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欧洲的零部件送来,准备齐全的方文开始了总装环节。
他和工人们一同操作,將车架固定在装配台上,先安装中轴和曲柄,调试链条的鬆紧度,確保蹬踏时没有卡顿;接著装上前后轮,校准轮圈与车架的间距,拧紧轴螺母时要用为此特製的扭矩扳手,按照规定的力矩操作——过松容易鬆动,过紧则会增加骑行阻力。
当第一辆军用自行车组装完成时,方文推著车走到室外的空地上,单手提起车架尾部,让前轮离地——整辆车的重量比普通自行车重 3公斤,但手感却很扎实。
他跨上车蹬了起来,车身在砂石路上平稳前行,即使碾过凸起的石块,抖动顛簸的车架也没有任何问题,剎车时车轮能迅速停稳,没有出现跑偏的情况。
看来效果还不错,再测试下载重。
方文招呼工人搬来装有石头的箱子,一个25公斤,两个箱子总重约 50公斤,他在车后座的货架放好两个箱子,再用绳索捆好。
隨后再次骑行测试,蹬踏的力度虽比空载时稍大,但时速仍能稳定在 8公里左右,车架的承重部位没有出现弯曲的跡象。
方文停下车,拍了拍车架上的深灰色漆面,嘴角终於露出笑意。
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军用自行车,耐造、能装、跑得稳,应该可以为华北平原上的军事行动服务。
现在零部件部分由缅北基地生產,部分从欧洲採购,已经符合生產需要的各种要素,隨即,跟进接管自行车生產业务的方守信,开始准备在仰光成立自行车组装生產线的事宜。
而这时,一队访客乘坐泰山航空的客机降落在仰光机场。
提前接到电报通知的方文,前往仰光接机。
仰光机场的停机坪上,螺旋桨逐渐停止转动,在发动机的轰鸣声消失后,舱门开启,飞机空乘服务员打开舱门,微笑道:“各位旅客,泰山航空亚洲国际航班仰光站已经抵达,在此下机的乘客请下机,其余乘客不要擅自离开,此处停靠三十分钟后会继续起飞,下一站是昆明。”
五名苏联军事技术考察代表团成员依次走下舷梯。
他们穿著立领便服,但为了表明自己身份,在胸口佩戴了印有镰刀锤子与五角星图案的徽章,袖口缝代表各自的標识(『空气动力研究所』『乌拉尔机械厂』『苏联科学院』)
领头的那位,袖口上没有標识,却主动与来接机的方文交谈。
“你好,我是本次军事技术考察交流团的团长瓦西里伊万诺夫。”
“欢迎你们的到来,我是方文。”
方文微笑迎接了五人苏联考察团,带著他们上了另一架飞机,直接飞往缅北基地。
方文在驾驶舱驾驶著飞机,龚修能站在驾驶舱门口守护。
而后面折叠座椅上,坐著五位苏联考察团成员。
对於这位喜欢自己驾驶飞机全世界到处飞的航空公司所有人,以及空中战斗英雄,苏联考察团的人也有所耳闻,他们在想如何在飞行途中藉机与方文交谈,打开这场军事考察的开局。
瓦西里伊万诺夫,並没有接近舱门,而是隔著龚修能出声道:“我们这次来,是为了你们的火箭弹发射技术,这件事上,我们五人和国內的技术专家都很好奇,你们明明是採用了我们的火箭弹,但没有相应的发射技术,为何可以做到那么好的射击效果?”
正在驾驶的方文回道:“这事不用著急,等到了地方再说,我保证这次的考察,会对我们双方都有益。在此之前,你能不能说下诺门坎发生的那场空战,我对此很感兴趣。”
瓦西里伊万诺夫回头看向一位考察团成员,让那人出面讲述诺门坎空战。
那人是空气动力研究所的,对空战中使用航空火箭弹进行齐射的过程描述的很详细,也给方文带来了一些航空火箭弹发射上面的小启发。
4个小时的飞行过去,飞机抵达缅北基地。
飞机降落挺稳后,方文带著五人苏联考察团前往基地招待所先行安顿,隨后带著他们前往火箭弹厂进行考察。
一行人进入泰山火箭弹厂中,看著一间间生產厂房,不同的设备正在运行著,持续不断的生產著火箭弹的各个部件。
空气动力研究所的代表,看著这些露出诧异表情。
他低声与其他伙伴交流。
“这些生產线和我们的不一样,採用的工艺流程也不是我们的,看起来,他们掌握了自己的火箭弹生產工艺。”
“既然他们都掌握了自己的生產工艺,为什么还那么多钱购买我们的呢?”
这个问题,成了五人共同的疑问。
为此,团长瓦西里主动问道:“方总经理,你们的火箭弹技术是不是来源於我们?”
“对。”方文实诚回应:“通过对你们的火箭弹逆向解构,我们了解了其中的结构和发射原理,並结合我们自己的火箭技术,进行了升级改造,这才有了现在的工业化生產车间。我之所以向你们展示这一切,是因为我知道你们也拥有类似的技术,双方都在一个起跑线上。”
瓦西里点头:“今年3月,我们的“共產国际”工厂就试製成功 bm-13-16型车载火箭炮样车。该系统以吉斯- 6卡车为底盘,搭载 8组工字型导轨发射架,可携带 16枚 m-13(132毫米)火箭弹。儘管发射时会產生巨大火光和烟雾,但测试表明其对集群目標的毁伤效果显著——16枚火箭弹可覆盖 400米宽、800米长的区域,瞬间倾泻 230千克高爆炸药。我们原本以为,这是个秘密,却没想到你们也实现了,还在实战中进行运用,抢在了我们前面。”
方文微笑:“我觉得这並没有什么,你们的技术也能用於实战。”
他如此肯定,是基於歷史,bm-13-16型车载火箭炮可是大名鼎鼎的喀秋莎火箭炮前身。
一个小时过后,他带著考察团参观完了整个工厂,时间也到了中午,该是吃饭的时候了。
方文带著考察团,前往基地招待所,在招待所食堂款待了他们。
一桌菜已经备好,几人入座。
考虑到苏联人的酒量,方文给他们准备了云南的高度白酒『力石酒』。
几杯白酒下肚,苏联人变得直爽起来,话也多了。
团长瓦西里在讚扬了白酒不错后,说明了他们此次来此考察的真正目的。
“我们研发火箭弹,是为了与德国的 150毫米“喷烟者”火箭炮抗衡,虽然他们的火箭炮口径更大,但我们在射程上比德国远,齐射密度上,我们是16管他们是6管也占据优势。不过,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而你们似乎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能否帮我们突破它。”
方文奇道:“什么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