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第一毒士,曹老板劝我冷静! > 第435章 天下本无万世之法

选拔各郡五十人,入州学进修三年。

学成之后,再经诗赋与策论双重考核。

于各州选出五十人,入国学深造。五载学业后,前二十者可直授官职。

此法与后世科举相似,唯一不同在于。

曹魏政权此举是主动兴学,加速文化普及。

使更多人得以识字求学。

以培养出庞大的寒门士子群体,最终择优充实官僚队伍。

而在座各位士大夫亦达成共识。

此法见效需待十载光景。

在各州郡学子还未入仕之前的当下。

暂且还是以唯才是举和察举制并行为宜。

对此,司马德自然再无异议。

曹操此举,取科举之精华。

以直接授予官职为诱饵。

如此不仅可让民间自发重视子弟学业。

还增强中原北方各地的文化风气。

这还算是适合汉代的一种制度。

虽是今后第一批结业的国学学子。

可能还是士族豪强子弟居多。

甚至第二批,第三批也是这些人占大头。

但司马德相信,假以时日寒门子弟定能出头。

而且如今又有全方面吊打竹简的新纸在手。

加之印刷术的加持。

只要随着大规模的使用,逐渐降低成本。

以后只要百姓想读书,就都能读书。

于是临了确定此事,司马德又提一议。

建议在各州郡内,聘请德高望重之隐士名士。

加入国学各州学,以提升教学质量。

曹操沉思片刻,也是当即肯首。

而主公都点头了,其他人又哪敢反对。

自此订立国学章程。

任荀彧、钟繇、以及大儒郑浑三人为国学博士。

其下各州各郡学士今后再议。

每五年选拔国学学子五十名。

前三十名直接授官,余下二十则为小吏。

头三年下派各郡县官寺历练,待三年之后再做评定升迁。

待各项制度逐一敲定。

天色已暗,夜幕悄然降临。

可是曹操明显还不打算放这些人走。

“诸位且慢,先别忙着走。”

曹操扬声,眉宇间藏着深沉如海的谋算。

“眼下孤还有一事,要向各位相询问。”

“正好今日孤三子齐聚,试问诸位.”

说着他话锋一转,字字千钧道:

“吾儿之中,何人堪当大任?”

“是依古制立长,抑或择贤而立?”

言及此处,曹操未提“立嫡”。

皆因嫡长子曹昂早已英年早逝,如今曹操膝下仅余庶子。

此语一出,满座寂然,空气似凝固。

虽众人皆知,此事早晚必行,但当其真临,仍不免心中激荡。

今日之抉择,关乎他们未来的命运沉浮,功名利禄。

不仅曹操麾下文臣武将。

就连曹丕、曹彰、曹植亦心弦紧绷。

唯有一旁的司马德,仿佛置身事外波澜不惊。

无他,只因他依旧笃定自家岳父。

今日断不会轻易确定世子之归属。

于大殿之上,见无人应声。

曹操也是面露一丝狡黠之色。

“呵呵,看来诸位皆不愿为先声。”

“抑或是吾儿在侧,多有不便?”

他此时笑中带讽,提议道:

“既不方便直言,不妨书之。”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