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明末立志传 > 第五十二章:囤货居奇
    ();

    已经到了三月份,粮荒果然来了。

    早先可只是说缺粮食,过了两三天,说是军粮也发不下来了;这粮价便和脱缰的野马一样飞奔起来。

    等到了四月份的时候,这粮价已经到了每石四两银子。

    李刚早先从朝鲜运来的三千石粮食,这一会儿早就卖了个精光;刨去运费外净赚了七千五百两银子,这一笔可算是大赚了一笔。

    只是后来李刚、胡大诚二人颇为贪心,又从朝鲜起了一批粮食,大约有四千石左右;等运到的时候发现这小小的金州卫竟然没什么人能够买得起这粮食了。

    “辽东向来贫穷,能购买的起高价粮食的,也就这些人了。”胡大诚颇为遗憾的说道

    这一来一去,赚的七千五百两银子,算是亏折进去了大半。

    “得,赶快给他卖了,要不等那群福建商人的米到了,咱们亏得更多。”

    “少爷,我说难,大家伙都等着南边的米呢。”

    福建到辽东顺风十三日,逆风三十六日,算算也就还有俩月,大批廉价的福建、广东甚至是吕宋岛日本的稻米就要到了,李刚和胡大诚手里的这些米如果到那个时候还卖不出去,那么就只能剩下一条路:拿去酿酒。

    眼下虽说是青黄不接,但是还没有到家家户户缺粮的地步。

    如此又过了三两日,忽然有一姓沈的客商上门要求求见管家。

    明代虽说到了后期,法度已经很松懈了,但是为了避免麻烦,李刚在商务上的事情还是让自己的管家操办,这管家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很了不起的人物,不过是自己的一个比较年老的亲兵罢了,约莫三四十岁,主要的职务其实是马夫兼兽医。

    这个做法,就和后世哪些矫情小老板非得让自己家的司机当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一样。

    那沈姓客商来了倒是也不客气,往那里一坐,张口道

    “并不用你什么,我找的是你家的小大人。”

    那管家看者来者不善,也不敢怠慢吩咐下人上了茶连忙叫李刚来。

    不多时,李刚和老胡就到了客厅。

    “敢问,先生到寒舍,有何贵干?”

    李刚虽然在城里有一套按照从四品规格修建的房子,但是,这些粮仓之类的却在乡下,等闲人找到这等地方,确实是不好找。

    “老夫看小大人,似乎是从外地找了些粮食?”

    “嗯,老先生何意?”

    “眼下似乎是遇见些小问题了吧?老朽大概能帮一些忙。”

    老胡道“眼下粮食价格这么高,需要你帮什么忙?”

    那老头呵呵一笑,喝了口茶道

    “你们上一批货是自家庄田里面的,成本不过是一石粮食八钱银子。连上脚力、这个水运,一石不过一两二钱银子,这一批货,怕是从市面上搜集的,那一石少不了二两银子吧?等到南方的米到了,人家可卖的便宜,您这不都砸手里了?”

    说罢,老头招了招手,只见六个大汉,抬着三个很是精致的箱子到了跟前,哗啦打开,只见里面全都是银子,约莫得有一万两。

    “老朽这里有九千两雪银,愿意求购指挥签事大人的四千石高丽米。”

    “老先生倒是很有诚意,只不过,这个价钱我等似乎是一点也赚不到,反倒要亏几百两银子吧。”

    这老头撩起衣服拿出一个小算盘,但是却不经意的露出了一个牙牌,上面写了一个马字。也说不好他是不是故意的

    “李大人,年少有为不到二十岁就是从四品的武官,这个其实也算是罕有了;只不过你的靠山太不牢靠,李世勋,呵呵,他自己都找不到靠山,至于你,弄不好怕是爬的高,跌的惨吧?出洋买粮,呵呵。”

    这老头噼里啪啦一顿算,最后笑笑

    “全福,那二百两银子走,别让李大人多赚了这二百两。八千八百两银子,不知道李大人成交吗?”

    李刚,额角渗出丝丝细汗,心下想,这雪银在市面上不多见,大抵只有高官的俸禄才能发放,这来人又是马府的人,莫非是?

    “买卖不成,仁义在,老先生何苦难为我们兄弟?”那胡大诚知道遇见硬茬了。

    “虽说不知道老兄是何方神圣,但这买卖,咱做了!不要八千八百两银子,只要八千两银子。吩咐账房看银子”

    银子果然都是上好的雪银。待老者走了,那胡大诚幽幽道

    “来者莫非是马总兵家人??”

    马林自打弹劾高淮失败之后,一直在家闲着,虽说有皇上把他发配烟瘴的圣旨,但是还真没谁敢这么不识趣就把他往那中缅边境的烟瘴之地送。这会儿,高淮完蛋了,这马林心思也活络起来了,开始一笔笔银子的往京师里面送。

    又过了十几日,街面上的粮食忽然买不到了,城里的居民们倒是不怎么慌张,毕竟福建的米马上就要到了。

    等到了四月份的时候,福建的米还没到,却得到消息,说是有个官儿上折子给圣上,把南直隶周围的粮船全征集去江南救灾,这福建客商往辽东运粮食的船,在登州就给截回去了。

    又有消息说是那魏国公徐弘基上折子说是江南很有可能发生乱民闹事,朝廷急忙调过去三十万白银救灾,朝廷已经把登州仓的剩余粮食二十万石发往江南。

    这市面上的粮食就没价了,短短半个月一石就成了五两银子,本来还在守望的,开始抢购粮食;买不了一斗,买一升,买不了一升,就买一合。

    “老胡,看明白什么叫囤货居奇了吧?那个从咱这儿买粮的马大人,算是发了。”

    一开始是升斗小民们抢购粮食,等到了最后,哪些有些家资的富户们也开始屯粮,意图牟取暴利。

    但是真等到了五月份,码头的工人们却发现,哪些来自福建的粮船,悠悠然地靠在了码头上,上面全是从南方运来的好米。原来,登州卫被扣是真,险些发往南方救灾也是真,只不过这些都还没有实行,却被另一位大人以辽东军情紧急的名义调了回来。

    市面上的粮价,顿时就崩盘了,好在李刚趁着价钱搞的时候又出手了五百石粮食,算是没什么亏损,只是那些或大或小的富户们一个个算是破了家。

    上吊的,跳崖的不一而足。

    后来又听说京城里有些关系的武官们说,马总兵又要起复了,这会儿不仅官复原职而且考虑到之前弹劾高淮的丰功伟绩,文官集团决定多给他一个营的亲兵编制。

    李刚和胡大诚自然是管不了这马林到底赚了多少钱,自己一算账,这来回的折腾不过是挣了八千九百两银子,最后那四千石倒是也没亏,只是没赚那么多罢了。

    仗着手里有这股黄白之物,而这金州卫、海州卫、盖州卫、复州卫的大小财东又在炒作当中丢了本钱,这李刚公然开始放贷。

    有几家小本的生意人,索性卖了产业给李刚心甘情愿的当起了伙柜。

    等到了六月多份的时候,大半借钱的自己算计着也还不上来了,索性签了长债。

    有一户姓薛的干脆一口气借了十五年,也亏得李刚敢签,毕竟作为一个穿越人士,一年百分之四十的高利贷,也的确是足以让良心不安的了。

    “老胡啊,这利息是不是太高了?”

    “低了,咱可不敢放贷了,人家已经说咱欺行了。老总兵放贷,那利息叫九出十三归。”

    “那若是还不上可怎么办?”

    “人家老李家养着的那些家丁可不是吃素的。”

    “每丁軍所至。城堡騷然。酒食盡出于民家。婦女多遭其淫辱。一家傾竭。蚕食別室。稍不如意。盡行毀虜。馬蹄經過。雞犬一空。弓刀懸門。人皆喪魄。且卒領將官。盡是婪穢之輩。非惟不知禁戢。又身先導之。被害者安所控訴乎。其丁軍未必禦虜。而先遭一強虜也。民謠有云。若遭大虜還有命、若遭家丁沒得剩、”

    老胡听完老脸一红道“咱当时虽说是亲兵,但不是李总兵的家奴,这等事哪能做过,真要是做了,那日便遭报应让蒙古射死了。”

    李刚听罢,也不做声,良久道

    “你见过割韭菜么?这马总兵割的一手好韭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