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帝国精英 > 第103章 王的男人

于是在报废了不少胶片,并且返工了好几次,乔气得跑去单间中“我现在火气很大!”了好几次之后。

乔干脆在和那些有经验的电影工作者签了保密协议之后,直接从瓦格纳里调人来拍电影。

虽然签了保密协议,但是由于之前乔招募演员的消息已经引起了不少记者的注意,所以在这些电影工作者离开剧组之后。

记者们纷纷找到这些电影工作者打听消息,虽然有保密协议的限制,但是看在慷慨的消息费前,这些电影工作人员还是挑那些能说的东西说了。

于是一时间,乔真的在拍电影,好像还是在拍战争电影的事情立刻不胫而走。

随后引发了剧烈的讨论,有些人觉得乔现在是飘了,真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了,这电影必扑。

还有人觉得前者简直是蠢货,乔那是冲着拍电影去的吗?乔那肯定是冲着女演员去的啊!看看老乔的那个卫队,乔早就不装了好吧。

当然也有一些人觉得,这么早下判断不太好,毕竟就老乔真的想要和女演员发生点什么,他也不需要自己去拍电影,直接投资电影多好,简单方便。

还是拍战争片,乔肯定是想要拍点什么东西出来。

随着这三种声音在报纸上开始争论,乔再一次被拿到了聚光灯下,连同乔的卫队和私生活也一起被讨论。

这就导致有一段时间,翡翠岛的总督府附近挤满了记者,举着照相机日夜围堵想要拍到点什么。

不过这次,以往总是和媒体有说有笑的乔,却难得的保持了沉默,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一门心思地蹲在片场里拍片。

这一次当片场充满了,前意呆利黑羽毛精确射手担任的摄影师,前布尼塔尼亚近卫燧发枪火焰喷射器操纵手灯光师,以及前高卢猎兵部队的工兵爆破手出任的特效师后片场的环境变得简直就像是某场战斗的指挥部一般。

充满了像是“摄像师把摄像机再向东移动两米”“灯光师打光之后,我要所有摄像机都向前推,我不管你们怎么摇,镜头必须跟住主角!”和“我不要技术难度!我只要爆炸镜头!”之类的布尼塔尼亚雅言。

虽然语言比较炸裂,气氛比较焦灼,但是在瓦格纳老兵们的超强执行力面前,电影的拍摄工作很快就进入了正轨,这让摄制组中几乎所有人都很开心。

除了施密特中尉,随着瓦格纳接管了片场,这里几乎所有人都和条顿人有些小矛盾,这让施密特中尉的压力很大。

尤其是在某些时候,因为施密特中尉表演的不到位,而要ng重拍的时候,施密特中尉感觉整个片场里都充满了一种杀气。

这让施密特中尉甚至不敢在片场上厕所,生怕有人在厕所里套了自己的麻袋。

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发现只有在影片拍摄时,自己是安全的施密特很快就将拍摄作为了自己发泄压力的渠道。

那种多少带点歇斯底里的表演,造就了一个狂躁中又略带一些歇斯底里仿佛疯狗一般的条顿上校形象,这让乔非常满意。

随着施密特的演技爆发,拍摄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

除了乔在情人节那天抽空去定了个婚,导致订婚的照片上了第二天报纸的头条后,因为一些超越人类极限的事情,导致乔又多休息了一天之外,电影的拍摄工作进行的十分顺利。

只用三个月就完成了拍摄工作,当然由于参与拍摄的瓦格纳成员在表演上实在是没有什么天赋,所以无论是动作戏还是那些爆破与飙车戏,都是真打真揍真感受。

所以在拍摄过程中,乔损失了三台摄影机,六辆不屈者越野车,并且有好几名演员需要住院治疗。

甚至塞西尔都是身上打着石膏拍完的电影,因为在一次拍摄时,和塞西尔搭戏的老兵没收住力,一拳给塞西尔的肋骨给干折了。

当然最惨的人还是施密特,在这种真打真揍真感受的拍摄中,施密特成为了剧组中受伤最多的人,在拍完自己的戏份之后,甚至不等电影杀青,施密特就提着行李跑路去旗合众国去也。

然后又了一点时间对电影进行剪辑,由于现在的电影还处于默片时代,所以不需要配音与音效制作省了乔不少力气。

在完成了电影之后,乔自己看了一遍,由于没有配音与配乐,再加上乔早就饱受特效的轰炸,所以乔觉得这部电影也就这样吧,除了男的帅女的靓,打戏好看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特点,属于朴实无华的爆米电影。

乔觉得这部电影也就这样,但是乔身边的其他人在看过之后,纷纷像是看怪物一样看着乔,这家伙打仗这么厉害,还能够搞发明,现在连电影都能拍,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老乔不会的吗?

其实还是有的,那就是生孩子这件事,乔自己一个人搞不定。

本来在之前乔怎么折腾,用什么式都没事,让乔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然而在1919年年底的时候,先是凯瑟琳表示自己有了,接着艾琳娜也表示自己可能要休息一段时间。

甚至在订婚那天戴安和凯特也给了乔一个小惊喜,总之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在1920年乔就要当爹了。

本来乔的家庭生活是比较简单的,无非就是白天工作晚上睡觉,除了不知道自己晚上在什么地方睡觉之外,其他都是极好的。

但是随着情况发生变化之后,乔觉得自己现在还年轻,正是拼事业的时候。

所以随着电影剪辑完毕,这部名为《王牌特工(kingsman)》的电影正式进入了宣发阶段。

本来乔就是一个自带话题的人,再加上乔手里还有bbc这个大杀器。

虽然现在的收音机还很贵,但是没有人能够拒绝电台这种比报纸更加及时有效的消息获取渠道。

就像是现在罗罗公司,除了在对那些准备给旗国特供的,堪称是史上最贵电影周边的皮卡版本不屈者做大规模量产前最后的调整之外,他们还在研究要怎么把收音机这种最新的科技成果给塞进他们的下一代超华车里。

于是在乔就新电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表示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自己使用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与拍摄手法,将会彻底改变电影行业,在上映之后电影将会分为《王牌特工(kingsman)》之前与之后。

并且表示这部电影他不仅想要在布尼塔尼亚播放,甚至也想要进行海外发行之后,那些电影制片厂闻着味就冲了上来。

在甚至没有看过成片的情况下,就挥舞着支票想要拿下发行权。

毕竟乔的身份就是最好的宣传,无论电影拍的好不好,光是冲着乔说的那些话,这部电影就绝对赔不了。

谁不知道现在文艺界都快把乔给骂化了,大洋两岸无论是哪国的电影从业者都被乔激怒了,对如此嚣张的乔那叫一个口诛笔伐,表示乔这个人或许是一个好军人,但是在文化方面实在是太傲慢了。

尤其是在新闻发布会中,乔公布的电影海报,那胸口,那大腿,堕落!十分之堕落!就这就想改变电影行业?

那些海外发行商们觉得,就光是赚这些想要看完电影之后,骂老乔的电影行业从业者,还有跟风想要看看老乔究竟拍了什么人的钱,他们就能够赚一个沟满壕平。

这场风波是如此的大,以至于乔治陛下都被惊动了,专门给乔打来了电话想要问问乔究竟拍了什么东西。

对于陛下的好奇,乔表示自己准备进行一次全球同步上映,所以具体拍了什么自己不能说,但是在上映那天,乔会送一份拷贝给陛下。

如此巨大的讨论度,就如同一场飓风席卷了海峡两岸,甚至就连一些条顿发行商也托关系找到了乔,表示他们想要引进这部电影。

考虑到主要市场是旗,所以乔将电影上映时间选择在了五月三十一日的阵亡将士纪念日。

为了在上映之前,再炒热一下这部电影的热度,随着胶片一同送到大洋彼岸的不止有电影胶片,还有不少不屈者越野车,以及电影中女角色服装的复制品。

乔希望在上映前三天,旗的发型商能够组织人,换上戏服开着车去街上发传单,再狠狠地炒一把热度。

对于这种狠活,就算是不做人的荷里活都觉得,自己学到了新姿势。

乔认识的那些旗军官自然也注意到了这件事,尤其是在街上看到了那些穿着不知道该说是正经还是不正经军装宣传女郎之后,这些人纷纷觉得真不愧是老乔,总能搞出一些没见过的活。

这张电影票,我们买了,必须要看看老乔这又是整了什么活。

只是乔的这些老朋友显然没有想到,由于这个电影的讨论度实在是太大,当时间来到五月底电影上映的时候,他们想要去买电影票的时候。

他们惊讶的发现,电影院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上次看到这种队伍,还是部队登船准备回国的时候。

等他们排了长队来到售票窗口的时候,他们发现别说今天的票没了,就连明天的票都买不到,要想看《王牌特工》?现在买票下周就能看了,还别嫌慢你再犹豫一下,旁边的窗口就把下周的票都卖出去了。

这电影这么火爆的吗?

不过活人怎么能够让尿渴死,这些乔的老朋友们,立刻打开思路,城里的电影院没票,那我去村里的电影院总行了吧?

事实证明,开车来到村里之后,村里的电影院确实没有这么火爆,他们这次不需要等一周了,只需要等待三天就能够看上老朋友拍的电影了。

这也让这些老朋友们越发好奇,乔这到底拍了什么东西。

实际上现在感觉懵逼的不只有乔的老朋友们,还有那些之前对乔口诛笔伐的电影工作者,以及电影相关行业的从业者。

作为业内人士在电影上映之前,注意到了这电影讨论度高,首映票可能不好买的人中有一部分人,就提前通过各种办法搞到了票,准备在第一时间看完之后,就狠狠地喷一下老乔。

还有一些比较懒的人则准备等一段时间,等到一开始跟风的人都散去之后,自己再加入战场。

然后等到第一批带着批判的想法进入电影院之后,从第一幕开始这些人就傻了。

不是……我们都以为你只是说说而已,乔你这个家伙怎么来真的?

你这是什么手法啊?这镜头是怎么运的啊?这电影还能够这样拍?你特么?!

随着880特工驾车在公路上向黄昏驶去,屏幕上开始跳字幕,电影院中响起了猛烈的掌声。

这些准备将乔批判一番的电影人才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仿佛刚刚他们看的不是一场电影,而是一场电影界上帝神启的电影人,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我刚刚都看了啥啊?这真是电影吗?我还没学会啊!

没等这些电影人反应过来,就有手里拿着电影票和爆米,急不可耐地走过来想要看电影的人,挥舞着手里的电影票让这个还没有从震撼中缓过来的电影人从他的位置上离开。

由于乔的电影拍的太过震撼,导致在电影上映的第一天,这些之前猛烈抨击乔的电影人们,纷纷保持了沉默。

只有那些之前没有说话的相关从业者,像是影评人之类的相关从业者在报纸上感叹“卧槽!世界上真的有天才!”“快去看《王牌特工》不看是你们的损失!”

对于这种情况,记者们立刻又嗅到了大新闻的味道。

之前文艺圈不是对乔这个跨界的家伙口诛笔伐吗?怎么现在突然沉默不语,而且那些影评人开始叫好,虽然搞不到电影票,但是这不妨碍记者们开始追着那些过去骂老乔最狠的家伙在看过之后,对于老乔电影的看法。

又过了几天,那些缓过来的电影人,才在那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记者追问下,开始扭扭捏捏的说些“很新奇的拍摄手法”或者是“拍摄技术确实是全新的”之类含糊不清的话。

当然还有一些嘴硬的家伙在被逼急了之后说些“这是不尊重战死的人”“娱乐化战争”“这部电影的服装实在是道德沦丧!”之类的话。

只是在这些电影人还在胡言乱语的时候,发现《王牌特工》已经将同期电影的排片几乎挤没了的制片厂中,反应比较快的已经想起了当年上过报纸的巴黎玫瑰。

于是这些制片厂的负责人当场发出了尖锐爆鸣“快去请巴黎玫瑰!我们要拍电影!”

与此同时乔正在伦敦的白金汉宫中听海外情报处的负责人当面抱怨向自己抱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为什么要弄一个不存在的kingsman出来,而不直接用海外情报处?”

“你知道如果你这部电影的主角是海外情报处的特工,能够对我们的工作提供多少帮助吗?之前我们的合作可是很愉快的,你不能这样对老朋友啊。”

对于卡明爵士的抱怨,乔只能表示“我也不知道这部电影会这么受欢迎,而且谁知道现在的观众能够接受这种不太正经的主角形象啊。”

“下一部电影,下一部电影我一定用海外情报处的特工当主角。”

听到乔这么说,卡明爵士的表情才算是阴转晴,拍着乔的肩膀表示“你要这么说的话,那什么都好说了,如果剧本上有什么问题,随时找我,我这里可是有着大把的好故事。”

就在乔点头如捣蒜,表示“一定一定,如果我在剧本方面遇到问题一定会去找老爷子你”的时候,一名皇宫侍从走过来表示“乔爵士,卡明爵士,陛下现在要见你们。”

——————

乔·哈里森,军事家,政治家,发明家,商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心的人,但是不得不说就像是他说的那样,自从他开发出移动镜头拍摄之后,电影产业被永久的改变了。

甚至直到今天在片场中所使用的大部分与拍摄相关的道具,都能够追溯到乔拍摄《kingsman》时所制作的工具。

乔极大地推动了电影工业的发展,甚至让布尼塔尼亚电影一度成为了世界上最好的电影,只是随着乔不再拍摄电影,将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布尼塔尼亚电影就卡在了那里,再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布尼塔尼亚艺术史》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