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科幻小说 > 科技入侵现代 > 第253章 顶级外援

只是没想到陈杰来了一句:“同济干了!”

金利傻眼了:“不是,老陈,这你们都干啊?

我看抖音上没说错啊!”

陈杰知道金利的潜台词是什么,也知道抖音是什么,对方微信上转发给他,一个调侃同济学生的短视频,说同济土木立校,天生牛马。

“我们同济愿意。”他再次强调。

毕竟在他看来,去车间当工人,那也是履历,不体面归不体面,土木去中建不更不体面么?

去车间一线谁说就一定不好了?

有比没有好。

林中清看了他一眼,点头道:“老陈,好,没问题。”

金利连忙问道:“那我们呢?”

林中清坚持道:“我回去商量一下。”

也就是现在,等到半年载人航天和太空对接都实现了。

复旦的学生再想来车间当工人,都已经没有名额了。

压根不需要实习生了。

这都无法妨碍林燃继续在推进工作。

发射个燃烧一号,这才哪到哪。

才刚开始呢。

“诶,教授来了,请坐请坐。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申海科投投资了阿波罗科技之后,宋南平就从申海科投投资部部长调入到阿波罗科技来担任ceo了,负责日常事务管理。

林燃则是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

林燃很欣赏对方,因为对方做事很有规矩,把企业管理的井井有条。

整个架构、人员、财务在宋南平手上很有秩序。

这对一个蜂群结构的企业来说非常有必要。

林燃觉得自己是蜂王,而宋南平就是让蜂群保持秩序的蜂巢,风格和他在nasa时候的助理休·德莱登很像。

“老宋,什么好消息?”林燃说。

“华国航天那边给回复了,f-1和j-1他们愿意立项。”宋南平说道。

林燃点了点头,“这是一个好消息,既然这样,那后续我就很少时间在申海,这两款发动机的制造我必须现场盯着。

老宋,申海这边就需要你多费心了。”

发动机是重中之重。

尤其复刻土星五号,尽管是复刻,土星五号只有5台f-1并联。

但这毕竟是土星五,单个发动机的海平面推力就有足足150万磅力,约合680.39吨。

这是什么概念。

五台并联,一台要是没搞好,五台发动机的火力不平衡太容易出问题了。

而且华国复刻,从技术上也有很多技术关键点需要林燃亲自在现场盯着。

这是他们事先就说好了的,宋南平点了点头:“林总,我会帮你管好这边的。”

林燃说:“包括一些进度方面的把控,线上会议。

现在公司账面上有钱了,该从外包转正式员工就转,这些钱就不用省。

对于一些实习表现好的同学,可以提前预定下来。

从长期来看,我们起码要发展成一家拥有数万人的企业,现在就要筛选出好苗子。

另外你知道我的要求。”

宋南平说:“当然知道,执行力是第一位。”

蜂群就是这样。

林燃说:“那我就放心了。”

宋南平接着说:“林总,最后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有人要见您。

您最好提前准备一下,我们五点钟出发,您需要陪他吃个晚饭。

五点会有车准时在楼下来接您。”

宋南平没问你去不去,语气很客气,但内容却全是不能拒绝。

林燃大概猜到了是谁。

在申海地界。

这么说,华盛顿的权力是来自位置,你不在那个位置了,你就得去企业捞钱了,这也是所谓政商旋转门。

但燕京不是。

燕京的权力是来自人。

只要人在,哪怕人没有任何位置,他的权力也是有位置的人所无法比拟的。

“好,我知道了。”林燃点了点头。

宋南平接着说道:“林总,如果您这次面试表现得好,后续我们能少很多麻烦。”

林燃咧嘴笑了笑:“我知道了,是不是有人提出要让我们上交我们的仿真模拟方法?”

宋南平欲言又止。

林燃挥了挥手,“好,知道了,你去忙吧。”

林燃是老申海。

不是老申海人,但大学四年在这念的,申海很多地方他都去过。

大名鼎鼎的衡山宾馆他自然知道,边上就是衡山公园,复旦的枫林校区离这就一条街的距离。

申海最好的华山,华东和中山医院都很近。

但他此前从来不知道,这地方居然还有一个院子,从外表看上去是衡山宾馆的一部分,但却有独立出入口。

有种闹中取静的感觉。

“林教授,果然年轻有为,我听说过你,你们这次火箭发射成功我全程看了直播,半年就搞定了多发动机并联,非常的amazing!

我很高兴,想当面听听你的故事。”

对方声音很小,但林燃依然能听出对方的激动。

“从技术角度出发并不难,七台发动机而已。

阿美莉卡的星舰都要33台梅林发动机并联,我们这才哪到哪。”

林燃很淡定,压根就不激动。

毕竟60年代,谁没见过。

现在见到名人,也无非内心有种啊,原来是他的感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毕竟多发动机并联的共振一直都是很大的问题。

当年他们给我汇报的时候,说v1导弹采用衰减的方式进行减震,为了减轻重量发展出了主动减震技术。

主动减震就是在连接火箭发动机的连杆上,安装一个双向作用的短距活塞。通过旋转阀门,控制液压交替作用在活塞两端,液压的大小通过调压机构控制,产生的作用力和发动机振动的频率相同,相位相反,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说我们的导弹也要研发类似的技术。”

对方的精神很好,尤其在谈到技术细节的时候,对于很多年前听过的报告都信手拈来。

林燃点头道:“您说的没错。

当多台火箭发动机并联的时候,如果旁边的发动机振动频率相同,相位相同,这个减震系统就成了旁边这台发动机的振动来源。

为了减小影响发动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老美当年的土星五号火箭为了让发动机的间距更大,采用了发动机外移设计。

n1火箭第一级也是采用了上小下大的设计,保证内圈发动机和外圈发动机足够的距离,不过相邻的发动机距离仍然很近。

不过我们暂时还不涉及到要用主动减震来规避共振。

结构设计在当前阶段足够了。”

对方兴致勃勃的和他讨论了很久的技术问题。

然后问道:“林教授,你们今年真的能完成登月吗?

这是我一个老人家最关心的事情。”

林燃点了点头:“我觉得我们可以。

今年7月我们会完成第一次载人航天,8月完成第一次的空中握手。

9月把探测器送上太空,预计在12月登月。”

林燃指着墙壁上挂着的日历说道。

最后他说:

“具体可不可以,它有很多因素决定的。

但我有十足的把握。”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