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 都市言情 > 被穷养的我被迫开始二周目 > 第401章 苏澄的商业版图

因为老头已经把祸水和对立情绪拉到他身上了,自己和张烊文已经是对立状态。

老头并不知道苏澄知情,同时也不知道自己已经向张烊文默认承认了自己知情的事情。

在这种前提下,老头仍然批准申请,并且给了他双倍资金。

如果老头给5千万,苏澄压力可能都没这么大。

要是给两个亿,他要是做的不好,老头肯定哐哐给他上强度。

这都是不用说的事儿。

叶黎不解:“不是,你管他给不给你上强度呢?”

“你现在起码半脱离集团了,可以做自己的事儿。”

苏澄:?

啊?

等下。

栗子姐说的好像没错啊。

他管老头给不给自己上强度呢。

苏澄心里暗自骂人。

草。

他现在都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处处担惊受怕。

实际上大可不必。

“之前你说的是什么方向来着,房地产?”

“对,房地产。”

2016~2021是市场经济泡沫,苏澄肯定要参与。

“给我看看你的钱都是怎么配置的。”

“好。”

苏澄坦然向叶黎展示了他的资产配置。

其中30亿在国内陆续配置中, 15亿部署在海外做对冲,还有15亿做应急备用金。

一共六十亿的规模。

45亿是从澳岛捞的,15亿是苏澄通过暗箱和利益输送偷集团的,包括《我告诉你》和唐力咖啡馆的股份出售和置换。

拥有60亿的资本,可以进行系统性的产业布局,同时投资产业链上下游的多家企业,形成生态协同效应。

也可以在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药等资本密集型行业进行深耕,支持被投企业完成关键的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

这种规模的资金可以让苏澄实施更为复杂的投资策略。

在一些并购交易当中,行家通常只需动用一部分自有资金大概30%~40%,其余大部分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债务融资方式解决。

在二级市场上,还可以通过股指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工具,用这笔钱作为的保证金,控制价值远超于本金的资产头寸,从而放大收益。

所以苏澄在获得老登批准之后,考虑的不是这两亿拿来干什么,而是国内的30亿。

2亿是表演给老登看的。

30亿才是苏澄自己的真实本金。

这个钱来之不易,是苏澄了好长时间,还出卖了自己的身体换来的。

太他妈辛苦了。

首先第一个问题,要不要上杠杆。

上杠杆和不上杠杆是两个本质上的区别。

2016~2021是绝对的经济泡沫。

而且和90年代的岛国还不太一样。

如果单单只认为这五年是房地产泡沫,那就是大笨蛋。

岛国只是房地产泡沫,主要是房贷,人家没欠债。

而九州就不一样了。

这个时期,整个社会的商业逻辑被两大引擎驱动:

第一,房地产。

以房价上涨为核心,创造了巨大的资产财富效应和天量的投资需求。

第二,消费信贷。

以互联网金融为核心,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消费便利性和巨大的超前购买力。

这两个驱动互为表里,相互加强,共同催生了十几个领域的“超级繁荣”。

房地产开发,是本次泡沫的绝对中心。

通过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模式,在房价持续上涨的预期下,开发商赚取了惊人的利润。

其中恒大、碧桂园是规模扩张的代表。

而万科、保龙等企业是行业的头部玩家。

除了房地产企业呢,还有谁赚钱了?

建筑、建材、装修、家电家居这种最直接的上下游,数以亿计的新房建设和装修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订单。

除此之外还有银行和信托。

他们是泡沫的输血人员。

一方面通过地产商的开发贷与个人按揭房贷深度绑定房地产。

另一方面则通过信托等渠道为房企提供融资,赚取巨额利润。

豪华汽车也是受益者之一。

房产升值的财富幻觉,迭加零首付、低利率的汽车金融,使得购买豪车成为彰显身份和犒劳自己的最佳方式。

bba、保时捷、雷克萨斯,还有后期崛起的特斯拉,以及各大汽车金融公司都赚了。

汽车行业的再下游,二手车贩子也不少赚,无论是泡沫前还是泡沫后,都赚麻了。

还有高端白酒。

以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等酒企业为代表。

经济繁荣、商务活动和个人宴请频繁,高端白酒的社交属性和金融属性被发挥到极致,成为市场上的硬通货。

包括医美与健康。

人们“有钱有闲”,愿意为颜值和健康投资。

迭加消费贷以后,让动辄上万的医美项目和体检套餐不再遥不可及。

具有代表性的是爱美客、华熙生物、新氧等企业。

还有旅游和奢侈品。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包治百病”。

消费贷为这些高客单价、非刚需的“梦想型消费”提供了即时满足的可能。

各大航空公司和高端酒店,包括奢侈品品牌都是间接受益者。

甚至还得再加上教育培训行业。

中产阶层的财富增长和阶层焦虑,催生他们在子女教育和自我提升上的疯狂投入,家长和个人愿意支付高昂的学费。

好未来、新东方、中公教育、大内科技同样是受益者。

房地产负责创造账面财富和信心。

消费贷款负责将这种信心和未来的收入变现为眼前的购买力。

这两个轮子相互驱动,越转越快,将上述所有相关行业都带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点,直至最终泡沫开始退潮。

这便是苏澄接下来商业版图和投资组合的基本逻辑。

对于苏澄来说,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没有理由不上杠杆。

苏澄不但要上杠杆,而且还要拉最大的杠杆。

老头那边的2亿小资金一套动作,暗地里自己30亿资金一套动作。

他自己一个人做还不行,得找几个白手套做自己的防火墙。

万科老板苏澄不认识,但保龙集团,苏澄倒是认识那位姓许的大公子。

他在澳岛跟保龙集团的大公子许宁打过牌,那天晚上的牌桌上,许宁是唯一输钱的人。

大西洋银行的尹家就不说了,绝对的言听计从。

苏澄觉得,他大可把保龙和大西洋银行推在自己的前面。

(本章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没有了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