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晚明之我是崇祯 > 第127章 货币改革
    朱由检对于建造新式战船的态度非常坚定,毕竟大明在南洋的局面不允许朱由检拖延下去。

    张水牛带着大明海军在南洋到处劫掠,已经触动了西方强盗们的利益,朱由检断定这些西方强盗们的反击很快就会开始,所以大明的新式战船必须要加紧建造。

    “臣领旨。”

    卢象观知道无法改变朱由检的态度,同时他也明白了为什么现在的朱由检能够鼎力中兴,就是因为少了多疑和猜忌,全心投入到军队的建设当中,这才让明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陛下,这是工部铸造的钱币,宋大人请陛下过目。”

    卢象观随后取出了一个木盒子,然后呈送到了朱由检身前的桌子上面。

    朱由检听了之后,立刻来了兴趣,打开盒子一看,里面都是整齐的钱币。

    大明朝因为战乱的原因,库平银的铸造已经中断好久了,现在民间百姓和商贾大部分都使用散银交易。

    这就增加了很大的风险,首先就是奸商在散银里面掺杂其他物质,糊弄百姓,还有散银价值不规则,造成交易复杂。

    所以听了李源的建议之后,朱由检立刻令宋应星着手铸造新式钱币的样板,统一大明的钱币市场。

    朱由检拿起了一枚铜钱,这是一枚传统的铜钱,外圆内方,上面铸造着“中兴通宝”,也就是大明朝的全新年号。

    这种铜钱非常标准,但是体量要比之前的铜钱小了一下,不仅是为了节省材料,更是为了减轻重量。

    这种单个的铜钱代表壹文钱,也是大明最小的钱币单位。

    铜钱是民间百姓使用最多的钱币,也是铸造量最多的钱币,朱由检要求就是铸造清楚准确,同时可以大批量铸造。

    这枚铜钱边上就是两枚做工精美的铜币,一枚是印制着“拾文”字样的铜币,另外一枚是印制着“壹佰文”字样的铜币。

    拾文铜币和壹佰文铜币的图案是一样的,就是大小不一样,正面除了表示面值的文字之外,就是一圈梅花印迹,背面则是一个“明”字,然后一条龙凤环绕在“明”字的周围。

    随后朱由检拿起一枚银元,这是大明取代库平银的新式银元,以后大明朝不再使用元宝,而是全部使用银元作为交易单位。

    银元和图案也和铜币差不多,银元的正面显着的位置标注着“壹元”的字样,周围是梅花印迹包围,背面是大明朝的龙凤环绕“明”字的图案,银元的四周都带有条纹,防止被有心人打磨取银。

    铜币和银元的做工都非常精细,图案也非常精美,这都是朱由检令宋应星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伪造的情况。

    而且铜币和银元里面都加了不少其它材料,可以抗拒腐蚀和防锈,也增加了仿制的难度。

    朱由检握着这枚闪亮的壹元银元,非常满意,银元无论是外观,还是手感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完全没有库平银那种生冷元宝的感觉。

    朱由检规定银元的面值是一两银子,将会渐渐地取代民间的散银,银元将会由工部铸造,首先在大明朝廷内部发行。

    朱由检规定以后无论是官吏还是军队的饷银,全部都使用新式钱币发放,不再发放粮食等物资。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中间的麻烦,也可以大力推行新式钱币的使用。

    户部和兵部按照朱由检和内阁的要求,以后官吏和士兵的饷银全部使用钱币发放,他们需要的粮食和物资可以自己去市场上购买。

    这个规定也将渐渐地在民间推行,但是这都是后话了,朱由检还有更长远的计划,那就是推行大明的纸币,但是现在还不成熟。

    首先就是大明的银行还没有准备完毕,朱由检令张庆书先组建了一个钱务机构,暂时归属户部管理。

    这个钱务机构当下的任务就是用新式钱币发放饷银,也就是承担了大明朝堂和军队饷银的发放之事,还有后续百姓和商人的兑换之事。

    朱由检当下首要的事情是要稳定大明钱币市场,让混乱的散银和杂乱的铜钱渐渐被取代,这些事情就暂时交给张庆书来做。

    而且为了鼓励民间兑换,朱由检也下达了圣旨,那就是民间九两五钱白银就可以兑换大明新式银元十枚。

    这个看似大明朝廷吃亏的举动,将会大大激励民间百姓兑换新钱,尤其是各地的钱庄也会将手中的散银拿出来兑换。

    朱由检一方面是鼓励兑换,另外一方面就是限制交易日期,鼓励兑换的时日结束之后,银元将会恢复到足额兑换,同时缴纳赋税等如果继续使用散银,将会被增加赋税。

    等到民间的杂钱兑换的差不多了,朱由检就可以开始第二部计划了,那就是建立大明银行,也就是依托现在张庆书的钱务部门来建立。

    那是时就要将大明治下的钱庄全部都纳入大明银行的管辖之下,按照大明银行统一规定管理,最后将金融权牢牢地握在朝廷的手中。

    但是这都是后续的事情了,朱由检现在需要的是推行新式钱币。

    “令宋应星可以放手去铸造新钱了,同时告知张庆书,下个月开始大明治下的官吏士兵发放薪资全部使用新钱,同时要准备应对民间的兑换潮。”

    朱由检随后说道。

    推行钱币必须要快,这是大明稳定的关键,也是大明朝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臣领旨。”

    卢象观随后说道。

    他也非常喜欢这种新式钱币,尤其是铜币和银元,更是耳目一新,让人非常喜欢。

    不仅卢象观,内阁也已经看过了这种新式钱币,都大大赞赏朱由检的设计和决定,以后民间将会出现标明面值的钱币,会更加方便流通,

    “科举考试准备的怎么样了?”

    朱由检随后朝着卢象观问道。

    他马上就要西进武昌了,但是在离开南京之前,朱由检还有一件要事,那就是科举考试,这是大明朝南迁之后第一次科举考试,也是为了证天下视听,问鼎正统的考试。

    朱由检对此非常重视,在南京城皇城边上征收了三座府邸,然后将三座府邸连成一片,作为考院,可以容纳上万人同时参加考试。

    “陛下,新考院已经全部建造完毕,里面的房屋和桌椅也已经准备完毕了,张元久先生也已经进入考院,和礼部的几位官员开始研究出题,这几日题目就会拟定好,到时候呈送陛下过目。”

    卢象观说道。

    南京朝廷上下对朱由检投入大量的金银修建考院有些不解,如果是往常的科举考试,考院虽然也有,但是都是在考院里面摆放一些小隔间,考生进入考试就可以了。

    但是这次朱由检要求在考院里面建造殿堂,一个房间里面可以容纳两百人考试,一共建造了五十个殿堂,可是没少耗费钱粮。

    朱由检明白朝廷官员的想法,考院三年才使用一回,所以简单一点就可以。

    但是正是因为三年使用一回,所以朱由检才准备好好修建一下,因为朱由检是另有用处。

    现在南京学院已经占据了皇城,但是一个南京学院还不能满足朱由检,朱由检需要建造更多的学院,所以这个全新的考院将来就可以作为一个校址来使用。

    朱由检计划在南京组建另外两所学院,一个是军官学院,另外一所就是医学院,正好考院里面修建的五十个殿堂都可以作为将来的教室。

    “告诉张元久,考题不需要呈送朕这里,他们审阅之后就可以印制,至于策论的试题,朕正在思考,想好了之后会派人送去。”

    朱由检思索了一下,然后交代卢象观说道。

    科举考试当中的策论都是皇帝亲自出题,朱由检也不例外,至于普通的试题,朱由检也不想查阅。

    毕竟他没有这个经历,和张元久这种大贤相比,朱由检就是小学生,所以也放心张元久他们的出题。

    卢象观也不敢反驳朱由检的想法,虽然朱由检不准备查阅考试试题,但是卢象观丝毫没有感觉到朱由检对这次科举考试的轻视。

    反倒是大明上下非常重视,朱由检甚至派出了身边的侍卫军把守考院,张元久他们进入考院之后,只能等到考试结束之后才可以出来,这也是之前从未有过的。

    至于此时的朱由检,在一边思索大明科举的同时,朱由检知道满清也要在京城举行科举了。

    满清的目的已经不言而喻了,就是在争夺和大明朝的天下正统权,所以朱由检在确保大明科举进行的同时,也绝对不能看到满清科举的举行。

    朱由检已经下令枢密院和参谋部,无论如何都要破坏掉满清科举,绝对不能看到满清举行科举。

    但是经过多尔衮和古特氏大婚的那一场爆炸之后,满清在京城已经加强了监管,据参谋部送来的消息,满清在京城也建造了全新的考院,而且多尔衮派出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统兵把守,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所以想要破坏满清的科举,就需要在京城潜伏的锦衣卫密探们的一番奋战了,毕竟警惕的多尔衮已经有了防备,也预感到了朱由检是绝对不会放过这次破坏满清科举的机会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