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刘家村的中低端生產线也顺利投產,凭藉出色的性价比和设计,迅速占领了二三线城市的市场。
“绿樱”这个名字,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国內服装行业一颗耀眼的新星。
报纸、杂誌上开始出现关於沈书寧和“绿樱”的报导,將她塑造成白手起家、年轻有为的女企业家典范。
然而,正如古语所言,木秀於林,风必摧之。
“绿樱”的迅速崛起,不可避免地触动了某些同行的利益蛋糕。
一些恶意詆毁和竞爭手段开始出现。
最先出现的是恶意压价。
一些竞爭对手,特別是那些原本占据中低端市场份额的老牌服装厂,开始联合起来,以低於成本价的价格倾销同款式的服装,试图挤垮“绿樱”刚刚建立起来的市场渠道。
一时间,几个重要市场的代理商反馈来了压力,要求“绿樱”也降价应对。
沈书寧召集管理层紧急开会。
钟叔忧心忡忡地看著桌子上的几份合同:“小沈,对方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打法,但我们刚铺开市场,资金链承受不起长期的价格战。”
沈书寧眉梢微微拧著,沉默了许久之后,才开口道:“钟叔,我们不能跟风降价。一旦降价,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你给我一点时间,冬款的设计图纸我已经定下来了,提前半个月推出市场,我们用实力说话,另外,要辛苦钟叔了,跟核心代理商那边沟通一下,我们可以给予他们更灵活的促销政策和市场支持。”
但绝不跟风降价!
沈书寧是经歷过这种情况的,虽然短时间內降低价格確实可以最快稳定市场和代理商,但后期资金链承受不住,一个不小心,所有的心血將毁於一旦。
大概是因为沈书寧的神情太过冷静,钟叔原本七上八下的心也稳定下来。
果然,按照沈书寧的决策,虽然短期销量受到一些影响,但“绿樱”的口碑和品牌形象却因为坚持品质而得到了提升,那些跟风降价、偷工减料的对手,反而砸了自己的招牌。
价格战刚刚平息没几天,一些閒言碎语又冒出来,起初只是在小范围的同行圈子里,有人酸溜溜地议论:“一个没什么背景的年轻女人,凭什么这么快就能把品牌做到国际上去?肯定是用了什么见不得光的手段。”
也有说“绿樱”的设计涉嫌抄袭国外大牌。
这些话传到沈书寧耳朵里,她只是一笑置之。商场如战场,被议论是常態,她相信清者自清。
但后来,这样类似的声音越来越大,已经传到了港城,几家之前刚谈好的合作商纷纷打电话过来询问。
“沈总,现在怎么办?总不能任由这些人胡说八道吧!我们的设计都是原创,绝对没有抄袭!我可以拿我的人格保证!”
其中一名年轻设计师红著眼说道。
“是啊,沈总,我们熬夜设计出来的服装,怎么就抄袭了?您和钟叔辛辛苦苦谈订单,合作,怎么……”
“是啊,这文章上写的,太过分了!”
前两天港城那边有个非常著名的时尚报刊,有人在上面发表了一篇文章,矛头直指沈书寧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