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段时间以来,这位路总可谓是给足了他们这些技术人员足够的尊重,派人过来虚心请教不说,还特地给他们整个康杰的生产线换了个新。
要知道,原来的设备有些都是工龄几十年的老家伙了,明明早就该淘汰却还当个宝供着。
有些状况堪忧的老机器更是动不动就卡线断针,三天两头出故障,工友们每次操作都得提心吊胆,生怕一个不小心就出事故。
刘明想到这里,忍不住在心里叹了口气。
作为生产主管,他比谁都清楚这些老设备的危险性。
可每次他向原老板提出更换设备的申请,对方总是摆摆手,找各种理由推脱。
‘进口设备价格太高啦’‘新机器操作培训多麻烦.’‘老设备修修还能用嘛.’
要不就是:‘国内的产品不需要这么高的精度,买来也是浪费。’
这些话刘明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记得有次生产线差点因为设备故障酿成大事故,那老板居然还笑着说:“咱们工人师傅手艺好,机器差点也能做出好产品嘛!”
康杰手艺好的工人师傅多,不是没有原因的。
有句话说得好,久病成良医,至于为什么久病你先别问。
要是有安全可靠、效率还高的新设备,谁愿意冒着风险去缝缝补补那些动不动就出问题的老家伙呢?
想到这里,刘明不禁攥紧了拳头。
如今看着眼前崭新的生产线,再对比从前那些修了又修的老古董,他只觉得眼眶发热。
“路总,”刘明搓了搓手,语气变得柔和起来,“其实这次设备更新,还带回了不少老伙计。”
他指向裁剪区几个正专心操作的中年工人:
“张师傅他们听说咱们康杰换了新东家,连生产线都彻底更新,于是打算回来。”
“我就替您自作主张.让他们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岗位上。”
路知尘顺着望去,只见几位老师傅手法娴熟地操控着新设备,时不时还指导旁边的年轻人。
其中一位抬头对上他的视线,局促地擦了擦手,露出朴实的笑容。
“路总,您别介意他们之前没有第一时间回来,”刘明欲言又止,最终叹了口气,“实在是被前任老板坑怕了。”
路知尘注意到,几位正在调试机器的师傅时不时往这边张望,眼神里带着小心翼翼的期待。
其中一位头发稍稍有些发白的老师傅手法娴熟地调整着针距,那台崭新设备旁却摆着个锈迹斑斑的老茶缸。
“王师傅从建厂就在这儿干。”刘明轻声解释,“之前为了生计被迫去外地打工,听说您把拖欠的工资都补齐了,连夜坐火车赶回来.”
其实换不换新并不重要,主要是工人们担心现在的老板会像以前一样,出了事提起裤子跑路,欠下工资不发。
原本听闻新老板补齐欠款他们就有所意动,如今更是连生产线都更新一空,他们便彻底下定了决心。
毕竟这些人都是在康杰干了数年甚至十数年的老员工了,为了生计才不得不出走。
“你做得很好,”路知尘当然知道刘明在顾虑什么,拍拍他的肩膀道,“咱们康杰需要的就是这种人才,有多少我们要多少。”
他又看了正操作机器的众人一眼,继续问道:“新设备的培训做得怎么样?用得习惯吗?”
“都还习惯的,”一旁的蒋志源插嘴道,“根据老师傅们提出的建议,我们采购的机器基本都是同品牌的最新型号,操作逻辑基本都差不多,老师傅们很快就能上手。”
刘明点点头补充道:“没错,只有极个别型号找不到平替,最终根据师傅们的建议,选定了性价比最高的几款进口机型。”
他指着车间尽头几台银灰色设备:“就是那边带蓝色标识的几台。”
路知尘顺着方向望去,注意到每台机器旁都站着穿深蓝色工装的技术人员。
刘明赶紧解释:“这些是新设备厂商派驻的工程师,正给咱们工人做现场培训。”
路知尘点了点头,丝毫没有要进去指手画脚的意思。
他对生产技术确实不在行,外行指挥内行这种蠢事他可干不出来。
“双十一的加班补贴发了吗?”路知尘随口问道。
刘明连忙点头:“都按您定的三倍工资标准发了,夜班还额外加了餐补,工人们的积极性高的不得了。”
就连十几年后,加班工资也只是极个别公司才会实施的政策,更何况现在。
在2009年的制造业环境中,三倍的加班补贴对工人们而言简直是闻所未闻的奢侈。
那些对三班倒习以为常的工人们听闻加班补贴,都不可置信地向刘明确认了许多遍,直到现金发到手上才确信这并不是梦。
“那就好,”路知尘转头看向一旁的凌初雪,“以后每季度把工资福利支出做成详细报告,直接交到我手里。”
他想了想,继续开口道:
“另外,把在康杰工龄十年以上的老师傅,以及有特殊技能的工人整理成名册,一起发给我。”
“好嘞!”刘明精神一振。
“走吧,”路知尘转过身,“去打样部找那几位老师傅看看。”
这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打样部。
路知尘捧着手中的样衣,眼底闪过一丝惊叹。
无论多少次,他在看到这几位老师傅们打出的样衣时,总会被他们的手艺所震撼。
以前路知尘总觉得所谓‘工匠精神’、‘纯手工制造’不过是营销噱头,目的就是为了让顾客能心甘情愿地多掏出一点钱来罢了。
直到此刻,他亲眼目睹那些纸上线条在几位老师傅们手中活了过来。
那些他曾以为天马行空的设计图纸,都在老师傅们手中、用各种不同的布料纤毫毕现地化作了实物。
路知尘放下手中的样品,转头问道:“李师傅,这样的工艺水准,一天能完成多少件?”
被称为李师傅的工匠摸了摸下巴。
“若是老陈主剪,我负责锁边,小张刺绣.”他摩挲着布料沉吟道,“三人配合,满打满算三件。”
一天三件.还是太少了。
路知尘想了想,带着足够的尊重问道:“那您这手艺,能外传吗?”
“嘿,”一旁的陈师傅乐了,“什么外传不外传,我们想教,怕不是都没人愿意学呢。”
李师傅同样笑着摇了摇头:“有什么不能外传的,咱们这又不是什么家传的手艺。”
“那就没问题了。”路知尘眼睛一亮,却又略带迟疑道,“只是.这样工作量会不会太大了?”
“就怕跟以前似的闲着等活呢!”陈师傅嘿嘿一笑,“路老板啊,一个月就做那么几件样衣,你给的工资,我们拿都拿不安稳。”
听到这话,路知尘顿时放下心来,露出一抹微笑道:“好,就这么定了。”
他转头看向刘明:“刘主管,你去挑几个踏实肯学的工人过来,工资照旧,另设技能考核奖金。”
“嗯标准就让几位老师傅们定吧。”
路知尘算了算秋叶秋叶临大店的开业时间,果断道:
“这个月底,我要看到这个品质的成衣,保底两百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