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献身大农业 > 第十一章 礼物
    ();

    到了在冬季,周广田除了偶尔被搀扶到院子里晒晒太阳,其他时间基本上都在屋子里的床上躺着。近两年身体越来越不好,他也越来越不想动弹。

    周广田的哮喘是老毛病了,早几年犯病时,周向东带着周广田去他工作的城市看过病,可惜这种病只能控制,没法根治。

    农村人有时真的很倔,周广田更是如此,旱烟照抽不误,不怨为了多活几年而委屈了自己,这就别谈控制了。

    现在每天吃的少,睡的也不好,身体也愈发虚弱,身上瘦骨嶙峋的。刚才周向东感觉到周广田的身体很轻,整个人也就比皮包骨头强那么一点。这让周向东心里沉甸甸的。

    “大哥,阿伯这病你也带去大医院看过了……不管怎么说,家里有我呢,你放心吧。”周向南小声安慰了一句。周向东点点头,没吱声,兄弟俩一起出了屋子。

    大家一起动手,很快菜上满了桌子。大家让吕诗文坐第一客位,吕诗文虽然不太懂这些规矩,但也看出了客套,她自然再三推辞,说什么也不坐。最后和周向东坐在了一起。

    大人围坐大桌,小孩则夹了点菜来到小桌旁坐下呼哧呼哧的狼吞虎咽。

    饭桌上,就由周向东照顾吕诗文,帮她夹菜,还承担着翻译本地土话的任务。

    周广汉问起周向东的工作来,周向东简单说了说这两年的经历。当然,说的都是工作生活中的小事。

    林月娥听了半晌,犹豫着:“那——东子,你和诗文准备什么时候把事情办了?你们定个时间,家里好好准备。诗文,我们这农村,你有什么不习惯的都跟我讲。条件跟城里没法比,你多担待点。”

    沈冬兰看了林月娥好几眼,她听得都诧异了,婆婆啥时候这么有条理,还这么明事理,对自己怎么就没这样过。

    “妈,我都习惯。我看向东人好才和他处对象的。”

    “阿娘,我和诗文准备明年结,到时候回不来了,没办法赶在一起休假,部队给办……”

    满桌子的饭菜林月娥也吃不下了,心里难受却又不忍心说。

    “阿娘,我们能请掉假了马上就回来。”

    “是啊!向东诗文工作都忙,部队跟地方上又不一样,严得很。下次有时间就一起回来,那时说不定是三口人一起呢。”吕诗文羞红了脸。林月娥听到王秀英说三口人顿时高兴了。

    大家也都没想到,周广田能坚持到那时候么?

    吃完饭,天已黑透了。又闲聊一会,周广汉和王秀英准备带孩子回去了。

    “小壮等一下”,周向东又掏出一个小包,打开全是绿绿的果,孩子们一下子围了上来,眼巴巴的看着。

    “来,都过来,自己往兜里装,都装满了。”

    这时候孩子们却矜持起来,谁也不肯第一个抓。周向东抓起一把塞进周向壮的口袋,其他孩子憋不住了,纷纷抢上前来,一包果很快就抢光了。

    “三叔三婶,明天我带诗文去你家看看。你们早点休息。”周广汉自是应了。

    把周广汉一家三口送到大门口,大家就回屋了。

    周向东又打开一个包裹,吕诗文从里面拿出两顶红白紫相间的线帽和几件小衣,“我听说家里多了两个小家伙,就买了几件衣服,也不知道合适不合适。来,先试试帽子。”说着,一人一个,戴在了小三小四头上。

    小三还不太习惯戴帽子,手一伸就拽下来了。小四嘴都咧开了,心里念叨:“我滴个乖乖,终于不冻脑袋了!”大家都被小四的表情逗笑了。

    “这小家伙好玩!你爸爸已经说了,但大伯得好好想一想,想好了就给你起名好不好?”

    小四不由自主的点了一下头,“哈……”一阵哄堂大笑。

    “这孩子跟听懂了似的,太逗了!”林月娥也是乐不可支。周向东都想有个自己的孩子了。

    其实小四就是在应答周向东。他前世的名字好像就是周向东回来探亲的时候取的,小四能不答应么。他自己虽然觉得不怎么样,但用了三十几年,也是习惯了。还是继续用着吧。当然,不用也不行。

    “向南,把木箱打开。这个是你滴。”

    周向南合不拢嘴,赶紧打开一个木箱,“脚踏车!”

    “对!加重的。明天你自己组装一下,里面有图纸,不会的问我。”

    周向南惊喜交加,对着一箱子黝黑的锃亮的自行车零件目不转睛。他会骑自行车,用生产队的车学会的,但那是公产,不方便经常使用。他早就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脚踏车了,这是理想照进现实了呀!这年月,脚踏车算是一个大件了,在农村能私人拥有的极其少。

    周向西周向惠也眼巴巴的望着,他们也想要自行车,但是不可能了。

    “你们也有,这些都是你们大嫂挑的。你们试试合不合身,不合身就让你二嫂帮忙改改。”

    “哎,大哥。”兄妹俩也满足了。

    小三打起了哈欠,小四已经睡着了。

    周向东发现了,“你们也早点回去吧。孩子这样睡别冻着了。东西先放这,明天再来拿。”

    周向南一夜都没怎么睡好,总是惦记着他那自行车。

    第二天一大早,小四醒了,穿好衣服就被沈冬兰抱到了堂屋。而堂屋里已经多了个大箱子和一个大包,也不知道周向南起多早给挑了回来。现在正蹲在箱子旁在研究,手里还拿着张图纸,应该是说明书。

    周向南没上过一天的学,他是不识字的,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在小四的记忆里也没有周向南拿书的印象。今天的景象真是难得一见!看他也不吃零食了,那认真劲儿和别扭劲儿,小四都快忍不住想放声大笑,可惜小四也没法帮他。让他自己慢慢研究吧。

    还别说,慢慢的周向南真理出了头绪,一件一件的试着组装起来。还没到中午,就装成了。中间只返工一次,还是因为粗心把前后轮的齿轮装反了。

    周向南把车子支上,围着转了一圈,一脸满意。周向西周向壮早就来了,还带着其他家的孩子也围着车子不停地这看看那摸摸。

    周向南想了想,又摸了摸衣袋,“我去趟供销社。一会就回来。”还没等到回答,骑着车就跑远了。

    沈冬兰不知道周向南去供销社干什么,就把孩子交给周梅看着,去做饭了。周向西他们见没有热闹可看,也各自跑回家。

    不到一个小时,周向南又风风火火的闯进大门,直接骑到院子里才停下。沈冬兰听见院子里的动静,才从厨房里钻出来。

    只见周向南三两下把缠在车上的气泡塑料撕了下来,从兜里掏出几卷蓝色的缠带,在车大梁上比划了一下,一圈圈的缠起来。

    一个小时后,沈冬兰做好饭,见周向南还没缠好,“向南,吃完饭再缠吧。”

    “你带孩子先吃,我一会就弄好了。”自行车已经变成了蓝黑相间的颜色。车子大梁已经缠好,缠带一层压着一层又紧又密。搭架也没放过,裹得很实。剩下的只有操纵杆没缠了。

    周向南手上不停,一会儿亮银色不见了。除了车轮,其他的地方都裹得严严实实。周向南直起身体后退几步,上下巡视,微微点头,对自己的作品表示非常满意。而小四却觉得这颜色搭配土到了极点。

    这就是家里的唯一大件了,永久牌加重自行车,只要车技过关,驮个二三百斤都是没有问题的。后世自行车普及的时候,经常能看见自行车在高低不平的水库堤坝上颠簸,车后还绑着两三袋粮食,这一定是家里缺钱了,去乡上的大集卖几袋粮食换点钱。当然,周向南是舍不得用这么新的车子驮很重的东西的。就冲他这爱惜劲儿,颠簸点的路他都恨不得扛着车过去。

    周向南吃饭的时候,沈冬兰问:“向南,哪天叫大哥大嫂他们过来?小四的名字赶紧取了吧。”

    “过两天我去叫,到时候去集上买点肉,做一条大黑鱼,你再杀只鸡。”

    沈冬兰心疼了,鸡都是留着下蛋的,自己坐月子都没舍得吃一只,平常也舍不得杀给孩子吃。而且吃鸡也没什么油水,哪有吃肉解馋。

    正所谓:礼物人人有,最好大永久。一早搬回家,爱护难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