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大宋九阳 > 208 最新报道
    大宋嘉定二年十月十八,这是一个值得历史铭记的日子。

    早的时候仍然一如往常,从六部桥到涌金池的这一段御街,不停地有官员差役往来其间,操办着各项公事。

    东华门时开时闭,有大内人物进进出出的为官家办事,而在邻近府学的大瓦子里,各色商家照常开张,做着大大小小的生意,其倒以禁采买占了多数,如寝食织染局前来补充原料,或是司制采女所需的针头线脑,又甚至是哪位嘴馋的昭仪修媛叫了戈家甜食还是李婆婆鱼羹的外卖,一摞摞铜钱交币往复易手,刺激着商业贸易更形繁荣。

    到了下午之后,大瓦子才会成为平民百姓的天下。

    从大瓦子向北面、东面延伸出去,是构成临安城主体的居民区域。此时夜娱者方睡,而操劳生计之人刚起,在晨曦逐渐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这个人口数达到百万以的当代国际化大都市,以自己迥异于世界其它城市的慵懒方式揭开了一天精彩的序幕。

    随着最新一期『商情要览』的售卖发行,临安城里祥和的闲散气氛开始变得异样了起来!

    在要览连续多日报道了杀戮惨烈的北地金蒙战事之后,便是沉溺在临安温柔乡再深之人也本能地察觉出一丝异样来。现在明确的消息是金国奉圣州已然陷落,屠城一幕再次演,仍然是不分金、宋悉数杀绝,蒙古兵锋距金都已不到二日路程,而后援部队还在源源不断地跨越边关从蒙古草原赶来。

    前些日子不少宋人还以战乱遥远为安慰,现下却觉得蒙古人似有长驱直入之势,最后会打到哪里都难说了起来!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逐渐占据了主流,临安城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金蒙战事,但是他们消息来源有限,大多都是道听途说,其有很多还是自相矛盾的,让人听了之后反倒无所适从,后来便干脆掏一个大子儿从四处跑售的报童那里买份要览先睹为快,那样总听别人讲来的更真实可信一些,最起码新闻内容是连贯的,不会出现明显的逻辑错误。

    一时间,临安城里随处可见埋头看报之人。

    然而,今天的要览并不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在头版头条位置报道人们最关心的最新金蒙战报,相反却换了一条来自遥远海外的消息。

    对于那些急于了解战况之人来说,未免大为失望,但是要览已经发行了这么长时间,大家也熟悉了它的排版方式,知道它的头条新闻一般来说都是非寻常的,也只得耐着性子往下看去。

    这一看可欲罢不能了。

    在时隔多日之后,今日要览居然刊载了一条大宋水师舰队的最新消息!

    自从七月间水师出征琉球,那段时间几乎每隔三四天都会在报看到无良人刘克庄发的所谓“追踪式新闻报道”,也让南宋下人等断断续续地了解到,天朝水师已然拯琉球宋人于倒悬,又接着去倭国替那位落难王子出头平事去了。

    不过在舰队登陆长崎之后,哪怕是这种断断续续的报道也一下子停顿了下来。

    对于刘克庄断更之事,要览给出的说法是军行动保密,暂停更新,所以现在南宋人的印象里,天朝水师还一直待在长崎没挪窝呢!

    如今时隔六十多天,水师踪迹再现!

    在今日这份商情要览的整个头版和二版,罕见地没有穿插任何广告,也没有那恼人的“未完待续”字样,而是一口气做出了完整的长篇报道。

    一行大红加粗字体写下的标题是:

    『大宋水师舰队扶危定乱,源氏邪马台国主君觐见』。

    新闻伊始,先是对水师舰队进驻长崎后的一系列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活动进行了回顾:

    天朝秉承礼仪大国风范,派出使者与当地九州岛的几个武士大名家族进行了联系,恳切呼吁对方弃乱反正,莫再从逆,重归受到天照大神庇佑的崇德天皇一系治下。使者随行还带了据说在战乱遗失的倭族神器天丛云剑,乃是当年源氏家族拼死保护下来的,以此证明重仁亲王的合法继承地位。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当地那几个大名受反贼蛊惑利诱已深,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地位,不惜认贼作父,非但不知回头,反而对重仁亲王口出不敬之语,叫嚣着要将亲王的遗腹子“打回原形”。

    几次沟通未果,还险些被当地的岛津氏斩杀了一名使者,水师舰队万般无奈之下,应新任重仁亲王之请,对当地大名家族进行了一番训诫。

    然后是四国岛接受了训诫。

    再然后,是京都。

    具体怎么训诫的,刘克庄也没有细说,反正效果是蛮好的,舰队所过之处所有大名俱都“心悦诚服,谢国训诫之德”,一改之前的顽固态度,纷纷表示同意拥立重仁为天皇,并尽率家族武士加入讨逆联军,为天朝前驱攻入京都,一举打倒镰仓幕府,将那两个连一件神器都没有的后鸟羽和土御门从皇位揪了下来!

    此役源氏家族居功厥伟,而源舜天更是不避矢石,时刻战斗指挥在第一线。重仁亲王继位后对源氏一族感恩戴德,认为“自古未见此忠勇”,亲口允了源氏一个“大和国度第一家族”的封号,并在天朝国的善意建议下,以古代名称将新统一的国家命名为“邪马台国”。

    至此,一场大宋舰队在海外进行的正义之罚完美落下帷幕。

    刘克庄的行风格如昨,仍是华美洒脱的字叙述,时不时地夹以几句诗,让人读起来朗朗口,其间对于宋师进退自如和矮子们狂妄自大的逼真描摹,对之下令人捧腹。

    在读过报道之后,或有一些精明宋人替大宋盘算家当,咱们这般劳苦费神地管别人的闲事,自己又捞着什么好处了?那出一次海的花费可是不轻!而刘克庄仿佛也有预见似的,在章最后针对此类问题做了一个轻描淡写的答复:

    先有广泉诸州的黄王蔡几家海商在京都、广岛等地开设海外分号,享受邪马台国的永久贸易优惠政策待遇,后有千户宋人迁居当地,由官府免费赠予土地房产等物,以“天朝之民”的崇高名誉参与战后共治工作,帮助邪马台百姓发展农业手工业生产。

    同时,刘克庄还漫不经心透露了一个小细节:此次邪马台国第一任主君,也是之前所说的“重仁亲王”遗腹子虔心入觐我朝,为表对天朝皇的感激之情,倾举国之力熔铸了大量白银打算进献我朝,具体数字不详,不过怎么的也有个亿兆之数罢!

    不那么贪财的一些宋人却从这篇报道看懂了大宋水师力量的强大,短短几十天时间能远赴异域征服番邦外国,如此战力起蒙古人来怕是还要强些吧?既是行动顺利完成,那水师还是快些回镇好了,这样也不怕蒙古人打门来!

    还有几个老派宋人先是对宋军的行为有些不以为然,这种灭国之举与暴秦相差无几,又岂能出自我泱泱大宋之手?但是等把报道通读下来一遍之后,倒觉得那个所谓镰仓幕府无父无君之辈着实令人不耻,如此看来宋师确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乱臣贼子终究不会得到好下场。

    其实更多的宋人只是单纯为大宋从头到尾打了几个漂亮的大胜仗而叫好,多少年了都不曾听过如此振奋人心的消息,大宋主动出击而大获全胜,正是宋帝国日益强盛的显著标志!

    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在读了刘克庄的记载之后,对国土之外那一片广阔的蔚蓝色水域心向往之,埋藏心底多年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天性由此激发,眼界胸襟再不仅仅是局限在大宋一隅了。

    从此之后,海洋之类的热词在大宋迅速风靡,而设在澉浦的水师招兵处也成为当地最为拥挤热闹的所在。

    不夸张地说,刘克庄的新闻报道开启了大宋帝国海洋时代的先声。

    这样,在新的一期要览发售之后,整个临安城都为之轰动了起来!

    按照要览所说,邪马台国的新任主君在水师护送下,将于今日下午抵达,从钱塘江水门进入临安,并入大内向大宋皇帝当面敬送贡表,从此永为大宋藩国。

    这种百年难得一见的热闹场面,凡是身在临安之人,谁不想亲眼目睹?而要览稍晚一些刊行的广闻博报,也以它一贯的稳重风格在报简短地确认了这条消息,那等于是板钉钉的事情了,故此从辰时开始,临安百姓便开始陆续往水门赶去,希望占据一个好点的位置,以便近距离观摩大宋水师的威武风范,如果运气好,说不定还能见到那位邪马台国主君的真面目哩!

    接到礼部通知的殿前三衙派出大量军兵于午时三刻到场,虽然没有禁止百姓围观,但是从三郎庙至便门处圈出了一个禁行带,以留给觐见的使团出入。

    在皇宫大内之,负责搞接待的一干礼部官员更是在曾从龙的指挥下忙得团团乱转,把垂拱殿布置一新,作为宁宗接见番邦主君的正式场合。

    临安皇宫已经有很多年没遇这种事情了,便是宫资格最老的内侍梁都知,一时半会之间也根本翻找不出相关的规章典制,只得一头配合着曾大人的布置要求,一头不停地找宁宗请示批准,也是忙了个四脚朝天。

    在得知水师凯旋归来的消息之后,宁宗立马变成了全天下最开心的那个人,跺着脚地催促梁都知去准备接见大典的一应事宜,还特意召老燕王入宫,二人一起太庙祭祖,随后两兄弟一边饮茶聊天,一边兴奋地讨论着赵洵提出的那个大宋海洋战略规划,说到后来都是又气又笑,这倒霉孩子不知道跑哪儿去了,这么重要的场合都不参加,岂非错过了一个绝佳的树立威信之机?

    人气不旺,好像是17克的通病。。。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