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需要这样的新力量。
安徽文坛需要这样的年轻骨干。
谌容、苏中、刘祖慈、周明.
一位比一位重量级。
最让文坛惊讶的是汪曾祺下场了!这位“先生”在文坛素来与人为善,性格与其文字十分贴合,不争不抢,很少有站队、或者为人撑腰的行为。
但是这次他竟然亲自下场了!
这《试衣镜》真就这么牛逼?
喜欢这本书的,不喜欢这本书的都奇了!诶!这许成军好像有点人脉?
半个月后,《解放日报》文学评论版刊发了汪曾祺的评论文章:
“读许成军这篇《试衣镜》,像喝了杯温茶,初入口淡,回味却有股子生活的清甜。这年轻人会写,不吆喝,不使劲,就那么安安分分地把百货商场的日子铺开来。秋老虎里的玻璃柜台凉丝丝的,竹尺在姑娘手里转得溜圆,连布票卷起来的弧度,都写得有模有样,可见是真在柜台边站过、看过、琢磨过的。
他不刻意说“制度”,也不硬讲“觉醒”,就写春兰摸着布票时的犹豫,对着镜子时的恍惚,让读者自己品出些滋味来。这种不疾不徐、贴着生活写的笔致,现在少见了。
好文字就该这样。许成军这后生,心里有生活,笔下有性情,继续这么写下去,错不了。”
然后以刘芯武为代表的“反对派”震惊了,这新人好像不一般?
不说他是个知青么?
怎么有这么多人为他说话!
巧合!一定是巧合!
不行还得攻击!
年轻人不经锤炼怎么能成才!
7月 28日,一早许成军从文联招待所又跑到了朱东润家中。
这回不是,至少不光是为了蹭饭!
明天即将返乡,无论如何该来朱老这拜别,更何况前几日老先生一直叮嘱,走之前必须得来他这吃顿饭!
如果不来,扫地出门!
嘿,绝不是下棋赢了老头给他气的!
一进大门,就发现不大的房间内竟然挤满了人。
厨房飘来葱爆锅的香味,客厅里传来茶杯碰撞的轻响,还有人在低声讨论着什么,空气里混着旧书墨香和饭菜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