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司马懿的所书内容,竟然与荀攸惊人的一致,那便是立嫡!
曹操见此,目光不由得不露痕迹地掠过司马懿所在方向。
心中一时间波澜难平。司马懿啊司马仲达,你这一举动,实在令人不由得多想!
如果说荀攸提出立嫡,是置身事外的明智之举。
那司马懿写下这突兀的两个字,便多少有些偷奸耍滑的嫌疑!
毕竟,在如今荀彧退居二线的情况下。
荀攸的背后,可是站着整个颍川荀氏身影。
他的意见,或多或少会关系到以后的其家族未来。
所以做出这种含糊不清选择。
多少有些明哲保身的意思。
可你司马懿也不打算表明态度,这就有些过于刻意了。
你与我儿曹丕的关系众人皆知。
可却在该表明立场的关键时刻选择弃权?
此刻,那个萦绕心头的怪梦又浮现眼前。
三马同槽,那个让曹操耿耿于怀的预言。
曾几何时,杨修的解读还回响耳边:
“槽者通曹也。”
这“曹”字,指向自己的儿孙?
还是另有他意?
曹操自知不可能是指代他己身。
可那“马”,难道真是指司马家?
想到这里,曹操不禁也是有些心忧。
纵使是他司马懿如何聪明绝顶。
曹操亦自信能压制住这位大才。
但对他儿子曹丕来说,其是否也能同样驾驭司马懿?
曹操此时心中充满疑虑。
司马懿以后若是大权在握,无疑是对曹丕的一大考验。
不过随后,另一个人所表明的意见。
却是令曹操心中豁然开朗了不少。
只见曹操此时手握的这张纸上。
行云流水地写下‘立贤’二字。
而这个笔迹,曹操一眼便看出是司马德的笔迹。
这也让曹操瞬间打消了,对司马一姓的疑虑。
只因他明白自家贤婿,那是无论如何。
也不会对他曹氏生出异心。
毕竟,相比于司马懿那般城府深不可测。
司马德的作为却是坦率许多。
就像其刚才当着众人的面,公然与自己的亲兄弟唱反调。
曹操丝毫不怀疑,若是今后司马懿真的有非分之想。
作为其亲弟的司马德,会是第一个站出来。
将司马懿的野心遏制在火苗之中。
而这也让曹操心中有些欣慰。
而接下来的竹简,依次表明了众臣的心迹。
以程昱为代表的一众幕僚。
入陈群、华歆、毛玠、程昱、刘晔、等人……
他们大多都写下了“立长”。
其中,崔琰身为曹植的岳丈,却不顾人情偏向“立长”。
仅少数人比如,杨修毫不犹豫写下“立贤”。
而这些人的选择大都在曹操的意料之中。
不过,这些文臣幕僚一连串“立长”的建议铺满案上。
以压倒性的数量盖过‘立贤’。
这也让曹操在心底无声叹息。
虽然这一切,也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倘若众人皆选择“立贤”,那曹操反倒会心中生疑。
毕竟,自古以来,立长立嫡是《春秋》所载之大义。
这种祖宗之法,犹如磐石一般,难以动摇。
而这层大义,于曹丕而言,也如同天命所归。
纵使曹操权倾朝野,意欲违逆传统。
强行为其余子嗣铺设登顶之路,亦是步履维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