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闲邪存诚 > 2.
    家豪的哥哥当兵以后,分配连队、考军校、上学、工作调动、转业等一切过程都是母亲在奔波,那些年她可没少操心,没少上火,也是显老最快的那几年。其实,有些事情光着急是没用的,一个女人,跟部队没有什么直接的往来,都是通过街坊朋友介绍认识的人,多数人根本帮不上什么忙,也许是不愿意帮,想帮你的人是没有什么条件的,而且事情办得很快,人家也不缺你想送的任何东西,就是凭心做事,甚至有的人都没见过面,人家无声无息地把事情就办好了,回头见了面对咱还倍儿客气,看来越有能耐的人,越没有脾气。

    曾经极端叛逆的家豪,看到母亲为了家里如此操劳,改变了他对母亲的感性态度,主动向母亲承认错误,也对没有珍惜如此宝贵的亲情的那段时间,倍感愧疚和遗憾。于是,只要他有时间,一定陪母亲出去走动,他能做的事情就是卖力气拎着东西跟着,到了以后他把东西往人家门口一放,母亲敲门,他就闪在一旁,等待,直到母亲出来,他再陪母亲回来。这么跑了一段时间,他才体会到,无论是体力上和精神上都有很大的消耗,钱都不算什么了。母亲真的很不容易,这也是他后来看到或听到有人(别管是家人还是外人)对母亲有任何言语和行为上的不敬时,愤愤不平,马上挺身而出的主要原因。没有母亲昨日的辛苦,怎能换来全家今天的舒适生活?!觉得自己特能耐时,想想是谁养育了你,是谁成就了你!

    家豪对童年的记忆已经模糊,感觉印象中的天总是阴沉的,想了想,可能跟那时候看到的照片有关,基本都是黑白的,包括证件照。不是没有彩照,而是那时的彩照据说都是后上的色,不是很真,象画,人相还会有红脸蛋儿,这个还算有印象。他还记得见过姥姥的一张照片,黑白的,天色阴暗,隐约能看清她的脸,慈祥,还有一些忧郁。他的姥姥从他小的时候就带着他,推着儿车寸步不离,甚至是上厕所,那时的他根本不记事,听说她老人家是小脚。很遗憾的是,家豪没有跟姥姥说过一句话,更没有尽过孝。母亲每每提到她老人家时也总是感叹,没有让她过上一天好日子,祭日的时候,潸然泪下。家豪不称呼她“外婆”,因为姥姥终生都将是他认为至亲至近的人。

    “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在部队大院里,这种感受就更加强烈。一天之内,从早到晚,会响起很多次军号,清晰,嘹亮。能经常看见战士们在院里做队列、体能训练,所以,那时大院里玩的地方很多,操场也很大,里面有很多单双杠、跳马、沙坑什么的。早中晚,吃饭的时候,会看到食堂前面,有时在里面,战士们排列整齐“喊军歌”,真的是喊出来的,有的战士脖子上的青筋暴露,咋这么卖力气呢?后来上高中,家豪参加了军训,感情看别人练和自己练绝对不是一回事,谁累谁知道。饿也是,本来已经是又累又饿了,教官让他们排队列到食堂门口集合,跟其他几个班的一起喊军歌,哪支队伍的声音响亮,哪支队伍就先吃饭。所以,家豪理解那些战士的不易,尤其是新兵入伍,刚下连的那些远离家乡的“新兵蛋子”们。

    那时,部队大院有一个统一的标志性的特点,就是在正对大院门口的主干道上,会有白色高大的***雕像和红底白字的语录牌。***穿着呢子大衣,高举右手;语录牌上的题字“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和“***”的落款,字体苍劲有力,自成一派。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看出,当年“以阶级斗争为刚”的严峻形势。直到现在,语录牌依然矗立。可后来很多年,语录牌的背面却成了院儿里集中的垃圾处理站,整日臭气熏天,不知道当时的领导是怎么想的,那会儿大家的环保意识确实也不强。

    小的时候,孩子们很不愿意干的一件事就是装“西红柿酱”。当时的生活条件有限,家家都一样,夏天可以吃到果蔬,可到了冬天就没什么可吃的了。于是,也不知道谁发明的西红柿酱的制作方法。夏天买很多又红又大的西红柿,切成条,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透明的医用玻璃瓶子,带胶皮塞的,切好的西红柿条粗细适中,应该正好可以从瓶口塞进去。集中在几天里,家里人人都动手,把西红柿条塞进瓶子里,磕瓷实了,中间不能有缝隙,有缝隙的话也不能用西红柿汤儿溜缝儿。装好之后,用胶皮塞把瓶子盖好,封严,然后放进锅里蒸煮,直到熟透。熟透了以后拿出来,瓶子里的西红柿已经成酱了,而且之前塞得再满,之后也会跟瓶口差开一截,而且颜色会变深,最后找个避光阴凉的地方储存好,就等着冬天吃了,谁家装的多,谁家冬天的日子就会好过得多。本来家豪他们家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他们哥儿几个为什么不爱干呢?因为他们的玩儿心都很大,而且枯燥无味,这活儿是要坐得住的,开始还新鲜新鲜,不一会儿新鲜劲儿过了,就心不在焉了,所以,的产品也是偷工减料,一不小心,爹妈没看住,蒸出来的西红柿酱就是半瓶的,空间浪费了,瓶子就那么多,意味着可以吃的少了。家豪回想起来,那时的他们确实还很不懂事,不懂得为家里分忧。

    冬天是难熬的,孩子们哪里知道持家过日子的苦衷?那时大晚上甚至是凌晨的时候,院儿里来了几辆大解放,装的全是大白菜,这是冬天的一道主菜。大家都去抢购,有的甚至上百斤的买,遗落的菜帮子都不会剩下。买回去以后就赶紧用报纸包好,花池子里找一块地方,按照一定的规律码整齐,各家是各家的,都很自觉不乱拿。孩子们都是模仿大人们的动作,用报纸包白菜,也没问为什么要包,有偷摸没包的,该吃的时候,发现没包的两棵白菜竟然烂在一起,糟践了。在那个年代,看到这种情况,大人真的会心疼的。

    白菜的做法无非就那么几样,醋溜白菜、白菜粉丝、白菜豆腐什么的,可那时候家豪他们也从没有挑过食,做什么吃什么,也没有吃腻过,大概是因为油少吧。

    院儿里有两棵大槐树,高大,茂盛。两棵树树杈中间架起一根横木,横木距离地面有七、八米高,横木和地面之间支起两根空心铁杆,铁杆根部入地,顶部被粗铁丝牢牢与横木拴住。两根铁杆分别与两棵树、杆与杆之间等距,间隔1.5米左右。院儿里有很多的孩子都会“爬杆”,因为这是体育课的内容之一。有几个孩子算爬得快的,家豪算其中一个。更有胆儿大的孩子,顺着杆爬上去以后,沿着横木从这棵树走到那棵树。他虽然爬得快,但上去以后向下看的时候就眼晕,只能坐在横木上,从这棵树移到另外一棵树。如今,他想起来就后怕,万一没站稳掉下来……能爬得快的都是下过功夫的,他的右小腿迎面骨经常在刚入夏的时候就会秃露皮,就是爬杆爬的,直到现在,若仔细看的话,还会看到白色的伤痕。

    能上树的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在大槐树枝繁叶茂的时候,可以采摘到最好最香最白净的槐花。那时候的槐花不喷药,也没有什么污染,摘了塞嘴里就能吃,甜的,比其他矮槐树的要香、更好吃。有几次,他们采了感觉特好的槐花舍不得直接吃,拿回家里,父母给剁馅儿,分别做成素馅儿和肉馅儿饺子,蘸着陈醋,来瓣儿大蒜,倍儿香。

    秋天很舒服,想起了那时一年一度的秋游。家豪清楚地记得,小学的时候,和老师、同学在长城脚下,参加入队仪式时的情景,心情真的很激动,红领巾真的很鲜艳,戴上了它,倍感光荣,那小身板挺得倍儿直,敬着少先队队礼,宣誓的时候声音倍儿洪亮,确实在老师的引导下,脑海中浮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的形象……

    那时候去长城的人不多,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能开车上去的话,时速80km/h没问题。自由活动的时候,他的小伙伴们碰到了几个游长城的老外,他们很随和,不知道他们叽里咕噜地说什么,只是他们拿着跟小哥几个平时看到的不一样的照相机,微笑着给两个男同学拍了一张照片,据说那照片从照相机里吐出来了,一个老外拿着那张照片在空中扇了几下,就微笑着递给他们,他们当时都看傻了,照片里肯定是他们两个人,可居然是彩色的,红叶是那么的红,色彩逼真,那个年代照相最快都要一周取照片,还是黑白的,那是家豪有印象的见过的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照片。老外的这个照相机竟然能当时就出彩色照片,按照现在的话说,这就是当年的“神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