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地痞,他上位后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任意夺人妻女。
只要是来俊臣看上的人,也不管人家是未出阁的姑娘还是已嫁人的媳妇,一定要弄到手里。
要是对方不给,客气一点,他就假传圣旨,让对方自动把人送给他,若是对方不识相,他就告人家谋反,把人家全家杀光,然后把人弄过来。
他的妻子就是这么娶来的。
这位来夫人出身于大名鼎鼎的太原王氏,是大唐顶尖的“五姓女”,按道理讲,无论如何都不会嫁给来俊臣这样出身低微的人。
实际上也的确如此。
这位王氏本来已经嫁给了一个叫段简的人,但是因为太漂亮,被来俊臣盯上了。
来俊臣就到段家去,假传圣旨,说武皇已经把王氏赏给他了。
段简虽然明知道这是来俊臣在胡说,但是又怕来俊臣诬陷他谋反,只好把夫人拱手送他,来俊臣也就因此成了太原王氏的女婿。
除此之外,便是肆意陷害大臣。
来俊臣本身便是靠着这个上位的,所以,在上位后,在陷害大臣上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用刘建军的话来说就是,若是天底下都没有谋反的人了,那他的饭碗不就丢了?
所以,谁对武皇有威胁,他就去诬陷谁,再或者就是他看谁不顺眼,同样去诬告谁。
再到后来,这样的人都没了,他胆子也越来越大,也懒得绞尽脑汁了,干脆找了一大堆石头做成靶子,石头上面一一写着当朝官员的名字,然后和自己的党羽一起从远处拿小石子砸这些靶子,砸中谁就拿谁开刀。
但好在的是,那些靶子中没有和李贤有关的人的名字。
李贤很庆幸,还好刘建军提前做了后手。
……
朝中被来俊臣搅得鸡飞狗跳的同时,另一个人也同样没闲着。
武承嗣。
他鼓勇王庆之催促武曌立自己为储君失败后,也开始急了。
他就开始催武曌了,不停地在她面前吹风、鼓捣,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
皇帝姓武,继承人就应该是武家人,这就叫肥水不流外人田。
为了强化这个优势,武承嗣没少忙活,他牵头搞了个五千人的请愿,要求武曌加尊号为“金轮圣神皇帝”。
武曌没拒绝,她原来叫圣神皇帝,也就在这时候成了金轮圣神皇帝。
……
整个武周都在歌功颂德的同时,北部边疆却传来告急。
突厥来犯。
自从突厥复辟后便屡犯大唐边疆,当然,现在该成武周了。
但武曌忙于改朝换代,一来杀死、废黜了太多的武将,诸如程务挺之类的猛将都不在,二来她本身对于李唐的武将也不大信任,于是,便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人派上了战场。
冯小宝。
或者说薛怀义。
如今的李贤已经知道了冯小宝的真实身份——武曌养的男宠。
当初让薛怀义修建明堂,实际上也就是武曌为薛怀义找来的功劳,用刘建军的话来说,就叫做“镀金”。
但如今,武曌又将他派出去,任新平道行军大总管讨伐突厥,这在李贤看来就有点太过匪夷所思了。
据说这薛怀义手上倒是有些武艺,而且相貌俊美,但要说他能上战场统兵杀敌,李贤那是一万个不信的。
个人勇猛和领兵打仗那完全是两码事。
可偏偏,薛怀义领兵出征没多久后,就凯旋归来了。
是真凯旋还是假凯旋李贤不知道,但他带回来的军报是这样说的:敌人闻风丧胆,听见他的名字就害怕了。
这比武曌任命他为新平道行军大总管还让人觉得离谱。
他把这事儿告诉了刘建军。
刘建军是这样说的:“屁的闻风丧胆,武曌让他去本身就是昏招,可偏偏这人也是个二愣子,无知者无畏,他还真就去了!
“可偏偏傻人有傻福,突厥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来无影去无踪,估计他到了前线,刚好突厥兵就退走了,他转悠了一圈,没找到敌人,那当然是凯旋而归!”
李贤觉得刘建军应该是猜中了真相。
但不管怎么说,薛怀义打了胜仗,武曌也很高兴,当下便封他当了二品的辅国大将军。
并且武曌见他抗击突厥这么有成效,便将以后对付突厥的事就交给他了。
至此,武周王朝明面上的武将头领,也算是有了。
……
除了以上这些广为流传的消息外,另一个消息则是上官婉儿从宫中带出来的秘闻了。
这次的消息和李旦有关,但李贤也不知道该说这事儿是好还是坏。
李旦走桃运了。
有个叫韦团儿的户婢对他动了心。
所谓“户婢”,就是掌管宫中门户的宫女。
按照上官婉儿的说法,这韦团儿长得有几分姿色,又聪明伶俐,很得武曌的赏识,她每天引领李旦朝拜武曌,一来二去,竟然爱上了这位曾经的皇帝。
但很可惜。
“轮皇嗣如今宛若漏网之鱼,见宫灯摇曳尚要屏息,岂敢窥探禁苑春光?纵使团儿作飞蛾扑火之态,他也只作枯禅入定。”
李旦的这种态度可把韦团儿给惹火了。
这韦团儿也是个较真的主,她把对李旦求而不得的怨气全撒在李旦的两个妃子上,觉得李旦看不上他,完全是因为她已经有了两个妃子。
于是,便一直诉状递到了武曌面前,说李旦的两个妃子在宫里实施厌胜。
这所谓的“厌胜”,也就是扎小人儿。
说她们在院子里埋了一个桐木做的小人儿,上面刻着武曌的名字和生辰八字,整天诅咒这小人儿,想要通过这种手段咒死武曌。
刘建军看到这份密信的时候瞠目结舌,道:“贤子,这扎小人儿是你们李唐后宫祖传的么?”
李贤当然知道刘建军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自己之前跟刘建军讲宫廷秘闻的时候说过,武曌当初和王皇后斗法的时候,武曌就曾诬陷过王皇后扎小人儿。
而武曌自己曾经也被人状告过扎小人,当时是麟德元年,一位名叫王伏胜的宦官向高宗皇帝告发武曌,说她和一个道士在宫里作法行厌胜之术。
只是武曌当初是扎的谁就不得而知了,这一段辛秘似乎被人刻意隐去了。
现如今又看到扎小人,刘建军当然觉得惊奇。
李贤没好气的看着刘建军,说:“厌胜在大唐律法上是重罪,但是按照后宫不成文的惯例,究竟怎么处理还要看皇帝的意思。”
随后,又皱了皱眉头,道:“韦团儿这人……我怎么有点印象?”
刘建军道:“那能没印象么?显子之前不是跟咱们说过么?”
刘建军这么一提醒,李贤倒是想起来了,当时是李显来到长安,刚刚解开心结,在刘建军那院子的火锅宴上说的。
然后,李贤忽然就想起来了。
瞪大着眼,惊道:“显弟说过,韦团儿和武承嗣暗中有联系!”
“那不是废话么?”刘建军一点也不意外,“这娘们儿一看就是武承嗣派过去搅合旦子的事儿的,现在看起来这算是好事,至少连武承嗣的注意力都还没放在咱们身上。”
然后,刘建军又啧啧称奇说:“啧啧,这就是武周王朝啊,内有武承嗣、来俊臣之流充当搅屎棍,外有望风战神薛怀义震慑突厥,就连皇宫里边,都还有韦团儿这样的人搅动风云。
“你说,你母皇见到这么多糟心事儿,按照她的惯例,是不是又得改个元?”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