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他还抱有歉意,但渐渐地开始麻木。
在他眼中,这些“契约者”不再是具体的人,而是疾病的载体,是必须被移除的感染源。
然而,在墙外世界的眼中,艾伦的行为无异於一场残酷至极的“猎巫”。
帕岛出现的强大“恶魔”开始在全球范围內猎杀那些突然获得力量的人。
甚至,他的行动中还杀死的是某些反抗独裁者的象徵,是某些国家寄予厚望的秘密武器。
也可能是只是想保护家人而许愿的普通人,
每一次“清除”都伴隨著血腥和恐惧。
全球舆论从最初的恐惧逐渐转向了极致的愤怒。
“帕迪拉岛的恶魔”成了再次公开的称谓。
艾伦彻底被钉在了“反派”的耻辱柱上。
丘比对这一切没有任何表示。
它不阻止艾伦的行动,甚至只是静静地蹲坐著,看著对方那仿佛失了智的举动。
艾伦的“清除行动”本身,就製造了天文数字般的恐惧、绝望、愤怒和復仇情绪。
艾伦的血腥手段,无意中成了丘比最高效的能量採集器。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艾伦的猎杀行动非但没有阻止契约的扩散,反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面对艾伦这个强大且冷酷的猎杀者,许多人类社群为了自保,为了復仇,或者仅仅是为了获得对抗他的力量,反而更加积极地寻求丘比的契约。
丘比的“业务”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因人类对生存和力量的渴望而变得异常“繁忙”。
一个被清除,十个新的站了起来。
艾伦很快发现了这种可怕的循环。
他像一个西西弗斯,耗尽心力推倒一块石头,却发现更多的石头从山顶滚落。
他清除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新的契约者诞生的速度。
人类的欲望、痛苦和对力量的渴望,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被丘比无限放大,成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契约之源。
更致命的是,他的这种“不问缘由只看结果”的极端手段,让他彻底失去了所有潜在的同情者和盟友。
墙外世界將他视为魔王,避之不及或群起而攻之。
而帕拉迪岛內部的伙伴,那些与他一同经歷过生死,曾將后背交予他的人得知之后,也无法认同这种波及无辜的滥杀行为。
他们看到了艾伦眼中日益增长的疯狂和冷漠,看到了他脚下那些本可以有不同命运的契约者的尸体。
信任在每一次“清除”中崩塌,隔阅变成了无法逾越的鸿沟。
他们试图阻止他,试图唤回那个过去的艾伦。
但面对的是一堵由决心和疲惫铸成的冰墙。
最终,艾伦发现自己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昔日的战友带著痛惜和决绝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墙外那些倖存的契约者和受害者,带著刻骨的仇恨向他发起围攻。
而他却要面对源源不断涌现的新魔法少女,来对他的復仇。
他的力量依然强大,但疲惫的灵魂、丧失的信念,以及腹背受敌的绝境,让他无法再次逆转乾坤。
倒下的瞬间,他仿佛看到了丘比那双无机质的眼睛,在高处冷漠地注视著。
这场围绕著它和它带来的力量而展开的一切,对它而言,只是又一次的能量收集和数据观测。
丘比那无感情的漠视甚至让艾伦感觉自己有些自惭形秽。
这一次,他又失败了。
不是输给了某个强大的敌人,而是输给了自己通往深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