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生死不从于天,如此方是一名成熟的君主。
牛焱的表现。
已然有了一个成熟君主模样。
这让猕猴王欣慰不已,觉得自己长兄后继有人。
……
牛焱和猕猴王的谈话。
唐僧自然不知晓。
此时,他拿着手里的卷宗,眉头紧紧皱成一团。
“师傅,这案子如何,莫非真的是那城隍神欺压百姓,是一方恶神?”
一旁的孙悟空见唐僧皱眉,当即煞有其事问道。
事实上。
在火云国丞相王伦拿出案宗的瞬间。
孙悟空三人就已经知晓了这“凡人状告庙祝和城隍神案”的大致情况,他这般询问,也只是故作不知罢了。
唐僧摇头叹道:“不瞒悟空,那城隍神善恶与否,为师并不清楚,只是从这案宗上来看,此案似乎跟城隍神并没有太大关系。”
“按照卷宗描述,那位叫张小凡的施主,也不过是因为妻女病逝,从而迁怒于城隍庙的庙祝和炎火城的城隍神罢了。”
“只不过判案的官员也有自己的道理。”
“那官员认为,张施主一家因为城隍庙祝之言,诚心供奉城隍神三十余年,年年奉香礼敬,结果遇到灾厄后,未能获得城隍神庇护和拯救,实属不该。”
“当然,也有官员认为,城隍神并没有亲口承诺过会庇护张施主一家,张施主一家供奉城隍神也是自愿,如今遭受灾厄后,未能获得城隍神庇护和拯救,也不能怪城隍神。”
唐僧说到这里,也是眉头紧紧皱成一团。
因为从案宗来看,双方都有着自己的道理,很难说清谁对谁错。
凡人信徒认为,自己因为神灵庙祝的劝说,诚心诚意供奉神灵三十年,结果遇到灾厄,却不能获得神灵庇护和拯救,以至于自己妻女接连病逝。
这样的神灵供之何用?
那神灵庙祝难道不是骗子,不应该将自己这些年来供奉神灵的香火钱全都还回来吗?
甚至那凡人张小凡还不断劝告大家,让大家不要再供奉神灵,并以自己举例,说这漫天神佛不过是泥胎木像,根本就不值得供奉。
而城隍庙祝也觉得自己很冤枉。
因为供奉神灵讲究心诚则灵,庙祝认为张小凡一家未能获得城隍神庇护和拯救,无疑是因为内心不诚的缘故。
如今出了事就责怪神灵没有庇护和拯救,这显然是没有道理的。
“徒儿们,觉得此事是谁之过,又该如何审理此案?”
唐僧将卷宗上记载的案情讲述给孙悟空三人之后,也是愁眉不展问道。
事实上。
在唐僧的心底,是认为张小凡不对的。
因为在他看来,凡人供奉神灵,就跟他供奉佛祖一样,讲究的就是一个心诚则灵,自己妻女遭遇灾厄,也是福薄,哪能怪的了城隍神?
但张小凡的供词也很有说服力。
自己一家,当初之所以会供奉城隍神,也是因为城隍庙祝告诉他城隍神会庇护百姓,能够消灾祈福,所以才诚心供奉三十多年,年年上香礼敬。
如今自己一家遭受灾难,城隍神却无动于衷,这不是欺骗吗?
所以他才会将炎火城城隍庙的庙祝,乃至是城隍神一同告到官府,想要讨回自己这些年供奉城隍神的香火钱。
城隍神没错。
难道张小凡就有错吗?
似乎也没有错啊!
唐僧心念万千,难以分清此案究竟是谁对谁错,只能期盼着看向自己的三个徒儿,希望他们能帮自己拿一个主意。
“这事情不是明摆着吗?”
“按照我老猪的意思,就是这城隍神的问题,身为神灵,享受众生供奉就应该为庇护一方,为信徒们消灾祈福,哪有干吃香火,不做事的道理?”
“所以我认为这凡人没错,此事就是那城隍神的问题。”
猪八戒冷笑着说道,认为此事是城隍神之过。
一旁的沙僧却是有不同见解,摇头道:“二师兄此言差矣,神灵享受众生供奉,需要庇护一方不错,但是像城隍神这样的小神终究是法力有限,又如何能庇护到所有人?”
“更不要说,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常态,尤其是生死之事,更是早就有在生死簿中天定,城隍神就算再庇护信徒,也不可能违背生死之天命。”
“所以我认为此事怪不得城隍神,因为城隍神也没有亲口承诺说会庇护张小凡一家,最多是庙祝之错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