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们显然低估了人革联的动员能力,在那些游击队与小部队用生命争取时间的时候,左翼政府再次进行了大规模动员。
随着圣彼得堡与莫斯科的工人们拿起武器开始准备武装保卫政权,人革联暂时填补上了察里津会战中的损失。
同时虽然康斯坦丁的坦克部队在察里津战役中几乎损失殆尽,但是在这段时间在上西里西亚熬走了波兰德人现在正在与右翼政府交换意见的人革联条顿支部还是为了支援东方战局,向莫斯科援助了不少车辆。
然后这些车辆就被挂上了装甲和机枪,被交给了康斯坦丁重建装甲部队。
同时骑兵军的马拉机枪也会为康斯坦丁提供支援,这次康斯坦丁的任务只有一个,在军政府攻击梁赞之时,从侧翼狠狠的踹军政府一脚。
在康斯坦丁从侧翼猛踹军政府的时候,人革联的部队也会开始全面反击尝试歼灭这支部队,这是人革联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不成功即死亡。
由于军政府对于人革联居然能够发动这种规模的反击毫无准备,所以战斗在一开始就落入了下风。
但是此时对于军政府来说,事情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候,因为此时另一支取布良斯克的部队,并没有走太远,只要这支部队能够及时赶到,他们就还能够扭转战局。
这件事军政府部队知道,人革联的部队也知道。
于是在姆芩斯克,军政府的第二军团遭遇了人革联的一个海军步兵营的阻击。
为了夺下这个小城,军政府第二军团的八万人轮番对这座只有四百名海军步兵驻守的小城发起了攻击。
由于对第一军团的歼灭战,人革联政府将所有的部队都投入了梁赞,从战斗开始这个海军步兵营就知道他们不会获得支援,也不会被允许撤退,他们无法获得胜利,等待他们唯一的结局就是全体战死在这里。
对于普通部队来说,面对这种绝望的局面恐怕士气早就已经崩溃,但是对于这支曾经在圣彼得堡那座曾经吞噬了无数生命的小山上坚守了三十个昼夜的部队来说,这不过是又一次和死神的残酷游戏。
从军政府第二军团的先头部队发起试探性攻击,到第二军团的指挥官气急败坏的组织军官突击队,对这座已经在炮击中变成废墟的小城发起攻击,并夺取了这座小城。
这个海军步兵营在这座小城中坚守了37个小时,没有人投降,没有人逃跑,也没有人撤离。
面对这些坚守到最后一人的海军步兵,虽然在这场内战中,军政府对于人革联俘虏的态度基本上都是就地枪决,就连尸体都要挂在树上让所有人明白,投奔左派瘟疫就是这个下场。
但是对于这些战斗至死的海军步兵,第二军团的指挥官一反常态的下令将那些他们能够找到的海军步兵的尸体,安葬在城外那座在炮击中被摧毁的教堂旁,并留下了一个刻着“这里埋葬着一群勇士”的树桩。
而在这个海军步兵营在这座小城中血战的时候,人革联的主力在梁赞也击溃了军政府的第一军团。
虽然由于装甲汽车不太适应露西亚糟糕的道路环境,导致人革联主力没有能够包围军政府的第一军团。
但是在第一军团溃退的时候,露西亚主力还是给第一军团造成了重大杀伤。
此时随着第一军团已经崩溃,第二军团已经成为了一支孤军,必须要进行撤退了。
可是由于第二军团向东冲的太远,同时第一军团崩溃的太快,第二军团被人革联的主力堵在了沃罗涅日城外。
在这场会战中,第二军团除了少数部队成功突围,逃往南方之外,大部分部队都被歼灭在了这片土地上。
由于主力遭受重创,所以军政府不得不开始向南开始收缩,准备在从敖德萨到察里津这段区域建立防线,至少要保住高加索地区。
这种近乎是绝地翻盘的战局,别说是伦敦的老爷们看不懂,就连乔都看不懂。
在察里津的会战中,军政府都已经击败了人革联的主力,怎么会在梁赞输的这么彻底,让人革联上演了一场梁赞奇迹。
就算是十万头猪,人革联抓三天也抓不完,这特娘究竟是怎么输的?!
即便乔出于离岸平衡政策,叫停了对于军政府的支援,但是按照乔的估算,之前给军政府提供的援助也足够军政府打下莫斯科。
那时候虽然军政府有莫斯科和君士坦丁堡,但是人革联有露西亚西部传统意义上的的丰饶与先进的土地,东西对峙岂不美哉?
可是现在军政府一败涂地之后退守南方的高加索地区,将东方让给了人革联,这可就太吓人了。
虽然现在更东方的势力主要支持军政府,但是那片穷地方,可没有多少露西亚传统贵族,只要人革联向那里发动进攻,那些地方的人民很快就会明白他们应该支持谁。
如果人革联拥有了一片如此庞大的领土,那局势可就不容乐观了。
所以……特么的拿了那么多援助的军政府究竟是怎么输的?!
必须要查他们的帐!
实际上不用等乔建议,对于军政府居然会在梁赞惨败感到不解的伦敦也对那些支援给军政府的物资进行了秘密调查。
然后伦敦的老爷们就发现,这军政府真不愧是露西亚帝国的继承者,至少在腐败这个问题上,这些人完美的继承了露西亚帝国的传统。
由于现在已经没有皇家密探监视他们,再加上建国之后,露西亚军政府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军事上。
所以原本就以吃拿卡要与就地掠夺军纪废弛出名的这支露西亚部队,在冲进了富裕的巴尔干地区之后,腐化的速度就像是扔进开水里的白砂一样,很快就与腐败融为一体。
除了部分重装备,以及他们马上就用得上的军用物资之外,布尼塔尼亚给他们的援助,在第二天就能够出现在君士坦丁堡的黑市上。
而那些军官们的家眷们,也觉得她们已经辛苦了这么久,难道就不能享受享受吗?
在君士坦丁堡,贵族与军官们的家眷们终日沉溺在无尽的宴会与舞会中。
本来贵族搞点奢侈享受就算了,毕竟过去几百年来他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大家也早就习惯了。
但是这些家伙连军队也没有准备好。
占据了君士坦丁堡,并且夺取了巴尔干之后,靠着如此辉煌的战绩,很是有一大批渴望荣誉与救赎的露西亚人哭着喊着加入了军政府的部队。
但是对于这些自带干粮的士兵,军政府的态度是,圣战士你们也配?先从灰色牲口做起吧,人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由于原本露西亚在战争末期经济就陷入了崩溃,所以就算是占据了巴尔干,并且有布尼塔尼亚等国家的支援,维持一支庞大的部队都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情。
再加上军政府的家属们都想要享受享受,所以除了那些最早的嫡系部队之外,之后新组建的部队待遇与装备都不怎样,完全是靠着军政府夺取了君士坦丁堡是露西亚正统的信仰在死顶。
看着这份报告,伦敦的老爷们出离愤怒了,我们给你们支援是为了让你们遏制左翼威胁,不是让你们奢侈享受的。
别人对援助雁过拔毛就算了,你们到好把毛发下去,把雁留下是吧?!
连我们都没有这么做过!
所有援助统统暂停,除非露西亚军政府能够改善政府中那骇人听闻的腐败问题,把军事援助真正用在军事上,否则布尼塔尼亚绝对不会再掏哪怕一便士!
对于布尼塔尼亚的表态,露西亚军政府一开始还表示,我们不存在什么腐败问题,这都是正常的社交聚会,的钱都是我们从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的金库中找到的,我们露西亚军政府是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
然后当人革联的部队开始发起第二次察里津战役的时候,发现本应该出现在察里津城防设施中的火炮,以及火车站中应该改造完毕的装甲列车,现在都不翼而飞之后。
露西亚军政府也慌了,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存在腐败问题,表示愿意让布尼塔尼亚派出代表团来监督援助的使用,希望布尼塔尼亚能够看在过去的情分上再拉他们一把。
如果实在不行,不愿意给援助的话能不能让瓦格纳过来帮他们一把,现在正在察里津城外乱窜的康斯坦丁当年接受过乔的训练,现在我们都奈何不了他,能不能让乔过来教训教训他的学生。
此时已经平定了翡翠岛局势的乔,正在给突击队的成员还有自己的卫队中,那些表现优异的战士授勋,乔完全没有想到这里还有自己的事。
在突击队彻底清洗掉了那些独立派势力之后,翡翠岛上剩下的成气候的势力就只有统一派与自治派,无论是哪一派都是伦敦能够接受的。
同时由于在舆论的压力与枪托的威胁下,联合农业公司真的将土地分到了农民手上,所以现在真的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能够耕种的农民,对于搞事从布尼塔尼亚中独立出去的兴趣大减。
在失去了农民的支持之后,虽然城里还有一些学生与教授以及一些小资产阶级还想要搞事,但是他们现在已经成不了气候。
乔都没有将这些人加入自己的名单中。
而令人惊讶的是,虽然乔在翡翠岛采用了军事行动,甚至可能是在布尼塔尼亚占据翡翠岛之后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且这次军事行动中也确实死了不少人。
可是在翡翠岛,乔却有一个好到不可思议的名声,无分南北只要在农村的酒吧里提起乔,总会有人举起酒杯祝乔健康长寿,几乎完全忽略了乔的军事行动。
于是当乔收到内阁的电话,询问乔对于带着瓦格纳去拉露西亚军政府一把这件事有多少兴趣的时候,乔斩钉截铁地表示“不去!”
在拒绝内阁的同时,乔表示从特么1916年开始,自己几乎就没有休息过,尤其是大战结束之后,先是监督裁军,然后又是组建瓦格纳去东方,接着又是翡翠岛。
哪里有事就把自己往哪里放,自己这才到翡翠岛几天啊?又要自己去察里津?
而且我去察里津干什么?
是有新装备要测试,还是有新编制要实验?
都没有我去那里干什么?
那些腐败的废物还有什么拯救的价值?
别闹了,让我好好休息一下,再想把我扔到这种粪坑里,我就辞职然后搬到旗去!
面对威胁要辞职的乔,不知道是真的担心乔辞职跑路去旗,还是确实对腐败的露西亚军政府有些不爽,内阁的老爷们难得的没有给乔上价值,让乔带着瓦格纳去察里津。
而是表示知道了,你也辛苦了,上次翡翠岛总督府修缮还是在上次,正好翡翠岛的状况结束的够快,而且我们暂停了对露西亚军政府的支持,预算多出来了一些。
这点钱你就拿去修缮一下翡翠岛总督府吧,毕竟全新的翡翠岛也需要一个全新的总督府,楼往大了盖,地方往大了扩,我们布尼塔尼亚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不完!
听到伦敦的老爷们愿意用公帑给自己修园子,乔眼泪感动的哗哗的,不容易啊,伦敦总算是做了一回人。
虽然这总督府的产权不在自己,但是只要自己住的爽还管他那么多呢?
而且让自己住的爽之余,乔也在想另一件事。
那就是自己之前就想要拍点电影赚钱,既然现在伦敦拨款让自己修总督府,那自己是不是能够顺手再修一个制片厂出来呢?
难得有一个能够公款消费的机会,自己可绝对不能错过啊!
就在乔寻思自己应该怎么修一个制片厂出来的时候,戴安母女带着乔委托她们生产的样枪来到了翡翠岛。
————————
在暴风雨前的宁静中,他们静候命令。
少数精英被选中,面对远超他们数量的敌人。
最高指挥部下达命令:坚守阵地,直到最后一刻。
这是一场绝望的战斗。
无人生还,无人撤退。
战斗的洗礼,200:1.
斯巴达般的意志,勇气与荣誉。
——————《200:1·sabbton乐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