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奇梦仙踪 > 第十五回 中解元举家欢庆 求真经再入东华
    ();

    确说,士林、黑牛离开黄帝陵,踏上返乡的路程。一日,来到济南省府,正好赶上秋闱,士林参加考试,夺得省试第一名解元。

    士林中解元以后,二人离开济南府,继续向家中奔走,一日,来到黑牛的岳父家中。这时俊英已为黑牛生下了一个女儿。由于黑牛不在家,孩子生了几个月了,还没有给取名字。

    孙家人见到黑牛与士林二人,安全的返了回来,都非常的高兴。俊英抱着孩子来找黑牛,要求当爹的给女儿起个名字。

    黑牛摇了摇头说:“这个起名字的事情,我是不行的。我虎哥,满肚子都是墨水,这次在省城,轻而易举地中了解元。我们就让她大伯给女儿起个名字吧?”

    士林并不推辞,就说道:“弟妹喜欢红颜色,这村里又到处是红樱桃树。依我看,这侄女的名字,就叫晓红吧?小名红红。这黑牛兄弟不知是姓什么的?我看就姓牛吧,侄女的大名就叫牛晓红。你们说好不好?”

    听了士林起的名字,大家都拍手叫好,这孩子的名字就定了下来。

    过了几天,士林要回家了,黑牛想起了来时在牟氏庄园打赌的事。于是,就说给岳父听了。孙大侠也是个豪爽之人,马上拿出一百两银子交给了黑牛。黑牛把银子交给士林,让士林代自己把输的银子还给与自己打赌的人家。

    士林拿着银子来到了牟氏庄园,找到了牟二爷,说明了原因。

    牟二爷,当着士林的面,把银子交给了与黑牛打赌之人,牟二爷又留下士林,在园中住了几日。并领士林参观了自己的粮仓、酒坊、金矿等处。并且还对士林说:“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牟二黑子,只要我能办到的事,我是有求必应。”

    士林离开了牟氏庄园,返回家中。两年没有见面,家中的人都非常地高兴。士林这次回到家中,从心里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士林经历了一次生死的磨炼,把世上的一切恩怨都看的淡了。这时的徐士林,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家好、母亲好、妻子好、儿子好。总之,家中的一切都好。久别胜新婚,士林同慧珠的关系,也亲密了许多。

    士林中了解元的事情,被岳父知道了。于员外带领全家人到小埠村来祝贺。并且,送给了徐士林五百两银子。要求徐士林,要更加好好的学习,等到三年后的京试,一定要中个进士。徐士林同岳父家的关系也融洽了。

    县官、州官听说徐士林中了解元,也全部的都来了。都来送礼,表示祝贺。一时间里,小埠村是人来人往的非常地热闹。

    经过一番的人情交往,徐士林同岳父家的关系变好了。徐士林跟知县大人也成了朋友。这时的徐士林是:左右逢源,春风得意。徐士林有时也想念过师父黄正财,可是心中总是觉得:在什么地方对不起师父,不敢去见师父。所以,从此以后,徐士林就不到晒字村了。

    徐士林在家中过完了春节,决定要到【东华宫】住下,每天好上月牙石下,临摹《太上老子道德经》。士林决心已定,母亲和妻子都没有反对。于是,徐士林准备好了文房四宝,并带了一些银两,向东华宫出发了。到了东华宫,见到了袁真人,徐士林说明了来意。袁真人表示非常地支持,并且为徐士林安排好了住处,安排好了伙食。徐士林从此就开始了临摹一千遍的艰苦历程。

    一开始,须要几天才能写一遍,后来逐渐地熟了,写的就快了起来。到后来,一天可以写两遍。总之,徐士林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临摹完了一千遍。这时的徐士林行笔如走游龙,非常地顺溜。那字写的和王羲之可有一比。那《太上老子道德经》,闭着眼睛就可以看到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五千真言。

    就在一千遍写完这一天,徐士林迟迟地不想离开。于是,晚上就在月牙石下睡着了,徐士林在梦中,见到了太上老子李耳。太上老子对徐士林说:“后生可畏!后生有为呀!我老聃多年没有收徒啦,今天就破例收你为徒吧?明天,你就要下山,准备进京考试了。这次考试,你定能高中。将来为国,为民,造福天下。你一定能够使我道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百年繁荣,全靠你来支持。”徐士林第二天醒来一看,原来是一场梦,四处寻不见老聃的踪迹。

    徐士林下山,走到山前,站在紫金峰的峰顶,仔细端详着圣经山上的李眼顶。哇!这李眼顶整个巨石,如同梦中的太上老子一般。老子身着白袍,庞眉、环眼。两眼炯炯有神,注目观望苍穹。徐士林见后,不由地萧然起敬,立刻,对着太上老子行了三拜九叩的拜师礼。在徐士林的心中,太上老子李耳就成了自己的师父,自己就是老子的徒弟了。

    徐士林回到了东华宫,拜别了袁真人,就回家了。徐士林两年半没有回家。这次回家一看,自己又添了一个女儿,都会走路了,又会叫爹了,徐士林非常高兴。徐士林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看着自己有一对乖巧的儿女,徐士林真的不想再离家出走了。可是有一种使命感,时刻在鼓励自己,激励自己。一定要进京考试,一定要外出做官,一定要光宗耀祖。一定不能辜负很多人对自己的期望。徐士林终于离开了家乡,赶赴京城,参加京试。

    正是:学而优则仕路宽,命中有时定升官。

    职场几人明道德,想取真经求老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