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献身大农业 > 第九章 接站
    ();

    离春节也不到一个月了。在这屋外水渠里可以溜冰,屋内脸盆里结冰的日子里,小四的大伯周向东马上就要从部队回来探亲了。已经拍了电报回来,需要周向南去接。火车站在一百多公里外的市区。

    小四知道,周向东两年左右才会回来一次,以后结婚了四年才会回来一次,一般都是过春节回来。

    其实周向东的回来跟小四没关系,毕竟他才七个月大。唯一跟他有关系的是他快有大名了,就等周向东回来取名。

    周向东给小四的印象就是传统、稳重、正直、文雅,甚至还有一点文人的酸气。后来周向东也经常会有一些文学性或专业性的文章见诸杂志报端。

    周向南要出发去市里了,其实周向东再过两天后才会到达。但是从农村到市里一百多公里,就凭现在交通基本靠走的状况,抵达市里车站怎么也得将近两天的时间。幸好这些天一直是晴天,不然烂泥路更难走。

    这一天早晨六点,天还没亮,周向南就起来了。去县里不通汽车,他只能步行,有四十公里,县里才有去市里的车,而且是每天只有一班,早晨发车。

    前屋厨房的煤油灯亮着,沈冬兰端着个碗出来了,“向南,把稀饭趁热喝了”,说着把碗放在桌子上,桌子上还有半碗咸韭菜。

    “包里给你装馍馍了,路上饿了就吃,水壶也灌满了,还有炒黄豆。小心些,在外面人生地不熟滴,找不到路多问问。”说着从腰里摸出一个旧手绢,层层叠叠的打开,露出一些零钱来。沈冬兰拿出两张五块和几张一块的,犹豫了一下,想了想又拿出一张十元钞票。这些都是卖粮食的钱,一毛二一斤,卖给粮库2000斤。婆婆的钱也还了,剩下的也足够用好久了。

    “这些钱你装好了,别装一起了。十块五块的装裤子里面那个袋子里,其他的装秋衣袋里,我昨天给你缝好了。”

    顿了一下,“接到大哥了你们一起吃点,别饿肚子回来。”

    周向南搬来一条长凳,在桌边坐了下来,“我知道,以前去过这车站接过大哥一次,还有点记得。不知道的我再问。”接过钱,仔细的装好。

    周向南三两下吃完稀饭,起身了,“你搁家带孩子吧。接到大哥了我们就赶紧回来。”

    拎起挎包就往门外走。

    “小心些”,沈冬兰喊完,周向南的身体已经没入黑暗中。“知道了!”,声音从夜色中传来。

    周向南一路走一路嚼着零食,到公社天已经麻乎亮了,这一路还要经过几个公社才能到县城。路上的行人不多,经常碰到挑着担子的人顶着严寒埋头赶路。这些大多都是进城卖东西的,担子里都是一些特产以及鸡鸭之类的小牲口。

    对于做生意,现在的政策基本上就是民不举管不究。有身份的人都在观望,等着上面的政策。老百姓就不管那么多了,一看机会来了,先把生活搞好再说。

    现在接近年关,这些不需要票证就能购买的小东西在城里非常好卖,但这几年社会治安恶化得很快,外面是不太安全的,出门在外还是得长个心眼的。

    周向南迎着寒风走得很快,这会功夫已经走热乎了。顺手拿下火车头帽子,头上有淡淡的热气飘起,又解开袄扣子,敞开怀来。

    半晌午,周向南来到了另一个公社。这时候出行的最大困难就是交通工具缺乏,路途遥远,路况差劲。出门以步行为主,基本出不了远门。

    天色擦黑的时候,周向南进城了。循着以前的记忆找到了车站,车站已经没人了,黑黢黢的。周向南也不害怕,找了一个避风的地方偎了起来。

    清晨,周向南舒展着快被冻僵的身体,总算熬过了一夜。天还没大亮,已经有不少人等着了。等到能看清人的时候,车门打开了,大家一拥而上。很快,车子坐满。大多数人都是背着大包小包的,只有周向南空着手。

    车子启动了,司机很壮,车开得很猛,我一路颠簸摇晃,车窗玻璃也哗哗作响。

    没过多久,周向南忍不住了,赶紧把头伸出窗外,喷了出去。不一会儿凌晨的馍就白吃了。而车上的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来不及开窗,直接吐在车。车里的味道顿时复杂起来。

    司机一顿叫骂,“妈滴个比,晕车还坐个熊车啊,你看你们给我吐这样子怎搞,赶紧给我擦干净!”

    眼镜满脸通红,却没敢接茬。满车也没人出声,出门在外谁都会忍着脾气。眼镜看了看四周,没有发现什么可利用的东西,一发狠,解开袄外面的褂子,使劲拽下来,盖在那一滩上擦起来。

    司机扭头看了一眼没再继续骂,可能他也习惯了。毕竟现在的人们坐汽车的机会特别少,晕车的人占大多数。

    一路煎熬,终于到了市里车站,周向南的腿脚已经冻麻了,缓了好一会儿才下了车。现在已经中午了,周向南还是晕乎乎的,一点吃饭的想法都没有。

    周向南不清楚有没有通往火车站的公交车,即使有他也不知道怎么坐。索性走过去,就这样一路问一路走,两个小时后终于到了。周向南不敢进大厅,就怕错过接人时间,于是一直等在出口处。

    等了也不知多久,出口有人通过了。周向南紧盯着,感觉周向东也快出来了。果然,大约十分钟后,一身军大衣,周向东挑着一个木箱和几个大大小小的包艰难挤出来,看起来有些艰难狼狈,眼镜都挤歪了,不见了往常的文质彬彬。

    周向南疾步跨过去,一把接过挑担,“大哥!”神情挺激动。

    兄弟俩已经两年没见了,周向东也是如此。扶了扶眼镜,仔细看了看周向南,一巴掌拍在周向南的胳膊上,“这两天没怎么睡吧,眼珠子都红了。比上次瘦了点,其他的倒没有变化。”

    紧接着又问,“阿伯身体怎样?阿娘呢?”

    “阿伯还是那样,冬天咳嗽厉害些。阿娘没什么事,跟以前一样。小惠小西小北他们都好。”

    “嗯,我给阿伯带了点药,回去给他吃了试试。”

    这时周向南发现还有一个人,一个穿着军装的姑娘,手里还提俩小旅行包,正微笑看着兄弟俩交谈。周向南愣了一下就反应过来,赶紧放下挑担,想要把自己的碎边衣袖藏起来却又不知道往哪藏。

    周向东把姑娘拉到身前,“这就是你未来大嫂,吕诗文。咱们家情况她都知道。这是二弟向南。”

    “向南,你哥经常说起你。这么远过来接,你辛苦了。”吕诗文倒是大大方方。

    “哎……大姐……”周向南还是有点局促,一把抓过吕诗文手里的包,就要挂在担子上。周向东阻止了,把包接了过去。

    三人向车站外走去,兄弟俩一边走还一边叙着话。

    “大哥,你这包里都什么东西,怪重滴咯。”

    “我买了一些东西,还把我用不上的东西带了回来,有你喜欢的军装。”

    周向南眼镜一亮,连日奔波带来的疲惫仿佛都减轻了不少。周向南是非常喜欢军装的,以前周向东留下的军装,周向南平时都舍不得穿,一般在走亲戚或者过年的时候才穿。

    每当穿起军装,他感觉自己也是在当兵,很俊的感觉。周向南对部队也是有向往的,只不过他还要撑起这一大家子,所以在周向东参军之后没多久就结婚了。这也成了他一辈子的遗憾。

    他有心里还有个愿景,谁也没告诉,那就是尽力供几个孩子读书,能考上大学最好,考不上也要送往部队。哪怕不能永远留在部队,以后转业安置吃上商品粮他就心满意足。孩子都跳出农门就算他一辈子的成就。

    在周向南的心里,周向东是异常高大的,也无所不能。以后孩子们的工作就靠大哥了。

    “我还给你买了一个东西,先不告诉你,到家再看。”周向东有些神秘。

    周向南嘴角动了动,慢慢咧了开来,“给我买的什么咯?”但周向东一直不说,周向南也没办法,只得吊着心思赶路。

    周向东带着吕诗文和周向南找到了军分区招待所,开了两间房,哥俩一间,吕诗文一间,住了下来。

    明天还得重复来时的行程,周向南想想就是一阵头疼。

    正所谓:腊月寒风起,接车几百里。奔波两三日,只为亲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