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明日边缘之伐清 > 第三十九章 设想和展望
    ();

    明朝对云南采取“三江之外宜土不宜流,三江之内宜流不宜土”的方针,云南(昆明)、曲靖、澄江、临安、大理、永昌六个府,全设流官。

    楚雄、姚安、广甫三个府的流官任知府,以土官为辅任同知、通判。

    寻甸、武定、广西、元江、景东、蒙化、顺宁、鹤庆、丽江、永宁、乌蒙、东川、芒部等十三个府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

    清军入滇之后,当然也考虑到云南地方复杂,土司林立的情况。军事占领的只是九个流官为主的府,三江之外的土司府则多未触动,想是以威压人,让那些土司自动投效。

    但清军军纪败坏,螨州将领也极贪婪,不可能不对土司的利益造成侵犯,也不可能不令滇省人民反感愤怒。

    当然,窦英虽然是借势而行,但却不完全指望土司对螨清盘剥的反抗,民众对残暴压迫的愤怒抗争。他主要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力量,积极展开军事行动,振奋民心士气,打击清军削弱其实力。

    “清军占领滇省大部地方,也必然派兵驻守,便造成了分兵之势。”窦英用手指点了点永昌,说道:“有太子殿下坐镇,我军各残部或可很快重新集结,在兵力上可能形成局部优势,对远离昆明、援救困难的分散清军展开围攻。”

    沐天波不置可否,问道:“边外之地,素来荒凉,如何有足够粮草物资供养大军?”

    窦英的手指移到了八百大甸宣慰司的辖地,大约包括现在泰国北部的难府、帕府、南邦、南奔、夜丰颂、清迈、清莱等地。

    在十六世纪中叶,缅甸东吁王朝势力强盛,占据景迈,南打暹罗,北侵云南。八百大甸土司刀氏避居景城与缅军对抗。

    而这时明朝国势衰弱,又在云南西南部抗击缅军的大规模侵犯,无力顾及八百土司。

    现在,八百大甸宣慰司的辖地大多被缅甸占领,但并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八百酋长刀氏依附暹罗,还在反抗缅甸的统治。

    随着窦英的解说,沐天波也明白了他的意思。虽然还未实现,但凭沐天波对滇省接壤各国的了解,觉得颇有成功的希望。

    当时,在与云南接壤的异邦中,暹罗是对明朝最为友好的。

    暹罗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最后一次谴使到明朝时,已经知晓明朝处境危急,后一度与明朝政府失去联络。

    直到朱由榔即位之后,才派人前往暹罗通告了崇祯帝遇害、清军南下的消息。

    噩耗传至阿瑜陀耶,国王帕拉赛命人取出神宗册封的诰命与金印,面北遥祭。

    所以,沐天波才认为窦英要派兵进入八百大甸,打通与暹罗的陆路联系,从暹罗获取粮草物资的援助,也并非是痴心妄想。

    当然,窦英是靠着对历史的了解,对此策略有着充足的信心。

    讲解完争取外援,窦英又说到了内结土司,这本来是沐天波能够发挥所长之处,却因永历巡狩而不得施展。

    “迤东土司的反清拥明意向应该最为明确,元江那嵩可为首脑。若有国公书信,再有朝廷封赏敕谕,当能举起义旗……”

    “……普洱当占之,可连通迤东迤西,若元江起事,我军便可急援,起内外夹击之效。”

    “……清军若被牵制于元江,则永昌、大理鞭长莫及,我军或可趁势反攻,痛击敌人。”

    窦英在不经意地恭维沐天波在土司中的威望,把他的书信放在朝廷封赏之前,这令沐天波很是受用,也为自己不能施展而感到遗憾。

    而对窦英的判断,沐天波深以为然,更对他的眼光有几分钦佩。

    元江府土知府那嵩的确忠于明室,实力较强。

    因此,永历朝廷还特意加升那嵩总督部院衔;元江知府一职由其子那焘袭任,又加那嵩之弟那仑为佐明将军,那嵩为怀明将军。

    而且,黔国公沐天波也以幼子沐忠亮入赘为那嵩之婿,以示笼络。

    从沐天波的角度来看,那嵩起事抗清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却不知窦英因何也能有此分析判断。

    不管心中如何猜测,沐天波对窦英的评价又高了一层。再从窦英的战绩和经历来看,有勇有谋、有战略目光,可堪大用。

    沐天波的态度更加亲近,对窦英说道:“我随万岁巡狩,却不舍小女深入夷穴,还想托付将军,带她入滇安置。”

    窦英想都没想,痛快地答应下来。反正太子和两宫入滇,也会有不少的随从宫人,多个人也算不得什么。

    沐天波见窦英答应得爽快,不由得放下心来,起身与窦英作别。

    窦英送沐天波入了“宫门”,方才回转军营。一路上还在想,沐天波一番征询不知是何用意,倒象是在考较一般。

    其实,窦英的猜测还真没错。沐天波除了托付幼女,还真是身负皇命,对窦英进行考较评价。

    此时,沐天波已经拜见了永历,把窦英的见解简单讲述一遍,又赞其可堪大用。

    永历入缅还要多多倚重沐天波,对他的奏报自然是颇多赞赏。待沐天波告退而去,永历回到内室,便开始对太子面授机宜。

    “吾儿可重用窦英,不仅是沐国公赞其可堪大用,更因其绝不能降清。”永历其实也会分析判断,只不过胆小懦弱,只从自身安全考虑罢了。

    太子眨着眼睛,猜测着说道:“父皇可是指窦英与清军有杀父之仇,又斩杀多尼和尚善?”

    永历露出欣慰的笑意,夸赞道:“吾儿聪慧,一猜便中。”

    看着太子有些腼腆地笑容,永历继续说道:“若论忠心,晋王也是可以信赖的。只是其已为亲王,赏无可赏,倒不如加恩窦英,更易使其归心。”

    永历沉吟了一下,脸色严肃起来,说道:“形势不利,人心不古。叛将孙崇雅便是一例,其后或许还有效仿者。有一忠勇将领护卫,方才是万全之策。”

    太子点了点头,说道:“孩儿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