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丁零当啷的慢悠悠滑过镜头,斯蒂庞克也有闪现,更多还是黄包车在忙碌奔波。
bgm就是民国广播那种咿咿呀呀的舞女歌声,加上偏黄的黑白画面很有怀旧范儿。
不过只有几秒钟就切换成了彩色,还是这些沪海街道,却明显是现在循着那些老片子去找的同角度拍摄。
路人穿着比较单调,但明显没有褴褛枯瘦的,还带着沪海城里人常见的自信傲娇。
建筑街道少了以前的里胡哨凌乱,更整洁清爽点。
主要是几十年前的道旁树现在已经蓬发如盖,非常有情调的营造出文艺氛围。
背景音乐则用了这几年hk都没沪海流行的《漫步人生路》。
“在你身边路虽远未疲倦……”
粱嘉辉在这个时候,穿着西装,手臂搭风衣,提了小皮箱出镜。
走在不同街道。
可他仅凭发型的些许变化跟西装款式调整,就能在不同场景演绎出民国味儿跟现代游子归乡的不同形象。
让人看了就不由自主恍惚,他到底是走在民国还是现代。
眼神更是在踌躇满志和感伤怀念中切换。
色调和光影把时代气质和诗意美学融为一体,最后走在已经成型的徽派社区主干道上就成了细腻大气。
似乎已经有些千山万水归来的感叹中,坐在石桥边的长椅上静静微笑。
终于在柔美的淡淡歌声中,响起唯一的画外音台词:“我的家,在沪海”。
这时才滑出“沪海江港地产.国际社区,仅余700席,抢购热线……”
三十秒,很漂亮的广告拍得就像是时光电影。
既有当初发哥那条百年润发广告的文艺味儿,又带着更强调的色彩美感。
粱嘉辉低声给发哥比划解释整个地产项目的意义。
算是沪海现在对外开放的展示,更是换取外汇的重要渠道。
三位沪海宁也看呆,小盆友是关注电视上那个沧桑俊秀的帅哥就坐在旁边吗。
老萧夫妇则主要是惊奇:“沪海,那是沪海的街道吗,最后那个没见过?好漂亮……”
“国际社区呀,听说是斩洋葱头的哦……”
池世明讪讪:“哪里有斩,沪海现在商品房买卖都没展开好不啦,我们都没进入沪海市场。”
因为沪海的公房体系太大了,如果立刻自由买卖房屋,整个体系都可能要崩。
所以目前是睁只眼闭只眼的允许交换。
不多的商品房新村销售都在郊区。
主力放在对外销售的电子产业园公寓楼卖一千美元的房价,两三栋秒空。
现在是更有社区氛围的卖两千美元,能卖掉吗?
让卫东还是大力鼓掌感谢粱嘉辉的演绎:“既然是商业广告,还是要谈钱的,最后根据销售提成吧,哈哈,你们几个篮球打好了也能打广告,坎仔先来,这次去东南亚巡回赛,黎小妹的比赛怎么样?”
这下终于有粱嘉辉翻译。
坎普简直哀怨:“水平好差,她应该去洛杉矶,去夏威夷比赛!”
滑浪风帆总会会长哈哈大笑:“可以可以,弗雷德可以先回去联络相关比赛,兼顾下帆板赛事。”
黎月娥的培育才刚刚上路,十八岁的小姑娘着什么急,先把这届的篮球搞定再说。
但说起他从沙田经过时候看见的海面帆板,粱嘉辉就比发哥会玩,知道那边的风向和水面更适合水上运动,港府这边一直有考虑要不要在沙田那边建设新的水上运动中心。
毕竟hk体育学院就在沙田马场旁边,好些体育总会的训练基地也都在那边。
钱串子夫妻俩立刻心领神会:
“申请,马上向港府申请新的滑浪风帆训练中心,由我们来承担建设费用,阿明、发哥你们分头提前申请拿地,朗叔再敲敲边鼓,这沙田附近随便修点房连住带卖就保证大家有得住了。”
水上项目的训练基地能多少钱,所有场地都是天然的大海水面,岸边修个漂亮的会所之类建筑就行。
但在原本荒芜没人的区域,搞这么个训练中心就能迅速改变地块价值。
哪怕吸引来的游客、玩家、从业人员不会人潮汹涌,但原本就很低成本的地块,顺着港府扶持体育项目的名头拿下来就很便宜,稍微涨价就能赚不少。
起码篮球队,电影公司的各位都能跟着有宅子了。
从电视台这趟拿地建设搞懂规则的让卫东,觉得这办法比炒股简单多了。
自己就是庄家,涨跌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程朗也跟池世明他们一样领命点头。
(本章完)