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旅宋云烟路 > 第三十四章 于鄂宝正在组队
    ();

    前文说过,海州经济发达,酒楼酒肆生意繁多。有好事之人将海州各大酒楼分类评级,评选出了三档二十五家优秀酒楼。

    第二档酒楼共十家,正阳楼属于第二档上游,抱月斋属于第二档中游。至于第一档,是海州当之无愧的前三甲,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优沃,菜品新鲜,价格昂贵。各自的主人也都是横行海州商业已久的大人物,分别是赵府的柳泉居,文府的致美酒楼,还有潘府的东兴楼。

    柳泉居的主人曾是皇宫贵胄,从这个姓就能看得出来。虽然那是祖上很久很久的事了。近一百年来,赵府先后出了几代善于海战的将军,在红毛夷妄图殖民旅宋的时候英勇奋战,为赵府取得了巨大的声望,此后家族众人重教育,重经商,三十年前在海州可谓只手遮天,现在依然是根基繁茂的大家族。

    致美酒楼的主人据说是文天祥的后裔,文天祥本人没能随南宋遗民开拓旅宋。但誓死不降元的壮举还是感动了旅宋朝野。文府的后裔允文允武都不出类拔萃,但凭借着莫大的名声,在海州还是十分受尊重。

    东兴楼则算的上是异数,潘府的主人潘斌早年是纵横四方的海盗,此后成功洗白上岸,在水军有不大不小的职务。只是这职务不足以上心,潘斌开了间酒坊,此后他各种手段频出,酒坊越做越大,成为海州制酒业执牛耳者。

    也多亏旅宋在内部经济发展外部贸易交流的环境下逐步变革,否则历代封建王朝没有朝野的靠山哪能让潘斌这种人物出头。

    这三家都是海州商业的精英,自身家族的实力又要求他们有一间优秀的酒楼,酒楼代表门面,代表社交,也代表着自身的实力。

    正阳楼的崛起是因为于府的崛起,于鄂宝的太爷爷和祖父都曾是朝廷三品大员,到他父亲这辈于府分了三方,长房继续混迹于官场,可从他大伯开始就坐不上什么好位置。二房握住了于府的商业命脉。于鄂宝是二房大公子,到他这一代,二房已经成为了于府的中心。

    可他们都成了过去时。

    现在海州的商业的风云中心,是馨郡主府,执掌海州商业牛耳的,叫赵馨丹。

    二十年前新皇登基,皇上的弟弟,旅宋赫赫有名的贤王海平王离开新京,移步海州。随身除了五百名卫队之外一无所有,就算这五百名卫队,在海平王旅途过程中也因海盗山贼伤亡惨重,活到海州的只余二百多人,海平王两个儿子也死在旅途之中。此后二十年,海平王的卫队竟然再也没有增加过。

    这在当时引得旅宋朝野议论纷纷,后来各种言论都被朝廷封锁,此事也就成了禁忌,许多年轻一辈甚至不曾知晓。而海平王到海州后,终日只是规规矩矩待在府中,或者偶尔与人下棋作画,吟诗作赋,一代贤王,倒是成为了有名的闲王。

    姬妾早就散尽,只有海平王妃陪在他左右。三年后,馨郡主降生,此后海平王再无所出,又过了八年,海平王找到了已经过去多年的好友何沐风的后代何茗,收养其为自己的养子。

    这本来只是有些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海平王也要生活,朝廷那里没给多少钱,他有一些自己生意,在巨富看来,也就是小打小闹罢了。

    直到一年多前,馨郡主独立建府,海平王将所有产业相赠,人们才发现海平王府释放了一个怎样的怪物。

    馨郡主首先用钱庄开刀,开除一批混吃等死的人。之后借助西洋人的帮助,降低放贷利率,考核借贷人实力等等。经过了几个月的发展,竟然一跃而成为海州第一大钱庄,将原有几大钱庄的实力打掉一半还多。

    接着是纺织与茶务,借助钱庄庞大的资金,赵馨丹大打价格战,用狠辣手段开辟市场。将原本名不见经传的纺织工坊与茶坊做到了海州前三的位置,并且生意仍旧不断扩张。

    此外是煤矿,海州及周边煤矿产业向来是平阳公石宏的私有地,这人也是祖上几代经营。平日风流是风流了一些,倒也有些能力,却不想一个冬天就丧失了一半的市场份额,现在与馨郡主的市场占有率不分上下,大有被拉下马的可能。

    ……

    何茗想独立,想依靠自己证明自己,可他终究连抱月斋的东家都不是,只是一个掌柜。这十天来何茗展现了手段,可所有人看他,依旧打上的是馨郡主府的烙印。

    这样一个飞速崛起的势力,抱月斋又是其中较弱的一环,自然是既得利益者打击的对象。前段时间于鄂宝抢占先机,要拿抱月斋来立威,已经让酒楼行业的三家大佬扼腕惋惜不已,却未想到于鄂宝自己玩脱了手,不仅没能成为狙击郡主府的前哨站,顺便壮大自己,反而被死死压制,一蹶不振。

    而于府传来的另一个消息,更是于鄂宝身上不堪重负的最后一棵稻草--于府三房对于鄂宝很不满。于鄂宝的堂弟,一个穷极无聊只能经营于府一间杂货铺子的纨绔子,竟然向于府施压,要求剥夺于鄂宝正阳楼东家的身份。

    不能坐以待毙了。

    当天夜里,三封拜帖从于府送到赵府,文府和潘府,信中极言唇亡齿寒之道,抱月斋发展太快,崛起太迅速,这种速度丝毫不差于馨郡主在其他领域的手笔,如若不能扼杀抱月斋,此后很可能大家都只能仰其鼻息。

    而如果要压制,紧靠正阳楼一家已经是势单力薄,何去何从,作何选择,还需要四家联合起来一起商讨。

    或许另外三家也正有此意,很快大家就得出了共识,并且决定,几家尽快同何茗见面,给这个晚辈立立规矩。

    随后,一个下人深夜从于府离开,来到了尚灯火通明的抱月斋,向何茗递交了一份拜帖。

    拜帖的内容很简单,明日正午,东兴楼东家潘斌,柳泉居致美酒楼的掌柜和正阳楼东家于鄂宝,在正阳楼中宴请何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