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沙门岛海峡这个地方,恰好是水深非常浅的位置,这一带是后世的庙岛列岛,海底地形本就隆起形成岛链,哪怕没有岛的位置也特别浅。
而且因为海底地形的逼仄,船队在通过海峡时,其实只有很小一段宽度可以选为航道,但凡往两侧多偏一些,就容易触礁搁浅。
不管怎么说,梁山军算是在此放开手脚赌了一把。
可惜,这一切依然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赵子称早在战前,就在今日参与追击的海船上,装设了一些可以临时架设、又临时收拢的拖网。
形状类似于后世舰艇的防鱼雷网,可以用大量撑杆撑在船两侧,伸出船舷数尺甚至一丈多的距离。
遇到火船撞上来,直接就能撑住,就算撑不住,也能极大缓冲对方的冲力,让纵火效果大减。而且只要稍稍撑住一阵子,船上的士兵们就能及时赶过来,然后用狼筅也好、长枪也好,或者是双钩枪/十文字枪之类的武器,把火船顶住。
赵子称之前在江南作战时,搞鸳鸯阵训练,为了打山地战破方腊,可是准备了不少狼筅。
到了北方之后,因为没有山地战环境了,经典的鸳鸯阵也没了用武之地,狼筅手都要改钩镰枪手/双钩枪手用于破骑,大量狼筅库存多出来也没处用。
赵子称便废物利用带了一批来用于水战,正好学安史之乱时李光弼用长竹竿撑火船防火攻。
而赵子称搞的“防鱼雷网”,所用的显然还不是普通渔网,而是流刺拖网,渔网的节点上有缠绕着各种廉价的尖刺蒺藜等物。
具体也无需赘述,两年半前他在镇江之战时,与石生、陆行儿的海沙帮、巨鲸帮水匪厮杀,保护石纲时,就用过此物击杀过一批潜水凿船的水匪。
所以赵子称的人用这些东西都有经验了,尤其这次带领水军出战,军中还有一批老兵,正是当年跟随赵子称参加过镇江之战的慕容家家丁。
宋江的梁山军,作为山东盗贼,要跟江南来的水军比水性,本来就是天然占据劣势的。别看水浒传里把阮氏兄弟的水性写得很强,其实更多是对梁山泊地理的熟悉。离开了水泊,换一个水文环境,甚至是到了海里,这些人的实力至少被封印一大半。
倒是张顺这样的水军头目,作为江淮人,哪怕到了海战环境,也还能有所作为,地形适应性比较强。
此时此刻,一番惨烈而没什么悬念的厮杀后,阮氏兄弟就纷纷吃瘪,伤亡颇重。
一堆纵火小船,全都被“防鱼雷网”的缓冲网住了,随后被大量狼筅撑开,根本没能撞到官军的大沙船。
还有一些凿船的水鬼小队,惨死在流刺拖网之下,被铁蒺藜扎得浑身鲜血淋漓,仍然试图割开拖网反抗的,也会被渔网拖回来后乱枪刺死。
如是一边倒地杀戮了一番之后,负责断后偷袭的梁山军小船队,终于扛不住出现了崩溃。
大批水兵士气涣散,放弃抵抗向官军投降。
……
“大哥!阮家兄弟完了!咱又折损了几千人马!”
“官军的势头根本挡不住!为今之计,只有跑了!”
“可是,又能往何处跑?”
听说后军阻击水军再次惨遭歼灭,命运下场跟之前的骑兵部队差不多,宋江整个人精气神都快被抽干了,只是无力地瘫坐在战船甲板上。
吴加亮也没有办法,只好劝他先往登州最东边继续逃亡,走一步看一步,再搜集物资和补给,抓人补充人手、寻找向导。
等绕过山东半岛最东端,再考虑下一步究竟是南下,还是如何。
但吴加亮也知道,南下未必能找到活路,官军的水军实在是太强了。
宋江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最后还真就在登州附近补给了一番,抓了一些当地渔民,裹挟为向导。
最后,在登州本地那些同情宋江的向导指点下,宋江真就下定决心,东渡三百里,逃亡高丽国!
千万别高估山东半岛尖端前往高丽的航程,其实也就三百里。
如果对三百里这个距离没什么概念的,可以这样换算一下:从山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县、以及蓬莱县对岸的沙门岛,沿岸航行到半岛最东端的登州文登县、后世的威海卫,差不多也是三百里。
所以要航渡到朝鲜半岛,航程就只等于从蓬莱到威海这点路。只要有胆子,敢往着正东方直航,又不遇到风浪,还是可以做到的。
宋江虽然没有跨海航行过,但是被赵子称追得走投无路,连战连败,也只好铤而走险了。
最终宋江一行经历了千难万险,路上又折损、走散了两成左右的战船和人手,最后在高丽国的瓮津半岛登陆时,人数已经不足一万五千人,总船只数也已经不足一百条。
赵子称在确认宋江逃去高丽国后,也就放弃了继续立刻追击。
他知道这时候没有必要再逼太紧了,因为高丽王肯定会跟宋江起冲突的。赵子称没道理去跟高丽人一起联手杀汉人,所以还不如让宋江放开手脚,先给高丽王添点堵。
赵子称下一步要注意的,是如何和呼延庆这个“海上之盟遣金副使”合谋,
一边通报宋江已经被基本消灭、或许只剩下零星逃散的“梁山余孽海盗”,盘踞在包括沙门岛在内的一些沿海小岛上,需要点时间慢慢彻底肃清,但绝对不会再对朝廷构成明显威胁。
另一边,也要择机秘奏朝廷,说高丽国破坏宋金盟约、以高丽水军隔绝海道、暗中与辽国勾结。
整个过程或许会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慢慢运作,宣和三年冬天肯定是不会有结果了。
趁着冬天这几个月,赵子称正好在登莱之地继续种田搞建设,为来年的计划铺路。到了山东半岛后,朝廷对赵子称的监视明显弱了不少,也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去隐藏自己的实力。
将来如果能追杀宋江登陆到高丽国,那就更是隔着一个海,陆上则隔着一个金国。只要朝廷没有掌握海军,未来赵佶皇帝老儿绝对无法知道他那个侄儿在海外敌后到底做了多大的事情、埋了多大的布局。
——
ps:最后打宋江的水战稍微有点流水账,但也是为了尽快过掉这一块剧情,尽快换地图。
主要打方腊可以细写,但打宋江实在没什么可细写的,毕竟不是纯水浒背景小说。历史上宋江比方腊弱不少,二来马上要童贯伐辽、靖康之耻,我也不想多写汉人内战。
给宋江一个在高丽为国出力的机会,也给主角一个养寇自重的契机。反而后续在金国背后埋钉子的剧情可能会写得稍微详细一些。
就这样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