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奇梦仙踪 > 第十八回 革腐儒力谏废科举 除时弊议论割尾巴
    ();

    通过几次的交谈,康熙帝很是重视徐士林的作用,对徐士林是另眼相看。一日,无事的康熙帝又把徐士林找来,康熙帝对徐士林说:“徐老道,朕现在对你是刮目相看,朕觉得你真是个少有的人才。近来朕有一事不明,不知道是为什么?朕治理国家这么多年,自以为自己已经非常努力了。可是,世上仍有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与流民,朝中钱粮总是入不敷出,每当灾荒之年,朕总是拿不出多少粮食来救助难民。朕问心无愧,可是,朕找不出其中的原委,不知道国家贫困的原因是什么?朕希望你能够为朕找出其中的根源,想出可行的办法,以达到富民强国的目的。”

    徐士林略做沉思便回答说:“臣闻:百姓富则国富,百姓穷则国困。据臣所见,目前百姓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农民没有劳动的积极性,没有劳动的积极性的原因在于租税太重。假如说:一个没有土地的农民,如果要租种土地,就必须缴纳双份的租税,一份交给地主,一份交给国家。这样以来,农民觉得出了力,得不到粮食。有一部分人,干脆就不种地了。这样以来,很多农田荒芜,又有很多人没有地种。因此,打下来的粮食就会越来越少,百姓就吃不饱穿不暖,国家就收不到粮食。如果皇上减少租税,鼓励垦荒,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起来,粮食一定会越来越多。”

    康熙帝点点头说:“嗯,说的有理。朕想这样办,你看行不行?朕想:在全国推行田亩一租制,只有国家可以向耕种人收租,其他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向耕种人收租。二是鼓励垦荒,把荒地划归国有,让没有土地的人家随意开垦,并且新垦之地,三年免收租税。徐老道你看这种方法如何?”

    士林听了皇上的话,眼放光芒激动的说:“皇上真是英明果断,神思敏绝,马上就想出这么好的富国强民之策。微臣真是佩服!不过小臣还有一事要禀明皇上裁决。老聃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据小臣观察,国家现今推行的以文取仕的科举制度,使得数万万农民成了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人不会种地的什么事也不会做的傻子,成为被社会抛弃的废人,成为家庭的拖累。皇上想:这种人太多,对国家、对社会都是不利的事情。

    我的外祖父就是这种人。本来,我的外祖父小的时候,家中的生活,还比较的富裕。由于家中老人一心要儿子读书做官,请了很多私塾教我外祖父读书。等到我外祖父成家立业的时候,连个秀才也没有中。在这时,家中的日子也过穷了。这时候我的外祖父连庄稼也不会种了。成了一个没用的人,家中的一切劳动活,都靠我的外祖母跟我的母亲干。我的母亲一直等到三十多岁才嫁了出去。我外祖父老的时候,家中光景真是可怜人。皇上想:一个县,只有一个县官。可是,有几万人在读书。一个国家,三年才进行一次科举考试,一次只取几百人,全国却有几千万人在读书。因读书而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太多。我想:这也是国家穷困的原因之一。我想:如果废除了科举制度,就会解放很多的儒生。同时也解救了许多因读书致贫的家庭。”

    康熙帝点头沉思,过了一会对士林说:“你说的这事,的确是一种弊病,朕也想改革科举制度,可总是想不出个好的办法来替代。徐老道能不能为朕想一个万全之策出来?”

    徐士林道:“小臣想出一法,不知可行,不可行?我的办法就是:以钱取仕。就是把各级的官位都标出一个具体的价位,让有钱的人拿出钱来买,这样既为国库增加了收入,又可使那些没有钱的人,放弃读书做官的念头。这样以来,国家多了劳动力,又能解救一些因读书致贫的家庭。不知皇上认为如何?”

    康熙帝说:“以钱取仕,是个好办法。不过,这当官的一点文化没有也不行。朕又想出一个妙招,你看行不行?就是,科举制度还是照旧。等到开榜以后,把中举,中进士的人,定为官员候补生,先不进行安排。等到什么地方官位有缺,再将这个官位定出官价,谁拿钱,谁做官。朕想:这样以来,便可以一举两得。一得是:国家收到了一些财富。二得是:贫穷的家庭,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国家就不会有那么多傻子啦。徐老道你看怎么样?”

    徐士林连连点头道:“高!实在是高!皇上谋略高天下。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微臣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康熙帝说:“不要夸朕,朕都是在你的启发下才能想出这些利国利民之策。朕现在还有一件犯愁的事,怎么也想不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朕说给你听,希望你给朕出个主意。这件事就是:大清入关之时,有很多的功勋,将士。现在这些人,凭功,享受国家的俸禄,这是应该的。但是,他们这些人的子孙,越来越多。他们中间,大部分人无所作为,只是靠国家养活。眼见的成了拖累朝廷的尾巴,而且这尾巴是越长越大,有点尾大不掉,使得国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养活他们。现在搞得是皇上累得要命,他们也怨得要命。朕真是没办法处置,徐老道能不能为朕想个两全齐美的好办法,来解决一下。”

    徐士林点头道:“这些人可真是国家的负担。微臣想:有尾巴就要割,而且要快刀速割。我想这样割,不知行不行?据小人看:大清朝的龙脉在黑龙江流域。在黑龙江下游,土地广阔,土质肥沃,特别适宜农耕。如果,皇上拿出一些钱来,让这些人到那里安家,让他们开荒种地,鼓励他们多耕多种,并免除租税,我想他们一定是愿意去的。况且,那里是他们祖辈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去后,一定能适应哪里的生活环境。这样一来二去的,不出三年,这些人就能够自食其力。国家因此也可以节省很多银两。”

    皇上点头称道:“真是妙招,朕怎么就没有想出来呢?朕这就同大臣商量,有关移民事宜。徐老道,今天就讲这些吧?朕真是佩服你呀!”

    正是:

    科举制度害人深,多少儒生自沉沦。

    国生尾巴成累赘,一朝割除气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