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此。
常茂就不再多言了,毕竟该说的都已经说了。
“我们的确没有证据,允熥也没有证据,只是凭借一个感觉。”
“当初允熥从出生后就是被雄英带着的,他们兄弟血脉相连,更是有着十分深厚的情谊,我相信这一份情谊也是让允熥认定的关键。”
“所以……”
蓝玉表情严肃,定定的看着常茂:“允熥给我提出了一个法子,只是这个法子有些冒险,但相比于所得所获,确定朱应是不是雄英,确定允熥说的话是不是真话,这个法子就可以做到。”
“什么法子?”朱允熥立刻追问道。
“去孝陵,刨开雄英的墓。”蓝玉沉声道。
话音一落。
常茂呆愕了。
就与之前蓝玉听到朱允熥说出这个刨坟的方法时一样,完全惊愕了。
“大舅,你疯了吧!”
常茂有些欲哭无泪的说道。
“我没疯,我相信允熥。”
“这,值得我们去赌一把。”
“如果雄英真的还活着,我们家族的未来就将昌盛百年。”蓝玉正色说道。
这。
也是蓝玉此番改变注意,相信朱允熥的根本。
虽说结果虚妄渺茫,但一旦是真的,那他们能够得到的益处就真的太大了。
朱标临朝,未来朱雄英临朝。
家族百年昌盛啊!
这谁能拒绝?
“我真的不知道大舅你怎么想的。”
“就凭允熥一个感觉,你竟然就要去孝陵刨坟,这可是比在皇上面前提起雄英的罪更大。”
“要不,你今天就当没有来过我府上成不?”常茂试探着说道。
显然,他是真的怕了。
此番蓝玉如此谨慎行事,只怕是真的动了去刨坟的念头,这要是真的被拖着一起去,要是被发现了,就算是不死也要脱层皮。
“不成。”
看着常茂这害怕的样子,蓝玉反倒是笑了,直接站起来,一拍常茂的肩膀,然后非常亲切的道:“虽说古语是上阵父子兵,但你这小子是我这个做舅舅的看着长大的,我们感情形同父子,所以这一次就让我们一起去,最为稳妥。”
“还有,你家老三不是就在孝陵当差吗?”
“这种事情,让他稍微放开一个口子,我们到时候趁夜悄悄潜进去就行,绝对不惊动任何人。”
看着蓝玉已经计划好了。
常茂也很清楚,这一次是真的逃不过了:“大舅,你真的决定去刨坟?万一不是呢?”
“万一是呢?”
“哪怕机会十分渺茫,可允熥既然提及了,那我也必须要去试试,毕竟我们也没有选择了。”
“如果雄英真的还活着,我们两家皆大欢喜!”
“如果真的是允熥感觉错了,那就当卖给允熥一个面子了,毕竟未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力培养允熥,不然真的让吕氏那个贱妾得逞了,让那个庶子上位了,我们都别想活,家族也休想保全,其中的利害你应该清楚。”蓝玉无比严肃的道,根本没有半分玩笑。
常茂沉默一刻,在经过了一阵复杂的心理斗争后,最终也是点了点头:“大舅你说得对,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了。”
“这一次就当全了允熥一个心愿吧。”
“这么多年了,允熥那么懦弱或许就是因为雄英走了,他也失去了庇护,如果让他抱着这一个希望在,他永远都无法成长。”
“就让我们去探一番,断了允熥的小儿之心,振作起来。”常茂沉声道。
“好。”
“明天你暗中派人去知会常森,让他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支开孝陵的守卫,有了具体的计划后,我们再动身。”蓝玉说道。
“那大舅。”
“这种事情肯定只能晚上才能动手,可应天到了晚上就关了城门,就算是我们出城也会记录,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这就麻烦了。”常茂想了想,提醒道。
“我已经想好了。”
“明天我们说要出城打猎放松一番,正好赶上了晚上,就在外扎营休息了。”
“如今我们可是得到了皇上赐予了休沐之期,不会有任何人怀疑的。”蓝玉笑了笑,一脸的自信。
在府上沉思的那三个时辰,蓝玉可是已经想了很久了。
“大舅高明。”常茂当即竖起大拇指来。
……
朱府!
前院的一个凉亭里。
朱文熙正端坐其中,提着笔正在写着字。
而在他的身边还坐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衣袍并不整洁,此刻正提着一壶酒,十分开怀的饮用着。
“先生。”
“酒有那么好喝吗?”
“每次先生都要喝一壶酒。”
朱文熙一边写着字,一边好奇的问道。
“学而静,心方明。”
“写字的时候切记不可一心二用。”
这个被称之为先生的男子头也没有回,老气横秋的对着朱文熙道。
他,正是林福重金给朱文熙请来的先生,更是南孔名义上的嫡子,孔议。
“先生又在糊弄我,先生说不可一心二用,那你喝着酒教我岂不是一心二用?”朱文熙抬起头,眼中闪过一道玩味之意。
一听这。
孔议对于这反驳只是一笑,也没有那种严苛先生直接就拿板子来教训什么,而是十分平静的道:“怎么?你这小子难道要我每天拿着板子在你身后盯着你,整天知乎者也?”
“别别别,先生你还是就这样吧,我不喜欢太古板的,先生你是最厉害的。”朱文熙立刻怕了的回道。
“文熙啊。”
“习文断字,这是读书的根本。”
“礼义廉耻,道德伦理,方为华夏万世之传承。”
“不过,你可知道明悟何最为重要?”孔议放下酒壶,忽然转过头看着朱文熙的问道。
听到这个提问,朱文熙带着一种思索之意,在沉思了片刻后,回道:“道德?”
“不。”
孔议摇了摇头,面带微笑。
“难道是礼义?”朱文熙又问道。
“不是。”孔议又摇了摇头。
朱文熙一脸困惑:“那是什么最为重要?还请先生赐教。”
说着。
朱文熙一幅求知的样子,躬身对着孔议一拜。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