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青铜面具 > 1.第一章 子好资忧心忡忡 褒子媛五年不孕
    本故事纯属虚构。(品&书¥网)

    历史的车轮滚到了战国中期。

    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一样,中山国同为“千乘之国”,在这个“千乘之国”的中后期,即子好资和子唯尚父子执政期间,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

    子好资是一个睿智贤能、锐意进取的君主,他从善如流,勤于国事,他继承王位之后,带着中山国走上了复兴之路。

    中山国位于赵国东北部,把赵国南北两部分领土分割开来,成为赵国的心腹大患。赵国曾两次进攻中山国,均告失败。此后,子好资开始在边界修筑长城,沿今唐县、曲阳、行唐、灵寿、平山、石家庄西南的太行山南下,止于邢台西北。

    在君臣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山国国力日强,但美中不足的是子好资娶了卫国国君恒公之长女褒子媛以后,历时五年不曾育有子嗣。子好资和褒子媛为此忧心忡忡、焦急万分;母后兰姬日夜焦虑,寝食难安,平常人家尚且有开枝散叶、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任务,更何况是君王之家呢?子嗣关系到宗庙社稷的稳固,更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生死存亡。

    满朝文武官员都在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担忧。中山国作为诸侯国,在王位的传承上,始终沿袭传儿子不传兄弟的祖制,如果子好资和褒子媛没有子嗣的话,那就不得不走周王朝之前“兄终弟继”的老路,将王位传给自己的兄弟子好治、子好弘、子好通和子好鉴中的一个。这四个人就是声名显赫的“中山四君”,即安平君、成陵君、齐景君和昭阳君,此四君,不仅拥有自己的封地,还有自己的军队,“中山四君”已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此四君颇具才干,且个个野心勃勃,四兄弟之间,也是各怀心思,明争暗斗,互相提防。朝野上下,乃至各诸侯国,都认为子好资的王权很快就会旁落到四君子的身上,好在子好资正值壮年,四兄弟之间又互有嫌隙和矛盾,再加上太后健在,四兄弟不敢造次,轻举妄动,王位暂时无虞,但内忧已然存在。

    内忧使子好资耿耿于怀,外患更使子好资寝食难安。

    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很多诸侯国蠢蠢欲动,对内实行变法;对外秣马厉兵。雄心勃勃、称霸天下者比比皆是,特别是战国七雄之“齐楚燕韩赵魏秦”,到战国初期,春秋时期的一百零八个诸侯国仅剩下十几个国家,弱小的国家都被他们吞并了。这正印证了那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老话。

    中山国处在一个群雄争霸的多事之秋。如果宗庙香火无继,势必会造成国家的动荡,而国家的动荡必然导致国家的消亡。“父位子承”则是保证宗庙社稷长治久安的不二法门。“中山四君”暗中勾结怂恿朝中大臣向子好资谏言早立储君——即在四个兄弟中挑选一个人做王位继承人,以早定人心,永绝后患,结果被母后兰姬否决了;太后兰姬也曾想从另外四个儿子中过继一个男孩给子好资,但被大王和众大臣否定了,因为如果这样做的话,就等于是王权旁落。而王权的旁落必然导致中山国分崩离析。尾大不掉的四个儿子,他们不可一世,谁都不服谁。

    太后权衡再三,只得暂时作罢。

    笔者所要讲述的就是中山国消亡之前的一个掩埋于历史尘埃下的故事。

    在此期间,宫中有名望的御医都为褒子媛把过脉,看过病,用过偏方,但终不见佳音,母后兰姬还派人遍请各国名医给褒子媛把脉、问诊、用药,但一直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