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考古中国 > 第11章 、中国龙(上)
    在我国很多个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都有同一形象的龙的型貌出现。在当时条件下,没有视频照片等高科技信息可供交流,各个地区的先人们,怎么就能够造出如此一致的龙的形象?不言而喻,他们是亲眼看到过这一动物存在的。

    1987年8月,在河南省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墓葬,发掘出土了据今6400多年的蚌壳龙形图案。其中第45号墓,引起了考古界的震动,墓中一具男性尸骨持仰卧姿,身边一左一右摆放着用蚌壳摆成的龙和虎图案。其中龙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一副腾身姿势。另外一个墓中,摆的造型不仅有龙,还有虎,鹿,蜘蛛,还有一墓中,有一个人骑在龙的身上。这里的龙因年代最早,形象逼真,被称为“中华第一龙”。

    1994年查海遗址,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发掘出一条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石块堆塑龙。这条龙用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砾岩摆塑,全长19.7米,龙头部最宽处约2米,呈昂首张口、弯身弓背状。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图案,考古界称之为中国龙的原型。

    1971年8月,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村民张凤祥在地里挖土,挖出一个钩子一样的东西,让他弟弟拴上草绳拖着玩。他哪里知道,这个在草地上拖着的竟是一代文化遗存。钩子被磨出了光泽,阳光下闪现柔和的光芒,原来是一件玉器,一种动物造型的玉器。虽无足无爪,但头型有鼻有眼,吻部突出,额上两侧有隆起状如角,背后有一道飞扬状如马的鬃毛,又如鱼鳍。专家们确认它是“c”形玉龙,被命名为红山文化标志性文物。

    1983年牛河梁女神庙发掘,除了泥塑的龙的残体,在一个大型的墓葬群中,m75号穴一具年龄约40岁左右的女性尸骸颈部,也发现了一个玉猪龙。

    红山文化中的龙,还被史学家赋予一个新的概念。杨伯达先生认为,牛河梁这一带生活的是黄帝族,此类玉器是黄帝族祭祀用的神器。

    2013年《光明日报》刊文:“牛河梁出土神秘遗骨手握玉龟,疑是黄帝神貌。”历史学教授雷广臻,组织和承担牛河梁红山文化研究院,论证中国古文献记载的黄帝图腾(熊、龙、龟、云、鸟等),均有红山文化玉器与之对应。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龙是黄帝部族的最高图腾,红山文化就是黄帝文化。考古发掘临近涿鹿的姜家梁遗址,发现其与红山文化大南沟相似,说明拥有红山文化的族群,曾经统治了这一地区。一系列事件都指向一点,红山文化与黄帝紧密相关,是他把这一文化带到了这里。学者冯立民说得更明白,他说,黄帝一系最初是从辽河流域起家的。后因气候恶劣等原因,不断南迁,使其文化传播到黄河流域。

    《考古中国》再现这一史实,轩辕黄帝和他的氏族联盟,不仅参与创造了红山文化,还把这一文化传播到全国各个地方,特别是龙文化。尤其是在他为帝之后!

    且,他本人与中国龙有过零距离的接触。

    夸父追逐到了龙,心满意足地回去,饿了就吃没有人采集过的谷和渴死的兽,困了就在山洞里睡。

    这一天,他走过一条大河,河床干涸几乎见底,只有一个坑塘里还有一点水。许多垂死的鱼挤在其中,相濡以沫,他抓了一条最大的,看前面有一个小树林,有枯树枝可以烤鱼,就跑过去。发现林子边有一个陷阱,一只黄羊在里面叫喊,他知道,这是居住在这里的人捕的兽。吃鱼不如吃羊,就把羊抓上来烤了吃,把鱼放进了陷阱。对狗说:“咱们也不白吃了他的,就算交换吧。”

    回去的路上,天气突然转寒,而且一天比一天厉害。

    他知道已经是秋末了,天气也应该寒冷,但不应该这样的冷。只有一刻不停地跑,用以取暖。这天晚上,来到一个地方,看附近没有山洞可以睡觉,又不敢在平野上睡。就抱了一团草,爬上山顶铺在一块大石头上,铺着草盖着草很快就睡着了。这时候,来了一只老虎,那老虎闻到了人的味道,轻轻地走过来,伸过头在夸父的脸上闻一闻。狗发现了老虎,不敢靠近,只汪汪的叫,虎不理睬它们。夸父太累了,睡的酣然,狗的叫声听惯了,习以为常。那虎的鼻子嗅过来时,嘴巴上的胡子触着了鼻孔,夸父这才触痒不禁,一连几个喷嚏。虎突然受了惊吓,一声长啸连退几布,立脚不稳跌下了山涧。夸父这才醒了,伸头看看山下,一只死虎在地上躺着呢,就扒了虎皮披在身上,烤了的虎肉够他和狗吃几天的。

    历尽艰辛回到牛河梁,一路上已经是冰冻的天地。没有雨,只有雪,但雪落地就成了冰。有时雪还在天上飘着,就冻成一个个冰疙瘩,砸在地上有如成千上万个冰雹,还不会融化。天上也有日,但日是惨白色的,没有光芒,有的只是寒冷。原来的河湖不论大小,从上到下雪冻成一块实地。

    整个世间就是一个冷库。

    地质学家考证,自然界在新石器时代,经历过一个气候大变化时期,学术上叫“末次盛冰期”,也叫小冰川气候。第一次冰河期在两万二千年至一万八千年之间,第二次就是轩辕他们正在经历的这一次。冰川气候覆盖了欧亚大陆,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脉,同样经历了这个时期,而且至今还保留着痕迹。

    夸父回来了,各个氏族出来欢迎他。

    他告诉人们自己逐龙成功,和生命之神近在咫尺,并已经虔诚地祈祷。人们非常遗憾的说:“祈祷来了的不是雨,而是雪,几乎把我们冻成一个冰疙瘩。”

    伶伦非常羡慕夸父:“我一直向往着去天南海北采风,学习和传播音乐,但人们都说我是女人,不能远行。还是自己的勇气不够,要好好向你学习。”

    有乔责备他:“天寒地冻的,怎不冻死了你?”

    夸父说:“我吃的是兽肉,穿的是兽皮,一路跑步冻不着。”

    人都说:“是啊,幸亏嫘祖养兽,让我们有肉吃,有皮衣裳,才把命保下来。”

    夸父看到每一个人身上都是一层层兽皮,还看见许多的狗,问怎么一回事。人告诉说:“原来这里养的狗,有的你没带了去,引了许多狗来。有得吃,人吃肉它啃骨头,养熟了。你看,和你的狗一样听话。”

    轩辕把夸父叫到一边,向他详细了解龙所在地的一切。土地是否平整,有没有河流,看没看见谷地,山林有多大,等等。夸父一一跟他说了:“有没有大片的谷地,我倒没注意。你这么郑重其事的,是不是想离开,迁徙到那个地方去?”

    “是的,我想重新寻找一块住地。牛河梁的地理位置,不是一个可以纵横天下的地方。”

    “这么冷,男女老少怎么走?”

    “倒也是。”

    气候巨大的变化让史前人类应接不暇,这一变化没有在一个时间内就很快地恢复。一个秋冬的冰川气候刚刚结束,除了高海拔阿尔卑斯山冰川和珠穆朗玛冰川,平原地带恢复了自然界的常态。但是,刚刚进入春天,气候又突然酷热,日就像火球一样天天照射着。人们钻出屋子或者山洞,感到天气一下子又是那样滚烫,日几乎天天毒辣的照射着。大地上原来一片坚硬厚实的冰雪,一日之间就化成了流水被挥发,然后就再干旱。草木除了被冻死,其余的也全部被晒死。有叶的植物,包括能吃的树皮,还要和许多蝗虫争夺。有时候刚刚发现一片植物,还没有来得及采集,一群蝗虫飞来,地上就剩下一片光秃秃。土地干裂成一道道深沟,转瞬间接踵而至的是又没有水喝,让人承受不了。轩辕黄帝老来回忆说,那是他一生最困难的时候,所以他决定要走。

    隶首继承了他父亲巫男大公的事业,行巫祭祀。他的祝词是:“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无作,草木归其泽。”

    有人悄悄地嘀咕:“一滴水都没有,还什么水归其壑?水恐怕都藏到壑里不出来了!”

    夸父大惑不解:“我已经向龙神祈祷了呀,它们怎么不来播雨?”想到轩辕跟自己说过,要迁徙到龙所在的地方,就一次次怂恿人:“到龙居住的地方去,那里风调雨顺。”

    他的话给人以很大的诱惑力,大部分人心动。但是,一些老人不敢走,因为这里虽然没有水,谷兽之多却是少见的。褒首领就提出一个疑问:“你逐龙回来已经好长时间,能说现在那里还是这个样?我年纪大了,害怕晒死在路上。”

    这的确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按照小伊耆的性格是想走的,但女魃氏有一个他喜欢的女人,正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所以也不肯走:“这里有能吃饱肚子的兽和谷,饿不着。”

    有乔进退维谷,不敢表态。

    年轻人都支持夸父的主张,隶首就说:“饿不着,但会渴着。饿,可以随处寻找吃的,没有水,三天就会死人。”

    而有龙的地方就一定有水,所有人都相信。夸父向伶伦讲述龙的故事,约她和自己一同去逐龙,伶伦激情满怀:“我也要自己走出去,走遍四海之内,向你一样逐梦。”

    各个家族出去找水,这一天有人说女魃氏找到水了,大家就去看。看她们正在一条山沟背阴处,许多人用木耒和石刀挖井,已经挖了一人多深的大坑。兹喾把嘴巴贴在坑底,说:“似乎有一点潮湿,底下恐怕能有水。”

    这显然是人缺水的一种幻想,不要说底下不一定挖到水,就是有一点,也不够这么多的人喝。轩辕决心要走,就对有乔等三个首领说:“各个家族四下出去,三四天的路程也找不到一滴水,这不是办法,人会渴死的。不管龙腾之地有没有水,就是为了找水,我们也得走。”

    几个首领都不表态。

    少典死后,这个部落一时间没有决议新的领导人,大家习惯上听轩辕的,但这仅仅是一个习惯,不是命令。虽然夸父逐龙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气候又有了新的变化,能不能找到有水的地方,时过境迁谁都说不准。

    正在这时,有人渴死了。

    轩辕他们去看时,见两个死人张大着嘴巴,唇边干裂,血泡已经结成了痂,惨不忍睹。他再一次对有乔三人说:“为了不再死人,我们必须走。”

    三个人同一句话:“谁能保证出去一定找得到水?找不到水,路上渴死的人会比现在多,特别那些老弱病残的。”

    他们说的当然是一个存在问题,轩辕从来喜欢考察和研究土地山水,认定天底下一定有存在水的地方。但人不是神,这需要寻找,不敢保证。自己不是部落的领导,没有权力下命令,于是想了一个主意,望了应龙一眼。

    应龙马上就明白了:“谁愿留下就留下,我们走,现在就走!”问在场的年轻人:“你们走不走?”

    一呼百应:“走。”

    很快,四个家族的年轻人都来了,做好了走的准备。这样,剩下的只是老弱病残,许多老年人抱怨:“你们走了,我们怎么活?还有这些孩子哪!”

    大人渴了会忍受,小孩子就哭,要跟着一起走,这就给了三个首领很大的压力。也害怕死人的事再发生,而且自己也渴得难受,只有同意轩辕的意见。

    轩辕说:“我们来得磊落,也要走得明白。告诉女魃一声,最好她们也能跟我们一道走。”

    女魃忧郁地说:“真要走吗?”

    轩辕回答:“是的。”

    “穷家难舍,我们习惯了这里生活,天变一瞬间,或者以后就会好起来的。你们走吧,如果需要还可以再回来。”

    四个人默默无语。

    “是你轩辕发明了养殖,我们才有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兽,在冰雪世界里有肉吃有衣穿,使牛河梁人躲过了天灾。否则,我女魃氏恐怕不是冻死就是饿死了。”

    问轩辕要什么:“除了人不给,其他的我都奉送。”

    轩辕指着她们圈里的一种兽,说:“我喜欢这种兽,好雄壮。大首领,你们把它叫什么名字?”

    女魃说叫马,就送了他几匹:“你真会要!我刚才说不送给你人,但这种新捕获的兽,没有驯养人不行。只得忍痛割爱再送你一个养马人,他的名字叫马师皇。”

    互相分别,大家都依依不舍,令支氏给迁徙的女人们,每个人送了一个玉器。大鸿和应龙等一群男孩子,背筐里宁愿不要肉干,而是带着一面鼓,咚咚敲打着离开。

    夸父什么都不要,带了一群狗。

    新一次的迁徙又开始了,轩辕和他的部落离开了牛河梁。

    大家都在准备着,他先去看了一下自己种谷的地方,虽然一棵棵已经干得成了灰烬,但还是长成功了。之所以说它们长成功,是因为和野生的谷一模一样,他从经验中知道这就是成功。

    为了防止白天日晒,出发的时间确定在晚上,四个家族安排吃晚饭,饭后整装出发。这时天色已经昏暗,四个人相互告别,轩辕遗憾的说:“嫘祖,我去看了我们种的谷,虽然都被晒死,还是成功的。这个地方实在是不能住下去了,我们要走。”

    他们相互拥抱着,嫘祖眼泪直流:“轩辕,别走了吧,我离不开你。”

    “为了你,我可以不走;为了部落,为了天下苍生,我不能不走。不是这一次天灾,我也会走的。”

    看嫘祖还哭,夸父问轩辕:“可不可以带她们走?”

    轩辕说:“不,女魃和她们的家族是不会同意的。再说,我也不可以这样,不能这样。”

    回头对两人说:“走了,唱一首歌给我们送行吧。”

    伶伦问:“我编的歌子很多,你想听哪一首?”

    “《南山有鸟》。”

    嫘祖唱,伶伦伴奏,歌唱得凄凄婉婉。歌声中轩辕转身走去,一边走一边合着节拍伴唱,他唱的只是歌词后两句:“鸟自高飞,罗当奈何?”

    唱了一遍又一遍,嫘祖唱结束了他还在唱。

    夸父随着轩辕走了几步又回头,对伶伦说:“我真的很纠结,既离不开轩辕,也离不开你。伶伦你说,如果你愿意,我留下来陪你,陪你一辈子。”

    伶伦很平静地打着手势制止他说话:“别吵,我在听轩辕唱歌呢。”

    夸父莫名其妙:“听歌?”

    “是啊,不会听歌就不会生活。男子汉大丈夫四海为家,不要儿女情长,你放心,我们还会见面的。”

    又说了一句:“很快。”

    看轩辕他们走了,嫘祖泣不成声:“我向大首领请求了几次,希望跟随轩辕他们一起去,她就是不同意。伶伦,我忍受不了这样的分离,要再去找她求一求。”

    伶伦不以为然:“没用,她不会同意的。要同意你现在走,早就让你嫁给轩辕了。”

    “你怎么是这样一个人,寡情薄意的?”

    伶伦一笑:“我是什么人?我是南山之鸟!”

    迁徙的部落走了不久,小伊耆发现自己的家族少了人,说:“有人掉队了,大家等一等。”

    人就停下来等待。过了许久,他感到奇怪:“掉队的不是老人小孩,怎么都是大男人。他们身强力壮的,不应该呀?”

    这才有人告诉他:“不要等了,他们一定是被女魃氏的女人留下去的。”

    小伊耆大怒:“谁敢这样,我回去找到杀了他。”又骂女人们:“叫你们人叮人,怎么叮的?”

    女人们委屈:“暗天黑地,看不见,这些家伙浑水摸鱼。”

    “谁能想到啊,也不能拿个绳扣起来,牵着走。”

    有女人就哭,小伊耆不走,要回去搜寻。有乔哈哈大笑:“叫你喜欢人家的女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活该。”

    褒说:“你不要得意,看看你们家少不少人?”

    有乔一数,也有男人没跟上来。小伊耆反唇相讥:“还说我呢,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原来你也是这样的人。”

    两个人去问轩辕,要不要回去寻找。

    轩辕不同意:“既然决定留下,能让你找到?此去披荆斩棘,会有许多艰难困苦,不愿走的,随他去吧。不过,他们的目的不是怕走路,而是心有所属,这也不是什么坏事不是。”

    “那就罢了,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白天阳光照射,只有走晚路,早晨的一段时间采集食物,然后寻找树林能够遮阴的地方睡觉。几天走下来,没发现有水的地方,青绿色的植物都不见,河流干涸,到处都是一片枯黄。渴,使人更吃不下食物,每一个人都艰难的支撑着。附宝指挥妇女们拔一些草根,让大家放在嘴里咀嚼。

    小伊耆习惯了自己家族走在部落的前面,说是开路先锋,为大家找水。这时他就解释:“不是我不行,而是这一路就没水。”

    应龙说:“不是没水,是你不会找。”

    小伊耆说:“你来。”

    应龙说:“我来就我来。我五行属水,只要有水的地方,我一闻就闻出来了。”

    这一天走到大半夜,月亮暗了下去,前方都是枯草荆棘,看不见平地还是沟坎。不好走,就休息。把沿途采集来的艾草,烧了一堆堆篝火驱蚊,红红的火焰照耀着原野,大家忍着饥渴好歹睡下。天亮了,应龙醒来打了一个哈欠,故作姿态,用鼻子嗅了嗅。然后装模作样的说:“我闻到水了。”

    没有人相信:“别懵人了吧!一提起水,嗓子里就干。”

    “不信是吧?跟我走。”

    不知他说的是真是假,哪怕是一种心理安慰吧,还是有许多人跟着走。看见一片芦苇荡,应龙指着说:“水就在这里。”近前一看,里面有一个深潭,一汪碧水,明亮的映照着蓝天。看到真的有水,先来人欣喜若狂,跳着叫着,其他人就都来了,一样的疯狂。看这潭水只有底下一汪,人想喝又够不着,应龙跳下去一釜一釜举上来,人马和狗都喝了一个饱。

    “多少天了,今天足足的解了一个馋。”小伊耆畅意地问应龙:“难道真的是你闻出来的?”

    应龙实话实说:“哪里呀,我是跟轩辕学的,模仿鸟兽的行为。你看哪,远近的鸟陆陆续续朝这里飞,都是来喝水的。它们在天上,站得高看得远,比人会找水。昨天我就发现的,所以跟你说能闻到水,其实是骗人的。”

    “原来如此,骗的好!以后我也知道怎么找水了。”

    附宝叫女人们缝皮囊,几乎把潭里的水都装光了。有乔喝饱了水,突然发一声感慨:“轩辕决定离开牛河梁,我看是正确的。就说这个水吧,要是居住在一个地方不动,哪里有得喝。”

    褒首领也说:“我本来担心自己会死在路上。现在看来,留在那里等着渴死,不如出来找水。”

    这时的日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大家心情好。男人们对女人说:“你们唱一个吧。”

    荷子抱着她那个傻孩子过来,说:“可惜,嫘祖和伶伦不在。她两人一个会唱歌,一个会吹笛,多热闹。”

    她这一说,准备唱歌的人就不唱了,深深的望着牛河梁方向。正在这时,一声“南山有鸟”高亢的响了起来,随着就是一群的女声合唱,清脆如银铃,洋溢着人的心。大家回头一看,小树林里走出嫘祖两个,还带来了一群年轻姑娘。所有人都欢呼踊跃起来,夸父惊得目瞪口呆:“你,你们怎么来了?”

    轩辕也迎上去,四个人拉着手又跳又叫。嫘祖脸上红红的:“我们是悄悄地跑出来的,大首领她们不知道。”

    伶伦很兴奋,对轩辕说:“一直想四出采风,走天下。多亏你的指点,给了我动力。”

    夸父问:“什么意思?”对轩辕说:“是你叫她们离开的,我怎么不知道?”

    轩辕滑稽地说:“我叫了吗?我什么也没说呀!”

    伶伦对夸父说:“轩辕和我们分手的时候唱了什么歌,你还记得吗?你给我唱一遍。”

    夸父就唱:“鸟自高飞,罗当奈何。”还没唱到底,突然恍然大悟:“哦,我知道了。你们就是一群高飞的鸟,冲出了罗网,谁也奈何不了。”

    原来,就在轩辕他们走的时候,伶伦就准备离开牛河梁。她的目的不是为了嫁给谁,而是想实现自己走天下的理想,但一直畏首畏尾,拿不定主意。轩辕让她们唱《南山有鸟》,又单单的重唱后两句歌词,她听懂了一种暗示,才坚定出走的决心。她知道,如果跟轩辕他们一起走,氏族不会同意。而且那样做,轩辕也不会同意,因为那就是他对女魃的不尊重,失德。所以她不敢暴露自己的目的,直到嫘祖向女魃求情失败,出了议事厅哭,就悄悄地说了。嫘祖惊奇地问:“可以吗?”

    “你呀,想男人想傻了。没听出轩辕唱歌的意思?”

    嫘祖想了一下:“哦,我明白了,他要我们像鸟儿一样高飞。”生气道:“原来你早有这个想法,所以对夸父说会尽快相见。怎么不先告诉我,让我在大首领面前哭了半天。”

    夸父这时问轩辕:“当时,你认为她们一定会来?”

    轩辕不置可否:“这不是来了吗?”

    伶伦仰起头来,大叫一声:“天涯海角,我来了!”明亮的大眼睛闪着光芒。

    那一群姑娘们身边,这时都有一个小伙子,也相互拉着手又跳又叫。原来是应龙那一帮人,轩辕很高兴:“姑娘们,欢迎你们的到来,咱们一起走天涯。”

    姑娘们嘻嘻哈哈,笑得像林子里的鸟。

    轩辕突然想起来,问:“我说,你们怎么这么巧,和嫘祖两个走到了一起?”

    姑娘们欢快的回答:“应龙教给我们的。他说,只要叮着嫘祖,就一定达到目的。”

    应龙就得意:“我的主意没错吧,鱼和水不会分开。”原来,轩辕唱歌的含义,应龙也听出来了。

    一个女人磨磨蹭蹭走到小伊耆的身边,小伊耆大吃一惊:“你,你,你也来了?”

    女人问:“你不想我来吗?”

    小伊耆忙不迭地说:“想,想,咱以后永远不再分开。”

    有人笑话他,男人们说他之前真会保密。他说:“我和这些没结婚的年轻人不同,我这叫偷情,哪能像他们那样明目张胆。”还自我解嘲:“她们的女人留住了我们的男人,我们的男人又引来了她们的女人,咱不吃亏。”

    人都拿出水来让她们喝,附宝还从筐篮里捡出许多的大红枣。姑娘们认不得,问:“这是什么,能吃吗?”

    附宝告诉说:“是路上采集的,你们那里没有。”

    姑娘们一边吃一边笑:“出来真有趣,我们还从来没有离开过牛河梁呢。”看她们高兴的样子,附宝感慨道:“自由择婚,在婚姻这个领域里,使天下一家。”

    嫘祖喝饱了,打了一个嗝:“好水。”

    附宝说:“慢慢喝,这里有的是水。哎,不知道女魃她们有没有水喝,真叫人不放心。”

    嫘祖说:“放心,女魃她们找不到水,就杀兽喝血。你们迁徙出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救了牛河梁的人。这么多人都留在那里,人多不够喝,大家都得死。”

    这里热闹欢腾着,远远地还有一个人在鬼鬼祟祟的张望,那是大古丁。大古丁也是一个聪明人,也听出了轩辕唱歌的含意,就悄悄地尾随着嫘祖她们跟了来。轩辕坚决不允许他回家:“你已经被驱逐了,为了家族的法度,必须离开。”

    大古丁急了,一着急就更结巴:“啊轩,啊轩。”

    轩辕说:“我告诉你,当时没有杀你们,不是因为女魃,而是因为我们自己教化人心不够。你如果要留下,家族将不再信守过去的承诺,只有活埋。”

    大古丁“啊啊”地说不出话来,只好回牛河梁去了。

    多了一群年轻的姑娘,就多了许多的笑声,给行路的人增添了一份活力,大家继续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