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明王十指枪,武道各千秋
西明池,自然是位於御苑的西侧。
这里遍植奇珍异草,茂林修竹,用小石板铺成的路径,曲折於草地树林之间,尽显幽情。
但池子周边这片地界,用碎石砌了一圈灰白矮堤。
树木难以在这里生长,便无阴影,池底又有活水,水质清澈,显得这块地方格外明净。
水中虽有荷,数量却也不多,仅遥遥几枝出水,聘聘婷婷。
鲤鱼,寿龟,荷叶中的小青蛙,都是如此,为数不多,才更显得景致优美。
楚天舒站在矮堤之上,看向池中。
以他的目力,足以直视水底。
池底除了细小的水草,显得有点杂乱无章,別的,就算是那些石块摆放的位置,似乎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很有美感。
三百多个槐木雕成的小像,个个都只有婴儿拳头大小。
就这么分布在池底岩石之间,或高或低,错落有致。
郑家祖上原本是唐人,到郑回那一代,才被南詔兵马掠到南詔国来。
那时郑回的老母,带了老家的槐树种来,在南詔国內,逐渐长成一棵大树,其老母病逝后,郑回也悉心照料。
槐树本来有聚阴之效,这棵树经歷两代人,寄託乡土情思,所聚阴气,清而不杂,不但不再伤人,反而隱有养神之效。
郑回本身也是一个高手,想必是他年老之后,与槐树气息呼应更深,这才有人死树亡,一同归寂的事情。
如此说来,这棵树也几乎可以说得上是风散神隱,寿终正寢。
精纯阴气,全凝於木质之中,有章有法,节节不乱。
因此木质沉重,入水直沉到底。
而郑天长用这块木料雕刻出来的小像,则惟妙惟肖,极度传神,非常能凸显拳法意境。
池底低洼处的木雕,大多作出桩功姿態。
有的身上只穿犊鼻裤,双足內扣,拧转如麻,筋肉线条如钢丝般拧紧。
有的平趴在地,鼻尖离地不远,双臂极力张开,仅以两根尾指,点在身侧的地面,支撑整个身体。
有的身体曲转成环,以腹部触地,后腰上还放有一块岩石。
还有的身上捆紧了铁链,链条长度都与木雕动作,恰好相容。
小木雕上,还有红线勾出的一个个硃砂箭头,以粗细深浅,来提示体內运劲的差异。
这些练桩功的小木雕,哪怕身体已经显得十分苦痛,脸上神態却被刻得非常安閒。
而那些处於池底平坦处的木雕,则个个拧眉怒目。
抓拳踢腿,手刀掌枪,虽是小巧木雕,一股杀意几乎透体而出,身上的硃砂线条,格外深刻。
至於那些处於高处岩石上的木雕,则多为宽袍大袖,很难看出身上的筋肉动態,身形刻画,十分殊胜。
有的单足点地,似欲乘风,有的面上悲苦,眼角竟有泪滴,有的却露出癲狂般的笑容,还有的目光熠熠,傲然微笑。
也就是在这些高处的小木雕上,背面刻有大量武典经文。
楚天舒在岸边伸手虚抓。
那些坐落在岩石高处的小木雕,全都徐徐升起,破水而出。
不管原本体態如何,它们升上水面的时候,已全部转变为背朝楚天舒。
让木雕背部的经文一字排开,展现在楚天舒面前。
“天香妙舞,明王在手,劲发九天风,搅动三江水……”
这套拳谱,名叫《雨疏风骤明王指枪》!
拳法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专门用来打熬力气,运劲炼体的桩功。
二是专门用来搏战廝杀的招法。
第三个部分,则是专门用来衝击素王境界,以及彻底踏入素王境界之后,才能使用的招数。
也就是最上层那些木雕所代表的內容。
心血武道发展至今,万国流派虽各有缘起,所琢磨的,却无外乎是拳法心境和肉身劲力。
拳法心境,重在內修,也还罢了,肉身劲力的发挥,却跟外物有著很大的牵扯。
同一个人,用擅长斩铁的劲力,去水下战斗,就未必是合適的选择。
用足以震塌楼阁的腿脚,去面对一个以针为武器的高手,甚至可能反中陷阱。
武道尚且粗浅时,已经有刚劲、柔劲、渗透劲,等等差异。
最近百年里,万齐放,天下武人,不断深入拓展,揣摩物性。
更是把发力之法,扩张升华成了一座浩如烟海的大宝库。
他们发挥狂想,经歷实证,力求能够把天地万物,世间存在的任何因素,都变成自己最强力的武器。
把敌人身躯所淬链出的一切物性,瞭然於胸,用最低限度的力量,就能在弹指间將其灭杀成灰,万劫不復。
但是,每一代人,精力终究还有其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