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场像一场无声的博弈,指数延续著弱势格局,直到尾盘才在银行和消费板块的托举下勉强回了口气。
三市成交额放大到2.58万亿,较前一日多了1862亿,可这热闹的数字背后藏著的是超三十家个股跌停的惨状,亏钱效应像潮水般蔓延开来。
大科技阵营依旧在补跌的路上狂奔,“易中天”三兄弟高开低走的戏码演得淋漓尽致,那些高位持有的科技筹码正加速鬆动,短期內震盪回调几乎成了明牌。
反倒是消费领域逆势走强,食品饮料、家电家居各个细分板块都有动静,固態电池和储能概念也在局部闪出微光。
资金流向很明確——从高处往低处淌,这场高低切换的游戏正在上演。
回想起8月1日那次回踩20日均线的经歷,当时缩量调整且未破位,隨后便迎来强势修復。
但昨天的情形全然不同,放量跌破后靠著尾盘抢筹才勉强拉回,这意味著今天参与修復的资金大概率会缩水。
就像登山者遇到陡坡,第一次滑倒还能借力站起,若反覆在同一个位置失足,体力终究会耗尽。
此刻的支撑位不再是安全的避风港,而是需要反覆確认的试炼场。
交易室里的老张总爱说:“市场就像天气,有时艷阳高照適合出游,有时风雨交加最好宅家。”他办公桌上摆著本翻旧的交易笔记,扉页写著句话:“容错率高时多出手,容错率低时且慢行。”这些年见过太多人栽在“万一我赚了呢”的念头里,明明知道路况崎嶇,偏要驾车疾驰。
真正的智慧不在於预测每片云彩的方向,而在於懂得何时收伞避雨。
最近北交所倒是泛起涟漪,宏裕包材走出四连板的惊艷走势。
当主板容量趋势连续负反馈时,这些小票反而成了游资的新宠。
就像夜市里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这边灯火渐暗,那边却响起新的喧闹。
有经验的资金永远在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战场,情绪小票或许会成为下一阶段的焦点。
老李盯著盘面的手指无意识地叩著桌面,他的持仓集中在消费龙头股。
“你看这些必选消费品公司,品牌护城河宽著呢。”他常这么说,“经济周期波动时,人们可以少换手机,但不会不吃饭不刷牙。”事实也的確如此,即便在当前低迷环境下,部分消费企业的订单依然保持稳定,现金流如同冬日里的暖流持续涌动。
年轻的研究员小王则更关注技术形態的变化。
他指著屏幕上不断跳动的k线图解释:“现在指数处於微妙位置,上方压力层层叠叠,下方支撑摇摇欲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