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栀子野
贺兰家祖地,栀子野。
此时正是栀子的最佳期,栀子向来香气扑鼻,即便贺兰尚乐坐在马车上也闻到这股浓烈到有点庸俗的芬芳。他拨开窗帘,看着外面漫山遍野的栀子在风中摇曳,强忍住打喷嚏的冲动。
农们远远看到马车上的贺兰旗帜就跪倒在道路两侧,照顾这片原野的农足足有近千名,里面甚至有十多位配备种植信物的信使作为农总管。正是有他们的精心照料,这片野才能无视四季节气全年繁似锦。
当马车靠近碉堡门口,闸门里面的机关立刻哗啦啦转动升起,管家早已恭候多时,上前扶贺兰尚乐下马车。
“老祖宗最近心情如何?”
“一如既往,但午饭吃得少了些许。”
“不合胃口?”贺兰尚乐心里一紧。
“厨娘那边已经变过许多样,都是老祖宗以前喜欢吃的。”管家压低声音说道:“往年也有这种时候,短则一月长则一季,或许只是偶尔的变化。”
贺兰尚乐沉吟片刻,“这样吧,停掉上午和晚上的灵玉挖掘,看能不能改善,如果还是没有改善,就干脆将灵玉挖掘彻底停掉。老祖宗的身体最重要,其他事都能放一放。”
“是,我这就派人去喊停。”管家说道:“还是按惯例先沐浴更衣吗?”
“不必,这次有急事。”贺兰尚乐走了两步又停下来:“沐浴不必了,只换衣服吧。”
管家早有准备,为贺兰尚乐准备的衣物都已经放在柜里熏了许久,贺兰尚乐一穿上就感觉香不停往鼻子里冲,但他好歹是三转信使,稍微运转气血就压住了种种不适。
门外已经有四名身强体壮的仆人在等候,贺兰尚乐过去坐在轿子上,仆人将轿子抬起来穿过碉堡。
倒不是贺兰尚乐连路都懒得走,而是碉堡依山而建,距离秘境门口需要爬好一段路,这个天气虽然还算凉快,但他若是自己走路难免会出几分汗,汗臭与香混合在一起会格外明显,能避免就尽量避免。
穿过三重闸门,贺兰尚乐来到时时刻刻都有数十名持弩家丁警戒的瓮城里,瓮城正中央是一座寺庙,寺庙门口浮现出浅绿色的漩涡。
这里正是贺兰家执掌的四转秘境,山中庙。
贺兰尚乐深吸一口气,自己徒步踏入秘境大门。
进入秘境后景色大变,警戒森严的碉堡消失不见,只有遮天蔽日的密林。据说这就是外面栀子野百年前的原貌,这个地方本来就不适合人群聚居,距离水源太远,山路复杂地形崎岖,是贺兰家费近百年功夫才将这里经营成世外桃源。
从外面看秘境内部虽然是寺庙模样,但里面早已大变样,变成一座辽阔精致的村落。是的,精致,虽然大多数都是就地取材的木屋,但每一间都匠心独运,朴素不失雅致,连家具都兼具实用与美观,甚至不会出现毛边。
为了实现这种效果,大概有八百名木匠在碉堡里随时待命,每一次秘境重置他们就会在五天之内将寺庙重建成如今的模样,而这些工匠贺兰家已经养了数十年了。
“大伯!”
“大舅!”
“姑丈!”
看到有人进来,村子里的小孩立刻涌上来自吱吱喳喳,贺兰尚乐早有准备,口袋里的零嘴不一会儿就被他们分完。看着他们吵闹追逐,贺兰尚乐最近因为政局变动而产生的烦闷也消散许多,感觉自己又年轻了几岁。
贺兰家的子孙在五岁到十二岁这个阶段,都会强制送入山中庙长住,由各位师长教导知识、指导练武、培养习惯,一年只能回去一个月,而且还不能是中秋元旦这种团圆的节日,不能一下子走空一半人,不能带仆人进来伺候,连衣服都要自己洗……
虽然规矩多到对这些孩子近乎苛刻的程度,但几乎没有人会拒绝送孩子进来,甚至连贺兰家的亲戚都会主动将孩子送进来。大家都看出这种环境对孩子的好处:一群孩子从小共同生活七年,大概率会成为铁杆朋友,是可以依靠的人脉。
更何况,贺兰家的教学方针也不错,跟其他六柱国相比,贺兰家的纨绔劣迹处于中下游水平。即便勋贵们不怕子孙作恶,但如果有乖巧正直的子孙,谁愿意自己孩子到处为非作歹?
但就算有上述原因,让孩子离开自己七年,对大多数父母来说都是很难接受的。他们之所以心甘情愿,是怀着更大的期望——期望孩子能获得老祖宗的垂青。
贺兰尚乐穿过村子,每一口呼吸都感觉将灵气深深吸进体内,这并不是错觉,而是四转秘境共有的特性:灵气浓郁得可以直接吸收。大概在这里打坐一个时辰,他就能将自己的灵力全部回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