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產能再次暴增
进入船厂之后,见多识广的陆,感受到了一种少有的震撼。
真是一座工业巨殿啊。
巨大的厂区已经被上百台探照灯照亮,第一战团的精英玩家们还在往厂房地板之下的更深处探索,尝试找到反应堆室。
“反应堆肯定还在正常供电,我估计搞不好也是反物质动力的。”
同行的黑烟对陆渊说。
“工程师行会已经扫描过这里,发现厂区完全依赖反重力才避免坍塌,所以说,反重力装置现在肯定还在工作,进而说明电力供给正常。”
“所以说,这些东西原来不是厂区里的支撑物吗?”
陆渊指著造船厂里那16根高达两公里的巨柱问。
“一开始我们也以为是用来支撑的,后来才发现並不是,”黑烟答道,“它们基本不承重,主体外围有窗口的是管理建筑,內部空心,是无重力工厂。”
黑烟答道。
陆渊满意頷首。
“听著不错嘛,保存状况怎么样?”
黑烟答道:“还算不错,三分之二的工厂区域可以修復,剩下的三分之一可以立即开工!如果全部修復的话,工厂总体积相当於90艘咱们的第一代工业舰,同时生產线设备十分先进,按照铭牌上的信息来看,建造於2737年。
“而且现在已经可以確定,废墟星属於ueg边疆行政首府,技术等级限制为中环星域。2737年的中环星域科技,大致等同於ueg核心区2680年的水平。”
嗯——
现在种种跡象显示,沧源和无限深空的尖端科技,要比ueg还先进个二三十年。
也就是说,ueg2680年的科技,相当於沧源的2650年,比第一代工业舰先进300到350年。
“產能如何?”
“只能说相当惊人!完全修復之后,等同於360艘第一代工业舰!另外,如果这里的生產线技术共享给沧源一號,那里的工业產能也能从预计的120艘工业舰暴增到480艘!”
乖乖!
陆渊心中一阵感慨。
曾几何时,沧源工业舰对玩家们来说是神一般的存在。
正是因为回收了那台大宝贝,沧源才能在极短时间內爆出大量兵力,解放绿洲城。
没想到现在居然沦为了工业能力的计量单位!
星际文明的指数级扩张实在是太暴力了。
现在,陆渊已经能理解人类为什么可以在9个世纪內把人口数量从80亿提升到数百万亿,乃至上千万亿。
一千万亿听著很多,但实际上,只要生存空间、工业產能和粮食供给都跟得上,让人口每隔50
年翻一倍,900年后就会增加262144倍——
再乘以80亿的基数,可不是就是两千万亿——
原本沧源一號120倍工业舰的產能预估已经足够震撼,现在新版沧源一號加废墟星船厂,总计居然可以达到840倍!
陆渊真正看到了击败同化者的曙光。
不过,工业產能並不完全等同於舰队实力。
“这里的战舰建造能力怎么样?”
陆渊又问。
“我让摩托来说明吧!”
黑烟开启自己的第二代手环,投射出清晰的全息影像,接通与骑摩托来加班的即时通讯。
“我已经收到你们发来的扫描结果了。”
对方坐在沧源一號“尖塔”区內的新绘图室里,周围满是显示著新一代战舰蓝图的屏幕。
“总的来说,ueg的战舰生產工艺与我们现在类似,高度依赖於3d列印技术。
“具体生產过程中,他们会使用你们之前遭遇到的那种六臂工业无人机,这种无人机每支机械臂掌心都有3d列印头。
“但是与我们的巨型3d印表机相比,废墟星上的3d列印技术还远远不如,具体体现在原子喷涂的范围和流量,都要小两个数量级。
“所以,ueg需要將大量无人机串联成蜈蚣状,將船坞螺旋形环绕起来,以巨量列印头同时进行生產。”
陆渊:“这么说来,生產成本很高?”
摩托:“对!前期投入非常大,因为需要生產很多无人机嘛。不过这种超高前期投入也带来了额外的好处,那就是极快的生產速度。
“蜈蚣形3d列印阵列每10分钟旋转一圈,大约2000圈之后,就可以生產出一艘直径100米的星舰。”
耗时仅两周。
最大直径100米,这是下一代护卫舰“南岭”级的尺寸。
“我想类似的思路,也可以套用在我们自己今后的造船厂上。”
摩托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