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岛和新华湾两地以丘陵为主,可耕地面积零散而狭小,限制了大规模农业开发。
琼江河谷大部分区域海拔都低于两百米,充足的光照条件让该地区无霜期长达200-240天,远超金川河谷(160-180天)和启明岛(160-190天)。
这漫长的无霜期能使这里几乎能种植所有类别的农作物,从喜温的玉米、水稻,到耐寒的小麦、土豆等,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
正是得益于这些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农业条件,新华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农业开发地区,在政策和物质保障上给予了大力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从而保证大量输入的移民都能吃饱肚子。
自1637年开始拓殖以来,短短四年时间,移民拓殖部便向子午河专区输送了两万一千多移民,其中超过百分之八十都集中于琼江河谷。
截止到1640年11月,整个河谷地区开垦出了二十八万亩耕地,粮食总产量达到九万余吨,其中六成以上为玉米和土豆,为新华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琼江河谷农业开发的不断推进,为了更好的进行管理,该地区先后设立四个县。
会川县(今波特兰市)作为最早设立的县之一,地处河谷下游,交通便利,商业逐渐兴起,成为子午河专区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
沐阳县(今华盛顿州温哥华市)虽然不在琼江河谷,但凭借子午河北岸优越的地理位置,在物资转运和贸易往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临近会川的曲沃县(今俄勒冈城),经过三年开拓,农业基础扎实,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区域。
而今年八月刚刚建立的淮安县(今麦克明维尔市),则是为了适应琼江河谷中段地区快速增长的移民和农业发展需求而设立的。
永平堡是琼江河谷最南边的拓殖区,虽然设立时间不长,但凭借当地优越的农业条件和众多移民的辛勤耕作,发展势头迅猛。
“永平拓殖分区未来一年的工作,仍旧是继续垦殖,扩大新拓耕地规模。”叶青敲了敲挂在议事厅墙壁上的拓殖分区地图,目光扫过在场的拓殖官:“现在正值冬闲时节,但我们所有人却不能闲下来。”
“首要任务是疏通现有的灌溉主渠,扩建新垦田地分支渠道,各屯需组织劳力清淤拓深,确保水源能顺畅地流入所有的田间地头。安民、兴农两屯要牵头修建垮屯引水渠,解决东部高地数千亩耕地缺水问题。”
他指向永平堡南侧:“广济、丰裕、石滩、穆沟等几个屯需带领新移民开垦清溪河南岸荒地,在明年三月底完成四千亩新耕地丈量规划和土地平整。”
“在开春后,优先种植耐寒土豆和玉米,以增加拓殖区粮食产量。每屯需按人头划分垦荒任务,秋收时按产量考核奖惩。”
“物资方面已协调专区调拨一百六十把铁犁外,还有二十匹挽马和五十头耕牛,在未来三个月陆续运来。”
说到最后,叶青补充道:“各屯要建立农具和牲畜使用登记制度,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防止不必要的损坏。另外时,需组织拓殖移民进行农业生产知识的讲座和宣导,确保所有人都懂得一些基本的耕作技术。”
“我们明年的目标是,将现有耕地规模扩大至两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四千吨!”
“大人,所有已开垦的农田全都栽种玉米和土豆吗?”一名屯长皱着眉头问道。
“新垦田地主要以土豆和玉米为主,按3:7的比例播种。”叶青说道:“去年和今年垦出的农田以4:6的比例播种小麦和玉米。”
“在短期之内,我们永平拓殖分区需要解决的是能不能吃饱的问题,以及可以容纳多少新移民。待三五年之后,熟地耕种面积具有一定规模,我们再考虑吃得好不好的问题。”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