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嫡女重生:相公,请多指教 > 这个月,要死很多人。
    温老夫人与刘翊及公主正在殿内聊着天,大哥去安排同来的温意清和温良故,莞清是既懒得进去听他们聊天,也不想见到那两人,独自一人坐在小凉亭里躲清闲。

    哪知道颜令殊站在廊下看见了自己,不偏不倚的向自己走来,熙熙还问到

    “小姐,咱要不进去吧!”

    莞清摇了摇头道:“听他一个人唠叨好比听三四个人一起唠叨的好,他又吃不了你,你怕什么?”

    熙熙一听这话也就没回话了,少阁老走来的时候又向来处望了望缓缓道

    “怎么不去陪你祖母,倒坐在这发呆?”

    莞清淡淡答道

    “我是个不会说话的,少说少错。”

    少阁老咳嗽了两声也坐了下来。

    半晌,才看着她道

    “多年不见,我差点没认出来你。”

    莞清看着他道,有些疑惑的问道

    “咱们起先见过吗?”

    少阁老倒是有些答非所问的说道

    “我姓颜名令殊,表字非同。”

    莞清不明就里的看着他,他也不忙着解释只是笑了笑道

    “你或许不记得了。”

    莞清也没细想,也就没答话了,倒是颜令殊说道

    “怎么,唐师傅让你学着画《清明上河图》了?”

    莞清一听这话撅着个嘴,学着五哥的口气说道

    “哪里,浅薄的很,我的画技刚刚入门罢了,哪里画的了这样的名作。”

    颜令殊听她这般说话的口气微微笑了起来,而后又道

    “多看看也好,看了这么久看出些什么名堂?”

    颜令殊理了理衣袖,也不望着她,莞清坐在那倒是问他

    “少阁老,我想问问《清明上河图》,这画名是什么意思啊?”

    颜令殊淡淡回道:“有人说是画的清明节上坟。”

    莞清一听这话半天都没反应过来,有些失望的问道:“就这样啊?”

    莞清看着颜令殊缓缓抬头望着自己,笑着问自己

    “那你觉得呢?”

    “我觉得应有盛世清明之意吧?”

    他笑了笑淡淡道:“可能有吧!宋徽宗这个皇帝字写得好比皇帝当得好。”

    莞清一听这话,倒是明白了颜令殊为什么年纪不大却已官至内阁了,一手做官之人必备的太极打的十分好,不说你对也不说你不对,倒是说起了宋徽宗。

    远处的温良故正往殿内走,想必安排的差不多是要开席了,颜令殊一手仍旧搭在石桌上,好似没有走的意思,莞清这才注意到他的手好像还挺长,指节分明,在石桌上不急不缓的敲着。颜令殊有些不经意的问道

    “你身体好些了吧!听你大哥说你前些日子掉到水里去了?”

    莞清很是客气,答道:“劳少阁老挂心,已经大好了。”

    颜令殊也没看他,只是微微点头说道

    “好。”

    说罢就起了身向着殿内走去,颜令殊还没走多远,熙熙连忙凑了过来小声问道

    “小姐,这少阁老,都说了些什么啊?没头没尾的,我怎么都听不明白啊?”

    温莞清摇了摇头道:“我也不知道,我刚才没说错话吧?”

    熙熙摇了摇头,温莞清看着远去的颜令殊摇着头道

    “管他呢!没说错话他也找不了我的茬,咱们走吧!”

    熙熙不明就里的跟了上去,走到了殿内才发现人都到齐了,老夫人看着走进来的温莞清说道

    “又跑哪疯去了?就等着你一个人呢!”

    温莞清解下了披风递给了熙熙,才在祖母身旁坐了下来,看着桌上的众人刚准备开口解释坐在她对面的颜令殊倒是开了口

    “今日见着老夫人倒是想起来了一件事。”

    说罢众人皆向着他望了过去,颜令殊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信说道

    “我前几日去了趟宣南,正巧碰上了令郎,这是令郎温平暄托我转交的家书,本是准备择日登门亲自去一趟的,今日见了老夫人也就省了这趟麻烦了。”

    说罢将信递了过去,又道

    “他还嘱咐了我几句话让我转告您。”

    老夫人接过信看着他道:“什么话?”

    “母不忘身体珍重,妻不争一时长短,儿不能荒废学业。”

    老夫人听了后点点头说道

    “劳烦颜大人了!”

    颜令殊客气的回道:“老夫人哪里的话,按照辈分我也是要叫您一声祖母的。”

    老夫人笑了笑,可莞清倒是觉得奇怪

    颜令殊的父亲颜阁老与自己的祖父乃是至交好友,颜令殊虽是家中最小的嫡子,那论辈分也是比自己大上一辈啊!怎么能同自己一样称祖母呢?

    老夫人笑着问道:“你大哥怎么样啦?宣南是个好地方,水土养人啊!”

    颜令殊一听这话倒是笑着道:“大哥在宣南开了几亩田,这些年田种的倒是很好,前几日还同我说今年秋收的收成一定好。”

    老夫人笑着道:“他是宣南一方的父母官,能与百姓同受秋收之喜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颜令殊笑着点了点头,刘翊倒是说了句

    “良攸也是昨日才回的京,家里都还不知道呢吧!这次也是因为圣上要修实录,良攸的学问好特意调他回来任了个副总裁,没成想在这碰上了。倒是平暄去宣南的这趟差跑的有些久了,估计再有个小半月也该回来了。”

    老夫人笑答

    “良攸就是个书呆子,修书对他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我这一家老小承蒙圣上眷顾,吃的都是皇粮,跑再久跑再远也都是份内的事情。”

    刘翊点了点头,又客套了几句就开始吃起了饭。

    等长辈们动了筷子,温莞清也开始吃了起来。昭严寺的斋菜一向最合温莞清的心意,他们席上说什么、做什么,她倒是一点都不关心,只这桌菜她最关心。

    单说莞清最爱的一道鲜莲炆斋,鲜莲子洗净切开,腐竹洗净用清水泡软,再将粉丝,金针菜,云耳,冬菇,虫草花,秀珍菇,西芹,红萝卜等用清水泡软。然后将秀珍菇、西芹飞水,起镬放油放蒜头爆香后,倒入秀珍菇、鲜莲子、西芹、红萝卜略炒。再倒入除虫草花外的所有材料兜匀,加清水、白糖后加盖煮约四五分钟再加入虫草花煮一分钟,放蚝油、盐拌匀后勾芡方成。

    也都不是什么罕见的食材,可这份细致与素雅倒是许多菜比不上的。只是如今已然至秋,哪里有鲜莲子,莞清不禁暗自下定了决心盛夏的时候还得再来一趟。

    席间也只是说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但席上的心思倒未必只在家长里短,温莞清却懒得管,只消吃自己的、喝自己的。

    一餐饭吃下来才知道,刘翊此次是陪夫人来礼佛的,颜令殊与大哥倒像是有什么急事过来的,不过温莞清看两人那不慌不忙的样子却也不像什么急事,可若是连颜令殊都下不了决断的事情,又绝不会简单。莞清想了想近来的日子,突然一惊不觉紧紧握住手中的筷子。

    这个月的二十四号,应当要死很多人,包括她的舅舅段承。

    此事具体的内情,她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是身在江南的许多盐商说是勾结朝中户部尚书做了些不清不白的事情,此事圣上大怒杀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莞清在江南的母亲一族中的舅舅段承,温家与段家的关系仍在,当时受了不小的影响,连二叔温平晦在兵部的差事险些也受了影响。

    只是此事十分蹊跷,莞清回江南奔丧的时候,曾听二爷爷家的大表哥段世锦说舅舅段承为人十分胆小,谨小慎微的从来没犯过一点小错,更谈不上贪盐引这样的大事了。

    (所谓盐引是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说起来也是因为回去奔丧,表哥世锦喜欢上了温莞清,若不是因为这件事,莞清也不会与段世锦扯上关系,也就不会毁了段世锦一世的脸面与清誉。

    自己当初因为温意清没了孩子的事情,无论是在温家还是谢修齐的眼里都是个十恶不赦之人,可没做的事情自然也就不会认。她那时的脾气直的不能再直,有什么说什么从来不会管别人的感受,只是当时的温莞清不是现在的温莞清,早就没了任性的资本。

    当时的温家,祖母已去世,二叔与小叔都不在京中。自己的爹又是个一向没主见的,后娘也因为难产没保住命过了世,莞清爹因为这事伤心了很久,不管怎么说两个夫人因为同一件事没了,总是分外难过些。后来她爹也无心再娶,就草草抬了何姨娘,如今一看有些事情未免太过蹊跷。

    可当时一家皆由抬了夫人的何姨娘做主,莞清自然是不会有好日子过。表哥段世锦实在是看不过去,来温家理论却不知怎么中了何姨娘的套,莞清早晨醒来的时候正看见他衣衫不整的躺在房间的地下,还来不及想清楚就被“抓个正着”,如此一来就是有口都难辩,更何况自己在他人的眼中早就是个不守妇道、不知廉耻的人。说起来段世锦对自己真的是没话说,二话没说就算是与家里闹翻了都要将莞清娶回家。

    可自己终究不是他的良人,自然也不能拖累他,大婚之日大哥倒是来看了她一面说让她好自为之,可已是心如死灰又何必拖累他人,莞清毅然决然的赴了死。

    但如今所有的事情从头来过,到底该怎么办,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母亲就这样一个亲弟弟,死的这样不明不白该怎么办。今世更是不该再去拖累世锦表哥,可该怎么办……

    温老夫人看着脸色煞白的温莞清,轻声问道

    “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莞清摇了摇头,回道:“没事。”

    便又低头吃起了饭,倒是坐在对面的颜令殊将这一切看在了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