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闲邪存诚 > 1.
    家豪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从农村当兵入伍,到因病退休,从军将近三十年。他的母亲年轻时随军,跟着父亲从农村来到了都城。

    父亲虽然是军人出身,身体素质各方面都比较过硬,但性格却比较内向,为人很实在,不太喜欢或者说不太擅于跟人打交道,所以也不太会说话,他有时候很不走心说的一句话,本来没有别的意思,就会让人多想,正是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基本都不操心,除非他很感兴趣。家豪的母亲则是个有心人,刚到京城的时候也就二十多岁,很多人情世故的理儿都还不明白,跟人接触时间长了,就逐渐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了,也是一点儿一点儿学出来的。因此,很多决策性的事情都是母亲大人拍板。

    他们现在居住的地方依然还是四十多年前刚进这个部队大院里的营房。听说当年是部队首长一声令下,跟他父亲一起的同一个部队机关的干部就直接搬了进来,没有调令和批文,没有文字的依据,只有口头指示。刚搬进来的时候,这个位于二环附近的地方,周边还有很多菜地。大院儿里的楼还不多,但都是办公楼,“工字楼”居多,结实,抗震能力强。办公楼的特点就是每一楼层的层高都比较高,窗户大,采光好,豁亮,三层的楼,跟现今的五层楼差不多高。有人说,那时候院儿里的楼都是用盖人民大会堂剩下的砖盖起来的,质量真的很好。

    最早的时候,搬进院儿里住的没有几户,也根本谈不上什么管理,因为一开始都不收什么费用。楼里净是空房,大家随便住,所以有很多人都占了两间甚至三间。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单元房,只是后来才知道,这种有公共卫生间和共用厨房的楼,被称为“筒子楼”。可当时的这样的条件就算好的了,我们一直也是这么认为的。

    他父亲爱动手去做一些手工,所以会经常捡回一些原材料作为储备,也许某天做什么东西的时候会用上。儿时的家豪记得父亲给他做脚踏车,因为他看见有的孩子蹬着挺漂亮的三个轮的脚踏车也想要,父亲不屑一顾地说:“那些车都不好,没有爸爸给你做的好。”于是,家豪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父亲真的开始做了,车身主体材料是木头,松木,质地硬,轻盈,还有一个模仿自行车的设计,就是传动系统,这是花钱买的那种车没有的配置,因为那种车就是简单的前轮驱动,踏板与前轮同轴,前轮一转,两个后轮从动,跟着滚动起来。父亲用了很长时间,找到一条很结实的尼龙带子,把前后轴串在一起,本想“三轮驱动”,结果打滑,车走不了,那车没有刷漆,木质原色,后来一直在一个角落里放着,直到他们第一次搬家。

    小的时候,家豪眼中的父亲确实很伟大,感觉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做。他家在过道生炉子烧蜂窝煤做饭做水,其实街坊邻居都那么做。他的父亲突发奇想要做“太阳灶”,就是现在的太阳能灶,但是他当时的设计只能做水,因为他是要做一个半球面的反光体,汇聚太阳光线到反光体的中心位置产生热能的原理,所以需要阳光,且光线条件要好。于是发动家豪他们哥儿几个开始收集烟纸,因为那时的烟纸里面的内包装材料都是镀锡的,取出来,平整之后很亮,反光效果特好,还没有什么投资,成本很低,最多就是给孩子们几个买5分钱以内的冰棍犒劳一下。他怎么设计的反光体中心位置谁也不得而知,可最后他真的做出了一个成品,一个接近半球状的反光体,后来内侧整齐地贴着大家拼凑的烟纸,闪闪发光。中心位置伸出一个支架,有一个平台可以放壶。试用的那天,街坊四邻都来捧场了,那个太阳灶就架在楼门口东侧的台阶上。家豪那时候还小,只会看热闹,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还依稀有些印象,只记得看见一支水壶摆在那个中心位置,不过心里挺自豪。最后好像忘了大家是怎么散的,怎么回事,后来也再没看见过那个东西,只是听父亲念叨过:“温度到了80度”,“反光材料不理想”什么的。若干年后,初中以后的家豪已经懂得为父亲打圆场:“咱们住在平原,要是在高原,当年您的太阳灶能达到那个温度,壶里的水就开了。”

    家豪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爱操心的人,家里家外都爱张罗,别管谁的事,只要身边的人有困难,都会尽力出手相助。

    家豪记得上小学的时候,他们楼就一直有勤务队的战士住,基本都是下连三个月结束后,分配到这里来的。所谓“勤务”嘛,就是象打扫卫生、维持秩序、巡逻执勤、解决纠纷等琐碎的工作。小战士们刚来,很多事情不清楚,尤其是人情世故上的事,和有些关系层面的问题就根本把握不好尺度。其实多干一些活儿倒是没事,就怕没少干活儿,可最后还落埋怨,他们岁数都小,出门在外,大老远来到这里,绝大多数人都无亲无故,怎知这里的水深水浅,所以,这时候能有人对他们好,从衣食住行的一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上帮助他们,时常还能跟他们聊聊身边的事,帮他们分析分析个中事由,把做事的基本原则和“一二三四五”的顺序屡清楚,那对于他们来说真是难得的机会。母亲就是这样,心疼他们不容易,看见他们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家里人口多,本不是很富裕,但还是会拿出一些吃的喝的送过去,时不常的也会请他们到家里吃饭,顺带着家长里短地说说话,谈谈心,小战士们都很感动,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自然家豪家的事,他们也会主动帮忙,两者之间也没有什么利益关系,也从不为难他们做超过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大家就是萍水相逢,有缘聚在了一起。这样一来二去,他们有的会在院儿里呆上好几年,又有新兵会来,一茬儿一茬儿的传承成了传统,大家相处得一直都很融洽。后来家豪的哥哥也当兵入伍,大家可以一起聊的话题就更多了。大院儿里有管委会,虽然从来没发过“拥军优属”的牌子,但他们家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名副其实配得上这个称号。

    院儿里类似他们家的情况还有很多户,女人随军来到这里,平时就是带带孩子、做做家务,她们很羡慕城市里的朝九晚五有工作的女人,也想去上班挣钱,可他们既没有专业,也没有特长,男人的部队单位不解决家属的就业问题,所以只能自己想办法。家豪的母亲在老家的时候就是小学老师,特别喜欢教育工作,对孩子很有耐心,爱孩子。来到这里以后,到当地街道办事处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很快就给安排了幼教工作。母亲能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听过的冷言冷语多了,可就是凭着一股子拼劲儿,任劳任怨,相处时间长了,别人了解了她的为人,也就说不出什么来了,最后任命她为新园所的“一把”,真的很不容易,真是自己一点一滴实干换来的。

    后来,很多没有工作的家属认识了他的母亲,她这人心肠软,好说话,架不住有几位经常往他们家跑的,门都快敲漏了,她就帮助她们找工作,有的安排自己单位,有的介绍给关系单位,没有一个是自己的亲戚。跟母亲私人关系好的领导和朋友曾经劝过她,住在一起的人,还不是知根知底儿,千万不要随便帮,更不要安排在自己身边,亲戚关系都有翻脸的呢,一般的关系维持就行了,小小不言的忙可以帮,以后见面还可以打个招呼。母亲认为自己凭心助人,别人也会将心比心,关系一般的可以慢慢相处,在一起时间长了,关系就会好起来。所以,她在自己最有能力的时候帮助了很多人,可是,别人劝她的事情,确实有应验的。在她帮助下的几个人,有的站稳了,有的也走上了领导岗位,但态度也随之转变了,开始,开始看不顺眼的事多了,开始要展现自己的能耐了,开始要实现自己的想法了,也开始不管不顾,目中无人了。后来,家豪的父亲退休后在部队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她们的男人都在部队任职,管人员的、管行政的都有,也没有什么需要再找母亲办的事情,她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往他家跑得那么勤,可他家有些事情跟她们张嘴了,却经常没有下文了,就连他哥去当兵,在那个年代,托托关系,找个好连队或机关不成问题,她们的男人没有一个帮忙的,连句中听的话都没有,都是母亲通过没有给人家帮过忙的其他朋友的关系去办的。那些曾经劝过母亲的人也许也被忘恩负义的人伤过,那些忘恩负义的人则记住了那些劝人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