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气味追踪 > 第27章 惊人的发现

第27章 惊人的发现

 热门推荐: 亏成麻瓜从文娱开始
    顾大伟问:“这个物证放到你们这里,使用起来可能就不方便了。是不是我们每次警犬出去搜捕,你们就把物证送过去?”

    刘有德笑着说:“用不着,那样也会影响物证保存时间。只需要你们使用前,提前1天告诉我们,我们会以专业的方式,提取一部分气体,作成样本交给你们。样本盒很小很轻,跟手机大小差不多,警员可以随身携带,随时给警犬嗅一嗅。1个样本就可以使用4-5次。”

    李浩然问:“一个物证可以以提取多少次样本?”

    “这个……不好说。要看物证本身的气味浓度,有的可能会5次甚至10次,有的可能3--5次就不行了。”刘有德回答道。

    “那我们这个呢?”李浩然追问道。

    “应该有5次以上吧。不管怎么样,提取的气味样本交给你们前,我们会进行浓度检测,如果浓度低于警犬的嗅觉反应值,我们是不会交给你们的。”

    “太好了!”顾大伟满意地说。

    “有没有可以永久保存、无限次提取的方法?”李浩然试探地问。

    杨高波笑着打了李浩然一拳:“怎么可能呢?你1块钱买1根冰棍,就想一辈子啃个没完?”

    “有,”刘有德肯定地回答,几位警官一听就呆住了,“就是我刚才说的气味复现技术,我们公司的核心就是做这个的,珠博士是这方面的权威。”

    大家把眼光都投向了我。

    我看了看时间,已过了1个小时,想了想说:“这个技术上比较复杂,要谈起来可能时间会比较长。胡安说你们只呆两个小时。我想给各位警官先汇报一下前几天的物证检测报告。如果后面你们时间允许的话,我们再聊这个话题。或者另抽个时间专门谈,你们过来,我过你们那里去都行。你们觉得怎么样?”

    “好,开始吧。”何心安也看了看时间,示意我开始。

    胡安重新打开了电脑投影,点开检测报告,把红外控制笔交给了我。

    我开始进行详细的分析。

    “其实你们这个物证比南山公安分局提供的物证要干净很多。你们说是从商场的公共厕所取到的,没有泥土、污水的影响,正好那个垃圾桶可能清洁工刚刚换过垃圾袋,里面没有其它人的粪便气味干扰,所以,分析起来比较容易。

    “一个人身上能发出900多种气味,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呼吸排出的气味有149种,粪便中的气味有196种,皮肤排出的气味有271种,胃肠排出的气味有250种,尿液中的气味有229种。此外,物证上经常还附着许多外部环境气味,我们要对一个气味物证进行分析,不仅要搞清楚这几百种气味的成份,而且要对每种气味的来源进行分析。

    “气味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个特征气味,就象指纹一样,终生不变。这就是为什么警犬能够在多年以后还能凭气味找到罪犯的原因。但是我们一般得到的罪犯物证中的气味,不仅仅包括了他的特征气味,而且还包含了其它随机性气味:如环境的气味,当天喝酒、吸烟产生的特殊气味,偶尔感冒口臭的气味,等等。

    “我们要把这些随机性的气味都分离出去,只留下属于这个人的特征气味,就锁定了这个人,气味的复杂程度也大大简化,更方便警犬记忆和识别。当然,这些随机性气味也不是没有价值,我们会另外分析,警察从中能找到破案线索。

    “下面,我就就顺着这个思路,对这个物证气味的分析给各位作一个总结。文件中的那些专业数据图表,你们可以不看,它们是用来说明结论的,便于专家们审核。我们直接说结论。”

    于是,我开始跳跃式地翻动ppt。

    “这个数据是这个罪犯的气味指纹,如果以后抓住了他的话,可以在他身上进行标准采样,进行对比。我相信,误差不会超过5%,可以在公安部的网上公布这个气味指纹,进行全国通缉。

    “通过气味指纹,我们对他的画像为:男性,南方人,年龄15--20岁,身型较瘦,性格内向,略带抑郁,但非常冷静。”

    杨高波不解地问:“性格内向,略带抑郁,是推测出来的,还是真有这样的气味?”

    “有这样的特征气味。”我解释道,“人在快乐、愤怒、抑郁时产生的气味是不同的,大家平时说的氛围氛围,就是这个道理。”

    李浩然接着问道:“那‘非常冷静’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

    我答道:“你们抓捕现场,气氛应该相当紧张,但他身上,没有分泌出任何紧张恐惧时的气味。……他还有轻度胃溃疡,不明原因的皮肤疾病,轻微的孤臭。这就是他的气味指纹。”

    我停了一下,看到他们没再提问,就继续说:“现在,我就来分析一下在他身上发现的环境气味,也许能给你们破案带来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1、海洛因的气味浓度非常高,可以断定,当时他随身携带着海洛因。

    “2、切削油的气味。这种油是机床厂、模具厂进行金属加工的专用油,有的大型电子厂里面也有这样的工装车间。可能他是个机械工,也可能是切削油厂的员工,或者卖这种油的人,经常接触此类物质。

    “3、特殊化学成份:有油彩、肤腊、硫化乳胶、延展油等成份。一般情况下,艺术家用这些东西多一些,如画家、演员、化妆师,当然也可能是这些东西的生产销售人员。……这就是我们分析的结果,你们看看还有哪些需要进一步分析的?”

    杨高波说:“从第1点上,我们可以确定,这个衣服就是毒贩的,即使不是毒枭本人,至少也是他周边的核心成员。跟踪他,肯定就能找到毒枭。”

    李浩然说:“第3点,跟何生大队长最后留给我们的信息是切合的,他化了妆,不是那种仅仅换了衣服、戴了假发的简单化妆,而是用了专业逼真的特效化妆,是精于化妆隐形的高手。”

    顾大伟说:“对于第2点,能不能做新的线索,可能有待考虑。但前面的气味指纹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大家说完,看着何心安。

    何心安慢慢地问道:“只有15--20岁?似乎不太合理。这个结论怎么得出的?”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气味类型。这个罪犯的整体气味特征明显属于这个年龄段的,而且第二性症发育较慢,现在还是未婚或性经历较少。”

    “你确定?”何心安进一步追问道。

    我斩钉截铁地答复:“虽不能说绝对,但概率在99%以上。”

    “妈的,十几岁的小家伙!不可能吧?”

    几位年轻警官一听,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面面相觑。

    何大队长的脸色又开始慢慢地阴沉下来,最后象雕塑一样凝固不动了。

    看得出来,他不是理智上、而是情感上不愿接受这个结论。他宁愿自己的对手是一个老奸巨滑、罪不可赦的老油条,也不愿是一个年幼稚嫩的少年。

    这是一位内心世界丰富的老警官,他的恨、他的爱、他的冷漠、他的激情都在那饱经风霜的眼神里,在那雕塑一般的皱纹中。

    我的脑中突然浮现出一幅奇怪的情景:当何大队长带着一群勇敢的警察,冒着枪林弹雨,终于包围了那个毒枭,当他举枪瞄准射击时,毒枭转过脸来,是一张稚嫩的、甚至还有些可爱的少年的脸蛋,他还能不能扣下手中的扳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