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两家她倒是投入不小,成了能在董事会上有一个座位的人。
不过娄晓娥清楚,后两家公司投入进去的钱,都是四九城这边的,她只是暂时代持。
并且按照四九城这边给她的指示,就是后两家公司的股票,只要有人想卖,娄晓娥就可以不经请示,直接钱买。
毕竟这两家企业,垄断了港岛的电力行业。
如果能成为里面的大股东,那也就等于在间接上控制了港岛的民生了。
要知道,这个上面的影响,咱们一直在做。
六十年代,港岛缺水,就是内地修建了东深工程给港岛供水。
事实上,也就是港岛解决了稳定供水的问题,才为日后成为国际化金融中心打下了基础。
就是到新世纪后23年,东深工程仍然承担了港岛百分之七十的淡水供应。
也就是说,其实从六十年代开始,港岛的水龙头,就已经握在了内地手上。
后世那么多小丑跳啊跳的,可是它们从来没搞清,港岛离开了内地,真的是活都活不了。
而现在四九城通过娄晓娥,可能还有别人,又在慢慢的渗入电力供应行业。
这不光是为了掌控港岛,还有守护港岛的意思。
毕竟港岛是咱们自家的孩子,虽然前些年咱们穷,这个孩子被人家抢去了。
但谁生的孩子谁疼,四九城这边也不敢保证,将来要是收回港岛的时候,那些洋鬼子会不会闹什么幺蛾子。
而守住了水电两条线,至少就守护了港岛现在八百万老百姓的生活供应。
就是这么简单。
其他几个地产公司,娄晓娥也各自投了一点。
可以说港岛股市不到二十家蓝筹股公司,娄晓娥现在都成了股东之一。
但她在股市上出去的钱,只有两亿港币,不到四千万美刀。
这与娄晓娥一开始宣扬的投入五亿救市,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
娄晓娥肯定不会把所有的钱,一次性全部投入进去。
事实上,在娄晓娥投入两亿港币后,港岛股市的大盘,就开始慢慢企稳了。
她的振臂一呼,她的真金白银,形成的宣传效应,那是把十数亿迟疑不决的资金,留在了港岛股市。
剩下的钱,娄晓娥更多的瞄准了实体行业。
首先就是钱买楼盘。
几家银行手里,有大量优质的商业楼盘项目。
都是资金链断裂,那些老板或者破产,或者抵押给银行的。
娄晓娥在那几家银行入股一千万,其实也就是交的投名状。
想要跟洋鬼子做生意,那必然要跟洋鬼子成为自己人。
要是以前,娄晓娥可能还会迟疑一下。
毕竟她身后的靠山四九城,在咱们回大家庭之前,跟那些洋鬼子相当不对付。
但现在这个顾虑基本上没了。
说白了,她就是一个跟内地关系好一点的商人而已。
有些核心利益,就算洋鬼子给她再多的钱,她也不会出卖给洋鬼子。
而这些事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所以人家洋鬼子,也就只需要她在表面上,露出些许善意。
至少让外人看来,娄晓娥跟它们的利益是一体的。
太平绅士是诱饵,一些优质的商业楼盘,也是诱饵。(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