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朕,都是为了大汉! > 第225章 此间乐,不思乡

第225章 此间乐,不思乡

袁谭自从被“请”回江东后,日子过的其实还算舒适。

不但为袁谭准备了宅院,就连鲁肃、顾雍这样的人也经常前来看望他,给他备上钱财、礼物、侍者……甚至都不限制袁谭的外出,可以让他可以自由在金陵城内闲逛。

袁谭私下里询问郭图可以逃跑吗?但却被郭图制止。

“先不说怎么渡过长江,就算渡过长江,北面还有淮河。淮河以北,要么是曹操,要么是吕布,大公子难道以为落在他们手中会比落在刘邈手中要好吗?”

曹操不敢说,但吕布绝对会弄死袁谭!

袁谭也知道回到河北的艰难,只是抱着侥幸的心思问了一下郭图,见到郭图也没有什么好的主意,也便彻底放弃逃往河北的念头。

“其实在这金陵城中也不错……”

袁谭正想着,袁术之子袁耀就已经又来寻袁谭:“兄长!今日城中有从交州来的百戏队伍!快快与我前去观摩!”

袁谭母亲早逝,与袁尚袁熙只有明争暗斗,哪里来的半点兄弟情义?

反倒是与袁术之子袁耀,既没有利益相争,又同是天涯沦落人,反倒是玩到了一起去。

袁绍、袁术兄弟阋墙,水火不容。他们的儿子却在金陵比亲兄弟还要亲,几乎每日都要相约游玩,只能说造化弄人。

袁谭见到袁耀来寻自己玩乐,也是口嫌体正直,一边起身,一边训斥袁耀:“什么交州的百戏队伍?不是说好今天要一起读书吗?你难道没见过什么百戏吗?”

袁耀却不管不顾,拉着袁谭就要出去:“你绝对没见过!这次那些人竟然带了一头大象过来!光那身子就比的上一栋屋舍大小!”

“哦?”

大象……袁谭还真没见过!

穿好衣物,佩上带钩、玉佩,带好荷囊,再系上装着辟芷、秋兰的佩帷,袁谭就与袁耀乘车往朱雀桥旁的淮水旁而去。

袁谭也逛过金陵城几次,而这座城邑也给袁谭留下了颇深的印象。

新建的道路宽阔且平坦,内城中甚至允许四辆马车并驾齐驱。

城邑的布局也相当合理,坊市与官府分散开来,互不干扰。从城外引入许多水渠,既保证了用水,也保证了城邑的清洁。

而当袁谭知道在几年前,此地还是空旷一片,并没有这般宏伟的城邑时,也更加叹为观止。

与金陵相比,邺城虽然在人口上要远胜金陵,但其中风光哪里能够和金陵相比?

有时候袁谭都在想,要不要自己不回河北去了,就在金陵好好住下……

反正他与袁耀其实反而更像兄弟,而且因为袁绍将袁谭过继给了袁基,刘邈的正妻袁氏其实才是如今袁谭法理上真正的亲眷,尤其是看刘邈对自己的态度好像并不恶劣。这都让袁谭有了别样的心思。

“兄长怎么了?”

马车上,袁耀发现了袁谭的惆怅。

“难道是想念故乡了吗?”

袁谭摇头:“此间乐,不思乡也。”

到了河北,上要讨袁绍欢心,中要与两个兄弟明争暗斗,下要被琐碎的政务、战事缠身……

那样的日子,哪能和金陵这般潇洒肆意相比较?

而且袁谭在金陵待的越久,就越有些看不上,甚至是埋汰河北……

倒不如说金陵就一定比河北要富有,而是走在街道上,明显能够感受到独属于金陵的那种恬静与平和。

这里来往的百姓,既不面黄肌瘦,也不苦大仇深。

即便是一些看上去有些粗鄙的屠夫,在面对别人时也是笑容可掬,以礼相待。

尤其是到了市集上,这样的感觉更是明显。

明明已经到了摩肩擦踵的地步,但人群并未有什么争吵,只有熙熙攘攘的混音。

“兄长,该下马车了!”

这也是金陵城中的规矩。

在人群密集的市肆,即便是地位再是尊贵也不能乘坐车马进入其中。

袁谭之前和陆儁、鲁肃、顾雍等人也来过此地,可即便是他们都没有破这个例,所以袁谭自然也是下车前行。

而当从马车上下来后,袁谭也愈发能够体验到金陵的不同。

市肆内货别隧分,东侧陈列江淮绢帛、漆器、铜镜…西侧聚集吴地稻米、太湖菱藕、淮南瓜果…中间更是珠玑耀目,璎珞、玉饰与东海玳瑁皆并列其中……

这么些货物摆放其中,却引不起金陵百姓的半点骚乱。

五铢钱与金饼在鱼鳞覆瓦的店肆间有序流转,那些个披甲持刀的郡兵都是清闲的开始打哈欠,靠在栏杆上朝着女闾楼上吹着口哨。

“难以想象啊!”

袁谭之前正是从如今最为破败的青州来到此处,却没有想到仅仅一江之隔,却是犹如天上地下。

若不是偶尔做噩梦梦到吕布或者袁绍,袁谭恐怕真的会以为如今天下皆是这般太平!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