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忌,公子且勿蹈覆辙!”
曹丕闻言也是如卸料器一般。
愁绪满怀道:
“我这也不过是一时情急。”
“纵然请战,父王亦不会允。”
“其心意已决,要用子文。”司马懿此时却是追问道:
“群臣意见若何?”
曹丕闻言更是一脸丧气道:
“钟寺卿等人表面言子文无领兵之历。”
“实则忧虑与吾相同,二子争锋,非国之福。”
“不过父王虽未明诏,调兵之举已始。”
“恐怕明日便要诏群臣定议。”
“既然如此,我又何需多想?”
“父王心意已决,谁敢出言反对?”
司马懿闻言,却是嘴角微翘道:
“公子误会了,魏王之意非让群臣思考。”
“而是有意让您深思。”
“今日,您尚未表立场吧?”
曹丕闻言也是一脸愕然。
他当时进退维谷,的确未曾明确表态。
司马懿见状,也是笑着说道:
“您当时沉默不言即是有异议。”
“这如何能令魏王满意?”
“他这是希望您在思考一番后。”
“明日能在朝堂上公开支持他的决议!”
曹丕心生苦涩。
自己父亲以手足施压,还要迫使他主动站出来支持。
唉,做曹家的这长子实在不易啊!
正在曹丕苦恼之际,门卫却是前来禀报。
有客登门拜访!
曹丕闻言眉头微蹙,语气坚定:
“本公子今日概不见客。”
然而,门卫的神色中透露出一抹异样,似乎来者不凡。
这份好奇心最终战胜了曹丕的不耐。
令他复而追问道:“来者究竟是何人?”
门卫见状也是连忙道:“来人乃是杨主簿。”
“咦?!”在座三人闻言纷纷面面相觑,满腹狐疑。
杨修?他此时前来拜访目的何在?
曹丕不由得站起身,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
“杨德祖不请自来,此事倒是颇富趣味。”
“本公子倒要瞧瞧他所为何来……开门迎客!”
杨修与曹植交情匪浅,此时人尽皆知。
昔日曹操考验二子,杨修屡次暗助曹植。
甚至撰写教条十则,由此与曹丕结下了难解之仇。
如今曹植失势被圈禁在封地。
杨修却前来拜访他这个老对头。
这人曹丕内心对杨修的来意充满了好奇。
于是索性令门卫请他进来。
一时间,曹丕的府门豁然洞开。
灯火通明之下,司马懿而人隐身于屏风之后。
只见杨修缓步而来,衣着儒雅。
身披锦袍,头裹幅巾,脚踏木屐。
怀中还拥着一只狭长的檀木盒。
此盒长约四尺,宽仅半尺,厚约二寸。
而杨修非但未着官服,反而怀抱木盒。
显然,这厮今夜是有备而来。
就是不知道他是来送礼还是来添乱?
曹丕也是不动声色下阶相迎,礼遇之隆显而易见。
杨修见状也是连忙跪地拜道:
“卑职杨修,见过公子。”
“此时前来叨扰,还望公子恕罪。”
曹丕见状顿时也是笑容满面。
“哎呀,这可真是稀客啊!”
说罢其更是亲切地伸手相扶道:
“德祖光临是我之荣幸,何需如此大礼?”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