筹一物,若只用来筹算个十百数间的加减乘除尚算便捷,若是涉及千万以上的数算则多有弊病。”

    顿了一顿,陶应组织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小子以为,算筹之弊有四。其一,需用到大量算筹,占地颇多;其二,位数虽可用纵式与横式区分但不直观,遇零数多则易疏漏;其三,运算时需频繁摆弄,摆弄步骤多、用时久;其四,运算过程不可复查,一步错步步错。”

    陶应一面说着一面观察对面青年文士的反应,见其边听边微微颔首,就知道自己所说切中要害,就更为定心,继续道:“而小子又是个懒散惯了的性子,不愿耗费大把时光用来验算,所以想着能否针对算筹之四弊做些改进。”

    “小子尝于河边踏沙嬉戏,也曾见商贾数钱会账,故而从此两事中启发,制出沙盘与珠算盘两物。有此两物,小子自觉可除去算筹四弊之三弊,至于另一弊,只能算作除去了一半。”

    “噢?踏沙嬉戏与商贾数钱又作何解?”青年文士听到从此两事便能除去算筹之弊,也大为疑惑。

    “行于沙上,过则有迹,若不覆行、无水淹,则足迹始终可见,足深足浅历历可查。小子制沙盘,用以列算式,则可除算筹之第四弊。”

    沙盘一物自然古已有之,但一般都是被用作习字,倒也不是没人将其用作数算之用,但现今的数算全部用汉字来诠释反而不如算筹更直观和方便。

    听陶应如此解释,青年文士略有所悟,问道:“这也是小郎君创制记数符号的缘由?”

    “先生高见,正是如此。”

    看来此人的确是个识货的,看出来阿拉伯数字符号的价值,陶应发自内心地称赞了青年一番。

    “小子观商贾数钱,多以五数十数排列,暗合数算之要义。而铜钱状圆而形扁,中间有孔,状圆取其圆融之意,形扁则可叠置,有孔则可穿绳。”

    “百姓与商贾在一串铜钱中五五相拨,十十相叠,很快便能数清交付货资。因何铜钱需要用绳串,无非是绳串便携也易于数数罢了。”

    “小子听闻先秦时有刀币、布币、鬼脸钱等等钱币,而今为何只余孔方兄的样式,其形和合天道是一点,也无外乎易于铸造、携带方便、计数容易等等。”

    “故而小子化算筹为形似五铢钱之算珠,以坚直之细木棍代替柔软之麻绳,外以木框收束,内以隔栏区分一、五之数,再于细木棍上染色以区分个十百千万之位数。”

    “至此,算筹四弊之第一第二弊可除矣,至于那第三弊,珠算盘在运算时依然需要频繁拨动,但步骤与用时皆可大大减少,故而言除去了一半。”

    陶应继续将之前心里打过草稿的发明算盘的原因徐徐道来,引得那青年文士抚掌大笑道:“哈哈!妙哉!妙哉!小郎君真乃妙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